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74
摘要: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深基坑工程极其常见,同时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施工以及支护方案。对于临近既有线深基坑的开挖施工工程而言,只有采用具体的防护方案,才能为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并缩短施工工期。本工程分别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C30钢筋混凝土防护桩来建立计算模型、进行防护,并以基坑开挖为始,以回填验交为止,对防护桩水平位移进行定时监测,进而为其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防护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大桥桥梁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延伸,对于客运专线工程的建设而言,只有在维持现有线路运行的情况下,才能对现在桥梁进行改扩建。在此类工程中,在荷载作用下,难免会出现基坑与线路之间互为影响的问题:新建桥梁基坑开挖会给现有结构带来不良影响,从而致使现有桥梁出现形变,进而给行车安全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其他问题。为此,针对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应当强化其开挖防护技术的探究与实践。
一、工程情况
桥跨形式为4×32m的渝涪二线新建三斗井右线大桥,并行于既有三斗井大桥(4×32m), 线间距为9m,中心里程YDK63+501,其中新桥0#桥台施工期间,给既有线的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了避免给既有桥台锥体及台尾过渡段路基带来不良影响,在施工以前,应当采取加固防护措施。
二、具体施工方案
与设备管理单位配合起来,对光电缆进行迁改,以免给后期施工带来不良影响。迁改之前,应当做好计划工作,并向相应部门报审,依照批复时间,严格施工。
针对既有桥台锥体及台尾过渡段路基、桩身、护壁分别采用四根挖孔防护桩加固、C30钢筋混凝土、C20混凝土。其中,桩间距以及护壁厚度相应为2.25m 、0.2m,如图3所示,即为防护桩布置图;单桩配筋主筋以及箍筋分别采用21Φ25、2Φ20以及11Φ16;13Φ20@30cm(桩底)和17Φ20@40cm。为避免路基坍塌,给行车安全带来不良影响,保障既有线安全,应当按照依照桩长、设计位置与间距,来进行挖孔防护桩的施工操作,应当依序进行,不得同步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等到防护桩混凝土强度提升至设计强度八成以上时,可对其桩基进行施工。为确保基坑开挖期间,不会给混凝土质量带来影响,相较于铁路局批示的计划期限而言,桩基应当在28天以前完成。
在铁路局批复的计划期限内,务必完成承台、台身以及后续的相应工作,慢行速度为45km/h。防护桩混凝土符合相关强度标准以后,还能开挖基坑,并使其深度达到8.5m,桩身锚固长度为2.5m,开挖期间,应当避开雨季,由上及下逐层开挖,每层挖深应当小于或等于1.5m,不得采用掏挖的施工方式。开挖完毕后,对于防护桩间的松散土地,应当做好封闭工作,另外,为了避免因出现渗漏现象而给现有路基带来破坏作用,并给列车运营带来不良影响,基坑开挖完毕后,应随即安排现场开展承台、台身施工工作,并对缺口进行回填处理,并恢复通行车辆。
三、基坑开挖结构计算
基坑防护会应用以下参数:采用反循环钻机施工,其桩径、桩中心间距、桩长相应为0.6m、0.8m、18m。随后在围护桩外侧,进行旋喷桩的施工工作,其中会应用以下参数: 旋喷桩直径、桩中心间距以及桩长相应为60cm、40cm、850cm。
泵压以及流量相应为20MPa、 37-40L/min,钻杆深度以及转速相应为砂型土 15cm/min、15r/min,将水泥渗量比率控制在四分之一的状态。完成上述施工操作之后,优先将承台开挖至与冠顶相距近 3m 处,在围护桩处,每隔一根围护桩,布设一个能够依托住工字钢梁的牛腿。在牛腿上放置加工完毕的工字钢梁,同将其焊接牢靠,依照相应标准,将斜撑焊接牢靠。将钢管加工为横向支撑的期间,将之吊装到与工字钢梁处于相同水平高度处,在预留位置处,安排专门人员采用千斤顶顶住钢管,顶紧以后,将钢楔块添加于活动端两块钢板之间。一切工作处于完毕以后,基坑防护结构也大体成型。
依照上述施工方法,选取富有代表意义的基坑段,加以检验、计算。考虑采用一级边坡等级,采用综合型防护结构,即采用横向刚性支撑、旋喷桩以及围护桩共同组合型的防护结构,基坑深度为 7.6m。由于施工旋喷桩采用止水固沙方式,具体参照相关资料,采用简化的方式建立相关模型,不考虑可变荷载、地下水等相关因素。
四、结果研究
从计算结果中不难得知,就本工程的防护结构设计而论,其位移变形为 0.9mm在 10mm以下,大体上,与工程安全标准相符。在实际设计核算阶段,深基坑的稳定性都是借助于c 以及其他相关参数而确定的,具有较大的未知性以及随机性,会导致计算以及检验结果出现一定误差。为此,在深基坑施工阶段,务必采用综合方式,来设计基坑,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针对施工现场,应加强监测工作,并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基坑侧壁位移监测
在防护桩进行灌注操作时,应当将长度、直径相应为1m、16mm的钢筋预埋于桩顶处,在钢筋顶端,应当锯出十字,将之视作水平位移观测点,采用全站仪对点位坐标进行测量,并将相关记录工作落实到位,基坑开挖的深度到一定深度时,分别应对观测点位移进行检测,开挖完毕以后,以2小时为时间间隔,进行观测,并完成绘图工作。倘若出现位移偏差较大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内,停止作业,采用加固方案,使既有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六、结语
本工程依照建设部出台的基坑支护堆积来设计排桩支护系统,采用了Ⅰ级安全等级,并应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完成工程的设计以及检验、测算工作,所得结果较为安全可靠。不限于此,因工程位于既有线附近,因此在开挖基坑期间,应当错开雨季,并快速完成相应施工作业,对松散墙体,进行封闭处理,将临时排水工作落实到位,并实时掌握基坑的稳定性,如有任何不良迹象,应及时采取方案进行加固处理,进而为营业线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东.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防护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31-132.
[2]张翀.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5(9):127-127.
[3]袁正国.临近铁路既有线的深基坑施工方案优化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13(2):43-45.
作者简介
彭晓辉(1988-10-07),男,汉族,籍贯:湖北省襄阳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铁路建筑施工
论文作者:彭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基坑论文; 防护论文; 工程论文; 深基坑论文; 位移论文; 工作论文; 间距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