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蓬莱镇太吉小学大英629300)
【摘 要】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通过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此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思想品德教学实际,笔者以为思想品德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一、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陶冶学生情操。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如让学生在 “明理”中感受到社会美。思品课教材不少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卷,孕育了一定的生活哲理,使我们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第二类可以称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其中爱国主义更是一个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在教材中尤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第三类叫做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从而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文章,在我们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中可以说是较多的。
二、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的爱就像滴滴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校来的学生,他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经常与思想品德老师发生矛盾,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一落千丈,一上思想品德课,他就会感觉头疼,不想进教室。来到我班后,我仔细地找他了解情况,分析到他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竟是该老师看不惯他走路的姿势,于是处处为难他,而这个学生也不愿服输,结果造成裂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讲解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行为,最后,这名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上课不喊头疼了,也爱听讲、爱提问了。
第二,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第三,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曾有这样一位老师,由于对教师收入低微的不满,时常上课就牢骚满腹,怨声不断,动不动就谈他的金钱观,导致学生、家长意见很大,其后果可想而知。
由此看出,做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能发展的动力。诚然,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既没有诗歌、散文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形象、真实的故事、案例,能使学生以趣入境,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入境,渲染气氛、深化课题、调节大脑和情绪、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受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寓言、漫画、典故、谚语、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产生好奇的心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欲望的升华;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疑提
问,又能达到以疑入境,勾起学生的悬念,形成疑惑、矛盾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迫切释疑解惑的求知思维,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等等。可见,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力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含情、幽默,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形成轻松、愉快、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景。长期陶冶感化,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公民。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如何面向全体,发展个性,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代作文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8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7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8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