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理论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准确把握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理论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准确把握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同志论文,准确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08)04-0005-0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他提出了“十个结合”,这“十个结合”,回答了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怎么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能够取得这样重大的成果,是与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理论分不开的。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明确指出:“我们提倡的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提倡实事求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决不能忽视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伟大功绩。”[1](P243)3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解放思想大旗,力推解放思想大潮,从一开始就是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鲜明的现实诉求和实践指向的。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反反复复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1](P241)“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1](P312)他要求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2](P147)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指导的。人的一切活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某种思想或理论的支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论,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了我们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规定了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指导原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再一次证明,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不断发展,不断取得胜利。这就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就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调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实事”,才能求得真“是”,才能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途径与方法。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二、解放思想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正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创造了人类历史,创造了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正确思想。人的正确思想,即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只能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来。马克思主义来自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旧世界的伟大实践。毛泽东思想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来自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一切正确思想,包括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决定、办法、措施等等,都是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来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不可能获得正确思想,不可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十分尊重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首创精神。他一再谈到,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2](P382)他总是充分肯定、热情赞颂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群众的创造。

1992年7月,在审阅十四大报告送审稿的意见时,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来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这些话极其诚恳、坦率,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先进经验。说到底,就是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把人民利益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和综合国力标准一起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P129)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人民主体思想,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正是恪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吸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从而始终发挥先锋队和领导核心作用的。所以实行这个结合,是三十年来又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宝贵经验。

三、坚持解放思想、必须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同志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P323)这个精辟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规定了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只会丢掉真理而走向谬误,或者只会在摆脱了一种错误观念之后又被另一种错误观念束缚起来。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解放思想的问题时,多次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要反对本本主义,他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2](P360)邓小平认为,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解放思想,是从实际出发的解放思想,是和本本主义相对立的。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提醒全党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以此指导每一项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一以贯之地身体力行党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浸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是坚持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可以说,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的推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事物的创新就到什么程度。

新时期30年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每一步跨越,每一个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催生和引导的结果。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1](P143)邓小平依据他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经验,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所以要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每天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可是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和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辟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旗帜和灯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

四、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1、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和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时指出:“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1](P116)从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以来,至今已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奇迹不断产生,人民生活实现从贫困向温饱、再向小康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原因都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格局的变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改革毕竟刚刚起步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改革刚刚起步时,邓小平同志就提醒和告诫人们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不要盲目乐观,不要急于求成。改革的艰巨性,首先来自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实现改革目标难度很大。同时还要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来自于传统体制的僵化思想的束缚。传统体制长期束缚着人们,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他指出:“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致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1](P265)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克服僵化认识,清除思想阻力。

2、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谋求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强调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把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作为制订中国社会发展方略的客观基础和基本出发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对此,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1](P143)按照邓小平的观点,分析国情,适合国情,就是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国情的最大实际就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发展问题上该快的则快,该慢的还是要慢,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他还指出,建国以来我们犯的几次错误,都是由于要求过急,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这是邓小平经济“快速”发展思想根本的精神实质所在。

3.邓小平同志总结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两个字——“敢闯”。我们要改革,就要准备承担风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啊、劲啊,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P372)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70余年来,我们党探索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每前进一步,都是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结果。没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就不可能找到民主革命的道路,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解放思想作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成功之道,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这就是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8-05-26

标签:;  ;  ;  ;  ;  

准确把握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理论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