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宜章县中医医院 湖南宜章 4242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69.8%,观察组为86.0%,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16.3%,高于观察组4.7%,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可提升治愈率,减少死亡现象,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
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肺部为其主要病变位置,同时还会发生于胸腔以及气管中[1],临床多发。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点为反复发作与病程长,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损,患者表现出消沉、紧张、恐惧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若患者为晚期则会表现为难以呼吸、发绀以及精神不振等症状[2]。重症患者使用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短时间进入危险状态,致使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本文为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为47至80岁,平均(64.3±7.4)岁;4例为肺癌,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为支气管扩张。观察组43例采用护理干预,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46至80岁,平均(63.7±7.1)岁;5例为肺癌,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为支气管扩张。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动态观察病情 24h对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呼吸、意识改变、血压以及心率等行密切观察,特别是重点监测患者呼吸深度、频率以及节律等,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查看患者有无咯血、咳痰以及咳嗽症状,记录痰液性质;对哮喘患者合并症与诱发因素进行细致观察,强化后半夜巡护,避免午夜发生哮喘;患者发绀缺氧时应及时行吸氧治疗并监测血气与心电监护,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对给氧流量予以调节。
1.2.2 通气处理 抢救呼吸系内科重症患者关键在于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若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及困难现象应及时护理,将呼吸道异物与分泌物清除,及时吸痰,行合理吸氧与引流痰液,且要坚持无菌原则。
1.2.3 机械通气与氧疗护理 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该症状会致使患者休克,严重者甚至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因此,当患者表现为难以呼吸时护士一定要即刻行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开展氧疗护理。行机械通气重点在于保障气道通畅,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气道,观察有无分泌物,若有应即刻清理。
1.2.4 排痰护理 患者会出现痰阻或者咯血症状,增加窒息风险,此时护士一定要行密切指导,加快痰液排出速度。患者还需结合病情实际对体位予以选择,以畅通呼吸。需确保日饮水量,可保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还能够对粘稠痰液行稀释处理,避免痰液堵塞现象。若患者痰液严重堵塞可行雾化吸入或者机械排痰。
1.2.5 药物及口腔护理 对于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需行抗感染治疗,导致口腔菌群失去平衡,诱发霉菌感染,因此一定要做好口腔护理。服用抗感染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确保剂量与次数合理,防止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对静脉通道予以快速构建,便于行静脉输注,提升抢救速度。此外还要注意分开输注特效药物与一般药物,对患者药物过敏史以及药物史进行详细了解后再行静脉给药;给药时需对给药速度行严格控制,对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行密切观察。
1.2.6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需营造一个优良居住环境,可降低患者感染几率,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提升治疗配合性。因此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透气,保证空气处于流通状态,维持病房温度为20℃,湿度为55%左右。清扫时应湿化,防止灰尘扬起,可减少交叉感染次数;定期消毒病房,但是要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
1.2.7 强化基础护理 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需长期卧床,因此为避免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以及压疮等并发症一定要定期翻身叩背,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行被动肢体活动,加快血液循环。
1.2.8 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难以呼吸、咯血以及咳嗽,导致患者负面情绪较多,易出现烦躁不安以及消沉等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强化心理护理,护士需积极沟通交流于患者,为其提供心理支持,提升其配合度;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与疾病有关知识,强化治疗信心。
1.2.9 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有较大呼吸负荷,能量消耗量大,因此一定要注重饮食。饮食需富含热量、蛋白以及碳水化合物,进食需缓慢,少量多餐。进食时若表现为难以呼吸一定要即刻停止,呼吸平稳后才可继续。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对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明显。见表1。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病程长,且临床表现多样,致使患者不良情绪多,因此护士一定要保证服务态度,确保工作态度严谨且细致,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应保持耐心细心,将患者痛苦减轻。当前医学快速发展,医学模式也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3]。人们逐渐意识到医学目的不仅在于将生命保存,还应强化其生活质量。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还应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实施者为护士,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促使患者药物疗效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并改善预后。在本组中观察组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动态观察病情、通气处理、机械通气与氧疗护理、排痰护理、药物及口腔护理、环境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69.8%,观察组为86.0%,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16.3%,高于观察组4.7%,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知,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强化临床效果,提升治愈率,减少死亡现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静.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773.
[2]黄英,钟燕平,李桂荣等.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5):3027-3028.
[3]王琴,杜桂菊.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60-1961.
论文作者:宋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重症论文; 药物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