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策略探析
高芳放
【摘要】 网络舆情处置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与社会和谐。新媒体时代,面对日益复杂而严峻的网络舆情形势和治理风险,强化互联网思维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网络执政力”的必修课和实践课。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媒体 领导干部 网络舆情处置
网络舆论格局日益多元化,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益激烈,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网络治理任务日益繁重。如何迅速妥善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发挥网络作为“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借助网络倾听民声、服务群众;发挥网络作为“减压阀”和“扩音器”的作用,借助网络释疑解惑、凝聚力量;发挥网络作为“意见箱”和“正衣镜”的作用,借助网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能力建设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紧迫问题。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创新思维方式、健全和完善机制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对于加强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坚持问题导向,正确面对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的薄弱点
缺乏新媒体相关专业知识。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但是并不熟悉和了解新媒体的运作规律及网络舆情在新媒介中的形成原因和管控规律,依然采用以往传统媒体的工作思路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动态。往往不能主动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和熏陶的社会群体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变化,结果导致应对网络舆情的方式和手段出现了缺乏与无力,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处置。
缺乏完善的主体责任体系。网络舆情发生范围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舆情处置应该形成一套明确的主体责任体系。网络舆情处置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且效率不高。网络舆情涉及明确的管理部门时,往往会得到主体明晰的高效处置;而舆情涉及到多领域时,由于责任主体的缺失或模糊,就会导致低效无序的舆情管理。日常没有建立权责明确的应对管理体系或制定相应预案,相关部门与人员在应对过程中,不能有效分工与配合,是近年多起网络舆情事件从出现到爆发甚至形成“次生灾害”的重要原因。
缺乏联动的舆情处置机制。网络舆情发生的重要特征就是发生迅速、传播广泛且影响巨大,舆情处置时间的分秒之差就可能使结果南辕北辙、大相径庭。有些管理部门没有建设完备、统一的网络舆情组织领导架构和专门的工作队伍,缺乏网络舆情监控、舆情研判、应急处置等工作预案和措施,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充分;相关部门与人员在应对过程中,不能形成有效分工与配合,加之应对舆情的能力不足,导致在舆情发生时处理过程无章可循,更无法有效掌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进而影响对网络舆情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结果就会造成网络舆情爆发,甚至形成网络公共事件。
缺乏灵活的舆情应对方式。部分领导的网络舆情应对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有些过时。在负面舆情出现后,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案和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灵活运用,出现短暂的集体失声致使权威声音不能在第一时间正确地引导舆情走向。有时采取封锁消息、删除信息,甚至以行政命令禁止传播,这些“重堵轻疏”的单一方式,已然不能适应信息多元流行性的新媒体网络舆情新态势。网民的诉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回应与满足,就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升级、泛滥甚至失控,而群体性不良情绪的累积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爆发和公共事件形成的“定时炸弹”。
三都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三都县委原书记梁嘉庚信誓旦旦:“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带领全国63%的水族人民脱贫就是天大的事”。
坚持科学应对,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建设的实效性
明确职责,健全系统的网络舆情应对管理体系。科学的应对管理体系,明确的工作机制可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充分配置好内部资源,使危机处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身分工,确保网络舆情的高效应对。一是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共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地做好网络舆情处置和引导的职责分工。应该明确当舆情发生时,涉事部门是网络舆情回应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二是在重大舆情发生时,要依法依规迅速进行处理,按照“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力争在舆情发酵的60分钟“黄金时段”内,以官方的权威发布积极引导网络舆论,迅速占领舆论高地。三是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处理的联动机制,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舆情应对处置整体合力,确保网上舆情的及时发现和依法回应处置。
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思想认识观念。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知识,从而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传媒变革新趋势,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工作的正确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一是既要尊重舆情传播和舆情处置的固有规律,又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思维重视网络舆论工作。不失时机地加快建立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网络舆论管理新格局。二是领导干部要及时学习网络媒体管理的新政策、新法规,依法依规地开展网络空间管理和舆情引导工作,才能确保在法治化轨道上实现网络空间的合法有序管理。三是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能娴熟应用各种媒体工具。
分析研判,构建多维的网络舆情预警长效机制。充分整合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中心、纪委、信息管理中心等部门,设置专门机构和岗位,落实专项责任,完善硬件设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培训学习,全方位地提升舆情处置工作效率和水平。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长效机制,规范舆情监测,完善日常监测报告制度;强化舆情分析,把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加强舆情研判,建立健全舆情研判会商制度。网络舆情动态随时发生,只有建立常态化的舆情应对机构和工作部门,才能从容不迫、处变不惊地应对舆情事件,从而赢得和网络舆论动态变化之间时间赛跑的胜利。
式中,B、I、T分别为磁通密度、电流密度、铁芯和绕组温升,下标max和min表示其上下限值。上述参数均根据具体的电力网络需求和产品性能确定。
正确引导,培养有效的网络舆情导向控制能力。面对网络舆情涉及的教育、医疗、住房、公平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客观问题,仅仅依靠网络公关和言论疏导往往不能有效地防止舆论的扩散和情绪的爆发。必须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尖锐矛盾暂时缓和后的再次爆发。在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领导干部必须熟悉“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衍生传播工具,敢于应用、熟练使用、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敏锐的政治觉悟和准确的道德判断,成为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和示范作用的“意见领袖”。同时,还要发挥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协同共振效应,高度重视政府“权威声音”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权威部门和新媒体的双向沟通机制,提高政府在新媒体中的网上话语权。除此之外,要想有序化解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就需要探索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应急预案体系和案例库制度。健全指挥体系、执行体系、保障体系,同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保证预案启动时,各项职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应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总之,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处理能力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要以与时俱进的勇气、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妥善的实践,掌握新媒体时代舆情发展规律和应对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以厚积薄发的舆情处理和应对能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体现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担当。
系统所有的操作都在一个界面上完成,实现“一张看板的功能”,如图1所示。输入井号,选择设计井类型,点击“确定”按钮,系统会从A2生产数据库中自动获取该井所有的动态数据,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①南隽:《把握传媒变革趋势积极占领新兴舆论阵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媒体发展战略重要论述》,《中国记者》,2016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识别码】 A
(作者为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方法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H-274);2019年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榜样的力量”师德主题教育微展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赵博艺 美编/李祥峰
标签:新时代论文; 新媒体论文; 领导干部论文; 网络舆情处置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