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立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全社会论文,服务体系论文,志愿论文,相衔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广东志愿服务曾创下了全国的多项第一:全国首条义工热线、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登记的志愿服务社团、全国第一部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从20多年前的激情起步到现在的公众普遍参与志愿服务,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如今的广东,690万个注册志愿者活跃在近7万个公益志愿者组织中,为社会提供了超过1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丛飞、赵广军、李森等一批全国志愿服务的标志性人物正在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 社会化机制撬动多方联动共赢 在广东,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负责指导协调全省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有团体会员403个,其中179个为民间社会组织。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种子基金,基金会6年募资逾5700万元,资助超过1 300项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各级财政每年对志愿服务常规性投入超2000万元。 另外,每年的12月5日,全省都会举办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志愿者、项目、资源等要素的有效对接,3年为1774个志愿服务项目筹资3275万元。以“好社会·亲青汇”广东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为总揽,联系凝聚青年社会组织5000多家,筹集2715万元建设基金,推动青年社会组织“抢接政府订单”近1亿元。定期举办志愿骨干训练营和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等,培育孵化76个重点培育社会组织,轮训近500个公益志愿组织和3000多名志愿者骨干。在社区、乡村和公共场所建立各类规范性志愿服务阵地2125个。 专业化服务做大做强品牌服务 2012年,广东省文明委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广东行业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医疗卫生、扶老助老、扶残助残等方面率先建立行业志愿服务运行机制。2013年,省民政厅、团省委、省文明办联合出台《关于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社工和志愿者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鼓励下,广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呈现出专业化、品牌化特点。以“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统揽,带动各类助残志愿者组织每年为超过10万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以“健康直通车”为统揽,3年来组织千支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万名青年医疗志愿者、筹集价值4000万元的药品,为全省3409个贫困村的66万贫困户义诊体检;连续八年走进西藏、连续六年服务新疆,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送医送药、捐赠设备价值810多万元。以西部(山区)计划为统揽,10年来选派2297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新疆、广西、四川、甘肃、贵州、西藏以及广东省贫困山区,提供人力、智力和物资支持。 顶层设计引导志愿服务国际化方向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又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再次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要求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十二五”期末全省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10%以上,将“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重”和“注册志愿者年人均志愿服务时数”纳入考核地方党政的社会建设指标,并设立全国首个志愿服务政府奖——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 在网络时代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广东团组织的做法是,搭建规范统一的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施“广东志愿者”网作为志愿服务信息网、建设全省“一张网”的战略。广东团省委、省志愿者联合会在联合省社工委、省文明办,在广州“志愿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设覆盖全省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致力实现全省志愿者及组织信息、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时数、志愿服务需求的实时互联互通互认。广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_志愿服务论文
广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_志愿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