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栓通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高文彤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 要】目的: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应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其中对照组利用单纯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4%,显效率为83.34%,有效率为12.5%,无效率为4.1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5%,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37.5%,无效率为37.5%,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痛,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头痛,3例呕吐,2例肌肉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经对比看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明显看出注射用血栓通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进展型脑卒中患者中有着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注射用血栓通;脑梗塞;临床疗效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后,内膜脂质斑块脱落,使脑动脉相应的供血区域产生缺血缺氧的的情况,导致脑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因此脑梗塞更容易发生在具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1]。现如今随着社会家庭压力增加,原本常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的脑梗塞疾病,现在逐年年轻化。在治疗脑梗塞疾病过程中,重点是要保护脑神经、降低颅内压,同时要选择活血和扩充血管的药物来配合治疗[2],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具体的注射用血栓通应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人。两组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均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且不存在并发症可能影响临床效果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女13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8岁,中位年龄(64.85±2.13)岁,文化程度:初中学历12人,高中学历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12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6岁,中位年龄(64.46±2.47)岁,文化程度:初中学历13人,高中学历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并加以抗感染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照组利用单纯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4支(20ml),每支5ml,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8天,经过治疗后,密切关注并记录肝肾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观察组利用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每天注射3支(300mg),每支100mg,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8天,经过治疗后,密切关注并记录肝肾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服用不同药物期间的身体情况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其中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进行表达。显效情况:病情明显好转,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明显改善;有效情况:病情有所好转,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频率下降,神经系统有所好转;无效情况:病情没有得到好转,不良反应症状没有消失,神经系统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3.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3]。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血管腔闭塞、狭窄、血粘度增加等症状,在血液成分变化的条件下形成血栓,引发脑供血不足、血管阻塞,因此造成缺血细胞病变坏死、脑组织缺氧,最终造成神经系统的破坏,严重者引发脑梗塞,其多发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椎动脉上段、大脑后动脉等部位。该疾病早期治疗多以血管扩张为主,它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栓对血管的影响,确保患者血管的血流供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晕、四肢无力等。且该病病情较重,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注射用血栓通作为一种中药试剂[4],其主要成分有三七,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可以抑制二磷酸腺苷、血小板的活化因子以及花生四烯酸,从而降低血凝度,延长凝血时间,达到溶栓的功效,使细胞得到修复和再生的功能,缩小梗塞范围,进一步保护脑组织。而对照组使用的舒血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总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其主要疗效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经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2.5%,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痛,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头痛,3例呕吐,2例肌肉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经对比看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任常吉的研究中[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两个研究报告对比可以看出,注射用血栓通在治疗脑梗塞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该种方法安全性高,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阳建芬.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8):126-127.

[2]陈希山.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7):55-56.

[3]王瑛.联用血栓通注射液和丹参酮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9):293-294.

[4]李晓娟,杨德强.注射用血栓通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7):36-37.

[5]任常吉.注射用血栓通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5):143-143.

论文作者:高文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注射用血栓通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价论文_高文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