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把握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世界历史论文,正确理解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4)03-0014-07
一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个思想家的某一理论以至整个理论往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沉寂之后,才像“冰山”一样逐渐浮出水面,显示出它的内在价值,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是这样,它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被提出和创立,但在当时以至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的理解和重视,直到今天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亮点,并且成为一个绕不 开的话题。
任何一种理论的当代价值,既不是理论文本本身自然呈现出来的,也非现实生活本身直接赋予的,而是在理论和现实的“碰撞”中激活和迸发出来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命力和当代意义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正是在全球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理论这一结合点上,产生了种种问题与困惑,才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受到新的关注,得到新的认识和理解,以至具有一种新的理论意蕴。
全球化的出现,对人类生活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深远的。如何看待全 球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这就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问 题的沟通与对话。因此,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全 球化及其当代社会发展,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首先是回答全球化实践问题的需要。列宁曾指出: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分别提到 首要地位”。[1](P279)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在今天备受关注,就是由今 天的全球化“形势”所引发的。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全球化尽管不是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形 成的,但它确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现象。它一方面缩短了世界的时空 ,拉近了各个国家、民族的距离,使整个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另一方面又引发了 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像人们谈论较多的全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全球化与文明演进、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全球化与霸权主义、全球治理与全 球公民社会、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等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即使其中有些 问题从近代以来已经有所显现,但无论就其性质还是就其发展程度来说,都与过去不可 同日而语,在今天已经获得了全新的意义。这些问题并非仅仅是“全球”的事情,而实 际上关系到每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因而直接属于本国、本民族的事务。对于这些非常 现实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全球 化的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注意掌握马克思关于考察世界历史 的方法、立场,以寻求方法论上的启迪。
其次,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是回答全球化理论问题的需要。全球化的实践必然引发全球化的讨论。如何在讨论中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必须在理论上有一种高度的自觉。这种理论自觉有待于深刻的理论反思,而深刻的理论反思又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比如,什么是 全球化?全球化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什么?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前景怎样?全球化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等等,都是全球化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套用原有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或历史解释框架也不行,这就需 要从全球化实际出发,用马克思有关世界历史的基本立场、观点来予以分析、审视,以 求对全球化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对于全球化各种具体问题 的研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和不可或缺的。
再次,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也是应对全球化各种观点争论与挑战的需要。面对全球化,众多学科和众多学者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全球化理论,以致全球化理论现在已经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群。这些理论尽管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但就其对全球化的态度来看,主要有下面几种:赞成的、反对的、犹豫观望的。赞成者之所以赞成,就是认为全球化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已经来临,包括民族国家在内的各种旧的制度在全球化面前已经或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市场成为决定和解决所有问题的惟一力量;而且,全球化的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普遍的发展与繁荣,不光发达国家受益,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受益。因此,对于全球化,参与比不参与好,早参与比晚参与好。反对者之所以表示反对,就是认为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这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设下的一个“陷阱”,发展中国家小心上当,像一些西方新左派学者就持的是这样的观点。犹豫观望者之所以表示犹豫,就是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过程,这一过程刚刚开始,其间包含的问题与矛盾非常复杂,以后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最终结局如何,现在很难断言,需要仔细观望。当然,除了上述这些观点外,也有一种比较客观、冷静的看法,这就是对于全球化,不是简单地赞成或反对,而是从现实出发,既看到全球化所产生的历史进步意义,又看到全球化给一些国家、民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要求对于全球化这一客观现实既不是视为洪水猛兽,又不是欢呼雀跃。对于这些观点究竟怎么看,我们不是要对其作简单的评判,而是应当通过这些理论、观点进行认真的辨析和对比,从中揭示出一些对我们理解全球化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应对全球化。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立场、观点,用以作为分析评价各种全球化理论、观点的基本尺度和对各种理论观点取舍、借鉴的主要依据。要不然,面对五花八门的全球化理论将无所适从。这样讲,决不是要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简单地裁决其他理论,而是旨在强调必须确立一种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用以分析和评价各种理论。
另外,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又是建立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全球化理论的需要。全球化的实践必然要求全球化的理论。然而,我们目前所面对的全球化理论主要是什么呢?由于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准备并不足,而且研究的起步较晚,因而更多谈论的是西方全球化理论的话语。西方许多全球化理论的引介和传播对于推动 发展中国家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理论本身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的现 实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理论或是囿于西方的政治立场,或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或 是依据的事实、材料以及所运用的方法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合于发展中国 家的具体实践。这就客观上提出了一种要求,即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自己的全球化理论 。具体到我国来说,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 而要建立这样的理论,必须注意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吸取思想资源,同时结 合新的发展现实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这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是逻辑与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
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虽然众多学者都抱以极大的兴趣,但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确实有过不少论述,但这些零散的论述和看法,能否构成一个理论?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提到过“全球化”的概念,而且,他所讲的“世界历史”跟我们今天讲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也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属于一般社会历史理论,而现在的全球化理论则是属于社会发展具体问题的理论,很难用前者来理解后者;还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实际阐发的,因而适合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能否适用于今天的时代,值得考虑。这些看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因而研究中不能回避,应当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第一,应当指出,马克思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全球化时代,当然也不会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全球性问题,因而不可能对全球化展开全面论述,形成系统性的全球化理论。但是,马克思又确实从全球的视野来考察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阐发了非常丰富的“世界历史”思想。这一思想尽管散见于不同的论述之中,而且针对的对象、论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论述和看法并非是零敲碎打、彼此孤立的,而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实际上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境对同一种新的历史现象——世界历史进行了揭示和描述,所形成的各种意见和看法不过是对同一对象的反映,所有这些意见和看法综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有特定研究对象而且有着内在联系的基本理论。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马克思只有关于世界历史的一些具体看法,没有什么理论。在看待这一问题上,应当注意到这样两个事实:一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场路径。马克思理论的出场,不是要沿着西方历史哲学发展的路线,从解决哲学史的内在缺陷入手再建一种什么新的历史哲学,而是直接面对社会现实,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分析、批判来阐述自己的社会历史思想,用以满足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对待世界历史问题上,马克思无意于像黑格尔那样建立一套完整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而是试图通过对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的具体分析,阐明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重大影响,为人类解放明示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二是表述体系与思想体系的关系。马克思在阐述世界历史问题时,确实没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表述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从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各种思想、观点的内在联系,从中可以把握到一种潜在的思想体系。不能说有一个完整表述体系的思想观点才叫理论,缺乏这种特点的论述与看法不成其为理论。
第二,判断一个思想家在全球化理论研究领域是否拥有自己的地位,主要不在于他是否提出和使用过与现在完全相同的“全球化”术语及相关概念,而是要看他是否对全球化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即关于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质性的理解 。毋庸否认,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全球化”的概念,甚至“全球性”的术语也很少提到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全球化的思想。马克思有关世界历史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 等一般性的理解和说明,实际上就是关于全球化基本理论的重要阐释。在这种阐释的过 程中,马克思不是像思辨的历史哲学那样,对社会历史进行抽象的演绎和发挥,而是在 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历史这一重大社会现象作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许多重 要的甚至是前瞻性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不是对全球化所有问题的具体解答,但它对于 我们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全球化,进而合理推进全球化是非常有益的。从此意义上来说 ,把马克思称之为全球化理论的伟大思想家或全球化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是受之无愧的 。
第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否仅仅属于一般社会历史理论,而不属于社会发展具体问题的理论,这要具体分析。应当承认,这一理论基本上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和新的历史观的阐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专门论述世界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各种具体问题的,这是事实。但是,尽管这些论述带有“大叙事”的特点,但它毕竟是根据各种经验事实概括出来的,是在广泛研究历史学、经济学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其本身就含有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说明之点。如果说马克思在早期对世界历史的研究、阐释还比较抽象的话,那么,从19世纪50年代以后,则由抽象逐渐走向具体。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马克思紧紧围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交换、国际分工、世界经济危机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就国际交换中的不平等现象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作了深刻的揭示,其中所阐发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全球化的有关具体问题也是适用的。所以,不能笼统地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只是属于一般社会历史理论,而不是对社会发展具体问题的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固然在其论域和研究重点上有别于当代全球化理论,但也不能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不能因为这一理论没有直接回答当代全球化的各种具体问题而怀疑它的价值。
第四,马克思讲的世界历史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全球化是不是一回事,这也要具体看待。应当看到,马克思当时所讲的世界历史的确不同于今天的全球化。如果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算起,全球化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人认为经历了商品资本输出阶段、借贷资本输出阶段、产业资本输出阶段,也有人认为经历了早期市场化阶段、工业化阶段、信息化阶段等。不管经历了什么样的阶段,当代全球化与马克思当时所讲的世界历史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当代全球化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致每个人都能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深切的感受。但是,今天的全球化与往日的世界历史尽管在其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实质并未改变,全球化依然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行进着,依然是市场扩张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产物。马克思当年对世界历史所作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判断,同样是今天全球化探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工具。当然,世界历史的实质未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关注全球化发展进程 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或者仅仅把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作为公式来套用当代 全球化现实,以不变应万变。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必须坚持,但又必须注意结合新 的时代特点,对全球化问题作出新的探索,给以新的解答。
第五,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而当代全球化理论产生于国际垄断的资本主义时代,时代的变化是否意味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简单的否定可能为时过早。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否适用于今天的时代,是否具有当代价值,关键是考虑这样两个重要问题:一是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在性质上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应当看到,从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算起,资本主义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以至今天的全球垄断等阶段,但不管这些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时代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即资本主义的性质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样,时代性质的一致性就决定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仍然具有当代性。马克思对于时代所作的基本分析至今没 有被推翻。二是马克思当时所面对和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马克思一 生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探讨人类解放的道路。而资本主义社会历经长期的发展, 虽然在一些具体组织形式上和具体发展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所包含的基本矛盾 和主要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离开了这些矛盾、问题的研究探索,很难完全讲清 楚全球化的理论。因此,问题的相同性同样决定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性。 既然时代的性质未变,所面对的问题未变,那么,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的方法论和基本 精神也不可被轻易否弃和改变。
实际上,西方一些真正有影响的思想家都同马克思的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赞成全球化还是反对全球化,无论是主张现代主义还是主张后现代主义,无论是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表示乐观还是表示忧虑,众多思想家都要谈到马克思,都对马克思的思想资源予以高度重视。且不说那些一直就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学者,就是一些原来对马克思主义持有质疑、批判态度的思想家也对马克思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像德里达、吉登斯、哈贝马斯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就对马克思抱有严肃的态度,看重马克思。众多思想家之所以看重马克思,就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就整体来说是不可超越的,正如 凯尔纳所说:“同那些宣称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已经逐渐过时的人相反,我认为马克思 主义仍然在为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代发展提供理论来源,并且包含着仍然能够帮助我 们争取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来源。因此,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对现时代进 行理论概括和批判现时代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至少仍然是当代进步的或激进的政 治学的一部分”。[2](P27)事实正是如此,当代全球化理论研究之所以重视马克思的“ 世界历史”理论,就在于这一理论为研究全球化提供了丰富的有益的思想资源。真正称 得上严谨认真的研究,不能不对这些思想资源予以关注。因此,任何对马克思的“世界 历史”理论不屑一顾甚至简单否定的看法,其实都是浅薄的。
三
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研究全球化无疑是重要的,问题是怎么研究。用这一理论来图解今天的现实显然不行,对今天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仅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寻求诠释也不行,正确的办法应该是: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入研究,力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立场、观点,以此来观照今天的全球化问题, 进而提出应对全球化的合理思路与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从当代全球化实践出发,进入到 马克思的理论视野,然后再从这种理论视野回到全球化的现实,特别是中国的现实。这 就是说,虽然在经典理论与当代全球化实践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直接的对应关系,但就其 所涉及的问题和所内含的意义而言,二者又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正是这种相关性,要求 我们自觉地从今天全球化现实出发来重新探索和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再从 这种探索和理解中引发出一些重要的思想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对马克思理 论的教条式理解和任意性理解,才能使马克思理论的内在精神真正趋向现实。这就是我 们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按照这样的方法与主旨,研究必须注意如 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展理论研究的视野。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的是马克思的早期思想,而对中后期思想注意不够,这不利于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这一理论虽然在19世纪40年代得到比较集中的阐释和表述,但其内容并不仅仅限于这一时期。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晚年,马克思始终没有停止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这一研究主要是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结合在一起的。研究世界历史的目的,就是用来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以阐明资本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运动规律,进而揭示社会主义产 生的必然性。所以,此时有关世界历史思想的阐发,都是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经济现 象、经济关系的分析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化了对世界历史的认 识,从而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如马克思在《德意志 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早期著作中,都程度不同地谈到了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机器大工业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些因素究竟是怎样具体发挥作 用的,其作用方式和内在联系又如何,还未得到详细的阐述,而只有到五六十年代,才 对这些问题作了透彻的说明。对各种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仅是对世界历史认识上 的深化,同时也为原有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以 后(即通常说的“马克思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又主要是同古代社会史尤其 是俄国公社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在此期间,马克思除了继续研究《资本论》外,很大 精力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一是以浓厚的兴趣研究世界史[3],二是重视对古代社会史 的研究[4],这些研究成果均成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财富。但与世界历史研究 最为密切、真正代表这一理论研究思想高度的,应该说还是对俄国公社的研究,即对俄国公社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5]。跨越论的提出,其意义不在于它对俄国公社的命运作出了什么样的结论,重要的在于它所体现的观察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这就是对俄国公社命运与发展道路不能孤立地来考察,必须放到世界历史视野中来审视。也就是说,能否跨越,并不仅仅决定于公社自身的性质,而是决定于公社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为此,所提出的反对公社天然秉赋论、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的观点,反对“农民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要同现代生产力相结合的观点,反对狭隘的农民自发性、突出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行动的观点等,都是对“世界历史”思想新的阐发。这些思想不仅 对于分析俄国公社,而且对于分析所有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对马克思中晚期的相关思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以深入开掘。与此同时,还应当重 视对恩格斯、列宁、卢森堡、希法亭、布哈林等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以补充、丰 富和完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二是加强与国外全球化理论的比较研究。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研究,固然需要强化经典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同时也必须注意与当代国外全球化理论的沟通与对话。国外全球化理论毕竟对当代全球化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在总结和概括全球化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分析。目前全球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其中很多是国外全球化理论已经作过研究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有必要吸收和借鉴这种研究的积极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反映我国现代化实践需要的全球化理论,以促进全球化在我国的顺利发展。
进行对话或比较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有益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对话?或者说,如何使对话更有成效?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但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对话的出发点。从实际情况来看,是从基本原则、立场出发进行对话,还是从具体内容、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对话,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仅仅从基本原则、立场出发来进行比较研究和对话,那么,西方大部分全球化理论只能是批判的对象,不可能成为 对话的主体,因为这些理论尽管形形色色,但其基本立场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有的 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这样一来,就等于堵塞了对话的渠道,无话可对。如果不是这 样,而是从具体内容、具体问题出发来进行对话的话,对话的话题就多了,对话的路子 也就宽了,话确实能够对起来。西方一些全球化理论所持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不赞成, 但其所提出的问题、所研究的对象、所运用的方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自觉注 意参照、借鉴。它至少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开阔我们的视野,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促使我们深入思考。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因此,应 当注意出发点的转换。这样讲,是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绝非此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放弃了基本立场,也就失去了本来意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全球化理论,何谈与西方全球化理论的对话,因为对话总是以差别为前提的。这里所要 强调的是,不能仅仅停留于基本立场上的比较,也不能先入为主地认定对象是一种什么 性质的理论,而应该首先对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真正明白对象针对的是什么,说了些什 么,然后再来具体分析评价,看应该吸收什么,拒绝什么。这样做,既没有失去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又没有使对话徒具形式以致扭曲,能够真正达到对话与比较研究的目 的。
三是立足于现实。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是就文本来研究文本,还是立足于现实来研究文本,这是不容忽视的方法问题。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因为研究的主题和主要问题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由现实生活实践提出和决定的;使研究走向深入的根本动力也是来自于实践,正是实践内在矛盾的发展、变化,给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必须着眼于全球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需要作出新的理解和判断。理论研究必须聚焦于这些问题,看马克思在类似问题上持有何种观点,提出了哪些警示和解决办法,哪些观点、办法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需要根据实践发展需要修正的,这样才会拓展我们的思路,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明确发展的方向。而且,着眼于现实,也可以校正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抽象性理解,使其与现实保持合理的张力,获得新的生命力。总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既可以深化理论研究,又可以引导全球化实践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04-02-08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全球化论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