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1)
【摘要】目的:探索改进内镜消毒流程是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诊断中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医院的内镜抽检结果以及在同期该医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改进内镜消毒流程后,统计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该医院内镜抽检结果以及同时间段医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抽检内镜及其附件500件,调查病人1000例,对比流程改进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后,明显的提高了合格率,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和内镜细菌阳性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患者的疗效。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镜消毒清洗;流程改进;医院感染;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338-02
目前,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日益迅速并得到了极大的完善。该项技术已在临床诊断中广泛运用,在大幅度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中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2]。但是由于医院内各环节的消毒杀菌的措施没有得到同步的跟进,导致医院感染率高并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3]。由此可知,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先前的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不够完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发生感染。因此,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应该在临床诊疗中得到更加多的关注,本研究对此流程进行改善,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内镜抽检结果与同期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资料作为改进前数据资料;其后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并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改进后消毒效果抽检和医院感染监测,记录并作为改进后资料。改进前后各随机抽检500件内镜及其附件,调查同期住院患者1000人次,分析对比流程改进前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和患者临床感染率的不同。
1.2 研究方法
配备专用内镜清洗室两间,专业清洗人员六名以及相关仪器,全程为手工清洗消毒。
1.2.1传统清洗操作流程 (1)预处理:临床诊断使用结束后的内镜立即送往清洗室做基础的清洗。(2)酶洗:用含酶清洁剂浸没内镜,然后用动力泵将清洁剂泵入管腔。静置半小时后进行超声波处理。(3)漂洗:充分漂洗后擦干内镜。(4)消毒:内镜浸没在浓度适宜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内放置超过十五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
1.2.2经过改进完善的流程 (1)床旁预处理:把刚使用完的内镜立即用含酶清洁剂清洗完毕后送完消毒室。(2)测漏:把内镜的所有按钮和阀门取下,把连接好地装置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各部分是否气泡冒出。(3)酶洗:内镜浸泡在含酶的清洁液中,擦拭刷洗内镜的管道镜身,再用动力泵将多酶清洁液注入管腔内,静置十五分钟清洗管腔并进行超声波处理。(4)漂洗:把内镜里外充分漂洗后擦拭干净。(5)消毒:内镜完全浸泡在适宜浓度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内静置十五分钟左右,取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改进前后内镜阳性率以及消毒合格率和患者医院感染率,得出结论。
1.4 统计分析数据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流程改进前后的内镜细菌检测阳性率对比医院在改进清洗消毒流程后细菌污染情况明显优于改进前,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内镜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内镜进行诊疗带来的不便之处以及医疗弊端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专家指明,患者很容易会因为内镜的清洗不彻底而造成感染,这严重影响着患者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质量。因此,为了缓和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医院必须对内镜的清洗提高足够的重视,仔细查找传统的操作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加以完善,从而提高内镜的清洗合格率,造福患者。
该研究中针对以往的不妥之处做了一些改善,亮点有如下几点。首先改进后的操作流程更加注重对使用后内镜立刻进行清洁的预处理[2,1];其次是增加了检漏这一重要操作,此举措有利于对内镜的保修和维护,提高内镜的使用寿命;第三是加强了漂洗以后的吹干,提高了消毒的有效率,有效避免了管道死角细菌的滋生[5]。改进后的消毒流程对使用完的仪器立即进行注气注水冲洗,并用含酶清洗液擦拭镜身和镜管,使内镜内使用后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最有效的清洁和处理,提高了污染物的清除和杀菌效果[4]。多酶清洁液具有迅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最短时间内完全分解内镜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彻底阻断细菌滋生的目的。同时,有学者经过实践指出,利用高浓度的碱性戊二醛消毒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对尽可能多的器具进行高效的消毒,充分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又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改进后的过程较繁琐复杂,耗时较大,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所以在消毒时,临床增加检查内镜条数,用浓度更大的消毒液浸泡,此举既缓解内镜用量大清洁流程繁琐的压力,又能保障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以上时间可知,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得到以上改进后,显著的提高了诊疗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质量和合格率,进而大幅度的降低了医院内因为临床诊疗采用内镜而带来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彭虹,陈奕杏,等.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失效模式与效应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11):1026-1028.
[2]荣秋华,张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6):3597-3599.
[3]马淳,秦文静,陈晶,等.消化内镜室控制医院感染流程优化管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0(10):943-944.
[4]杨美玲,张紫虹,胡永成,等.一种聚维酮碘消毒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17(7):1286-1288.
[5]杨美玲,张紫虹,胡永成,等.用于阴道黏膜消毒产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3):265-267.
论文作者:张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医院论文; 流程论文; 消毒液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感染率论文; 细菌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