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近期走势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美国经济论文,近期走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为什么“霸气”十足?!是因为它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实力膨胀,也与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相关。1990年~1998年,美国GDP增长年率为2.7%,既高于欧盟(1.7%)和日本(1.2%),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2.3%),因此,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4.2%提高到1997年的27.5%(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99年》数字计算)。自1991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扩张期已近100个月,如果经济增长持续到明年初,这次经济扩张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
美国经济扩张还能维持多久?目前美国经济界和学术界众说纷纭。主流派认为:美国经济基本要素正常,运作良好,一两年内无衰退之虞。然而也有人称:由于美国股市存在严重的泡沫问题,一旦股市因泡沫破灭出现暴跌,经济衰退也将接踵而来。笔者的初步看法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积极因素目前还没有消失或逆转,尽管存在着股市泡沫等不利或不肯定因素,但一两年中有利因素仍可拉动美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这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复苏。
经济持续扩张的支撑因素
近10年来,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新形势,美国政府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采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双边和多边“促进出口战略”,重视民用科技研究与开发:企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以高新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改革企业机构、管理体制和生产流程,从而为持续的经济扩张创造了坚实的宏观与微观基础。具体还有如下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美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经济持续扩张的强大动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群的涌现并保持高速增长,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产业的衰落。自1993年以来,美国GDP增长的1/3来自信息产业。 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率提高方面也起了主导作用。 据美联储统计, 在1993年~1998年间,美制造业生产率年平均增长4.8%,相当于1973 年~1990年的两倍以上,但如果除去电脑、半导体和电信设备等,制造业生产率仅年增长2.2%。因此,不少经济学家称90 年代的经济扩张是“高技术驱动的繁荣”。目前高新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特别是生物技术已取得突破,并将在下世纪初形成新的产业群(包括医药、保健、食品、农业、环保及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制造业),生物技术将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大技术。生物技术产业现在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估计到2005年,美国制造的遗传工程产品(其产值达1000亿美元)将主导世界市场。
第二,强劲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去年出口下降的条件下,消费者开支和私人固定投资分别增长4.9%和11.5%(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为85%和30%),均高于前几年。由于近几年就业增长、工资收入上升和家庭在股市投资收益可观,企业净利润因净利息支付减少而持续走高,近期个人消费开支和固定资本投资仍较强劲,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今年首季美国消费者开支增长率达6.8%, 创11年来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持续上升。
第三,股市“牛气冲天”,为内需尤其是消费者开支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道—琼斯指数从1991年4月初的约3000点起一路飙升,到1999年4月初已突破10000点。美国股市市值从1990年的3.1万亿美元增到1999年初的近12万亿美元。据统计, 美拥有5000 美元以上股票的家庭比例从1990年10%提高到1998年的约50%。股市的“财富效应”使股民从股票收益中拿出部分进行消费,消费者开支猛增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支持了股市的上扬。
第四,低通胀率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从1991年的4.2%降到1998年的1.6%。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物价稳定和下降提供了重要基础,在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的同时,信息产品和服务价格却一直在下降。近几年国际市场商品和能源价格呈下降之势,特别是去年原油价格降到12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目前油价有所上升,但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需求不振情况下国际商品价格仍将疲软。低通胀不仅导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据估计,1998年石油价格下跌就使美国节省进口开支200多亿美元), 还有助于美联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扩张。
第五,全球化经营使美国企业竞争力增强。近十年来美国企业的海外产值和销售都成倍增长,许多大企业在海外的员工数已占公司总人数的1/3~1/2,估计今后几年《财富》杂志500 家大公司的海外员工比例大多超过一半。海外员工增加将使美国企业工资成本大降,因为即使在电脑软件产业,目前海外员工工资也比国内低50%~80%。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多实行全球经营。这不仅使美国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而且有利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军工企业的利润增长和股市的上扬;亚洲金融危机的缓解和有关国家的复苏,也会有利于美国经济近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目前,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股市的泡沫现象、低储蓄率以及巨额贸易逆差等问题。剖析这些因素将有助于预测今后的经济增长趋势。
第一,关于美国股市的泡沫问题。今后股市的走势是决定美国经济前景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股市泡沫破灭,从牛市变成熊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就会转变为“恶性循环”。泡沫究竟有多严重?1.据估计,自本次经济扩张以来,标准普尔500 种股票指数上扬355%,上涨的80%与公司利润增长、低利率和人口趋势相关, 因此从标准普尔指数看,股市超值约20%。2.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股市市值与GDP比率从1990年55%上升到1998年的125%;近年来,网景、亚马孙、雅虎等网络股急剧飙升,虽然今年4 月间出现较大调整,但目前仍比一年前高50%;同时,受到这些网络股“成功”的诱导,股民们把上千亿美元投向1300种IPO(初次上市的)股票, 这些股票的价格未见业绩就大幅上扬。3.股市投机交易日趋活跃,利用因特网进行一日交易的股民(DAY-TRADERS)激增到750万人。另外, 近年来美国股市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外资、特别是来自亚洲的资金流入所致,1997年和1998年外国购买美证券净额分别为3435亿美元和2654亿美元,今后随着亚洲等地区经济的复苏,将有大量资金从美国流出,或多或少地对股市产生影响。
然而,也应看到支持股价上扬的因素:其一,股市求大于供状况仍存在。不少大公司大量购回本公司的股票,同时,外资会有部分抽出,但数量可能有限。即使前两年购买所有证券的外资总和为600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股市市值的5%。因此,外资从证券市场撤出, 可能仅对美股市产生短期的严重影响。其二,许多大公司的股价上升基本反映经营业绩,而且最近不少传统部门(如化工、机械、造纸及制铝等)股票也因备受青睐而上升。《商业周刊》称传统产业股的重振为年迈的牛市注入活力,因而出现“更明智的股市”。其三,实体经济运行仍健康,经济增长较强劲但通胀率较低,加之财政预算盈余扩大,这是股市继续上扬的基本因素。1950年至1998年中期,美国股市出现15次熊市,其中有12次是由于通胀率与利率上升引起的。因此,如果不出现高通胀从而引起利率大幅度提高,股市出现熊市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关于美国家庭储蓄率低的问题。美国的储蓄率近年不断走低,去年只有0.6%,为30年代以来新低。 这一方面反映美国人的高消费,另一方面反映他们热衷于投资股市,因为投资股市所得回报率近四年平均达22%,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3%左右。另外, 近来美国改变了计算方法,将共同基金的利益从居民储蓄中除去,因而在原来统计方法下为4%~5%的储蓄率变成了0或负数。因此, 如果股市不出大问题,低储蓄率不一定抑制消费开支增长。
第三,关于巨额贸易逆差问题。1998年,美国贸易(商品)收支+劳务收支的逆差、经常项目的逆差都创下新高, 分别为1691 亿美元和2334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出口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时进口猛增。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商品出口又减少12%。今后“双逆差”问题会很严重,这对美国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将有不利影响。不过,美国目前并不急于清除贸易逆差,这主要有三点原因:1.大量廉价进口货涌入对美国经济有利,不仅使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而且有助于抑制国内通胀。2.美国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可通过资本项目顺差来弥补, 特别是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额一年超过1万亿美元,如果把它算入贸易账户,美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3.一半以上的逆差来自进口石油,这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问题。
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现在看来,由于推动美国股市及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仍较健康并占主导地位,股市可能继续在波动中攀升,经济扩张也将在中低速度上持续下去。鉴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它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强劲增长的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90年~1997年,美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度在25%~28%之间。 去年世界约1/3的经济体陷入衰退,其他多数国家经济放慢,只有美国经济维持较高增长率,这就使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8/99年》有关数字及去年世界和美国增长率计算,去年世界经济增长的43%来自美国。今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将达35%以上。
其次,美国成为吸纳世界尤其是来自亚洲的过剩产品的重要市场,这有助于亚洲经济的复苏。尽管美国占世界进口总量约15%,但去年内需增长强劲,约占世界内需总和的50%,美国进口大量产品从而使贸易(商品)收支逆差达到创纪录的2480亿美元。其中逆差的75%以上是与亚洲国家(包括日本)贸易有关。据统计,1998年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对美国出口增长5.3%,高于对日本和欧盟国家的出口增长。 另据《金融时报》报道,今年以来亚洲对美国出口仍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中国头4个月对美出口增长8%,而对欧盟出口却下降近8%。
再次,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也有利于亚洲经济的回升。目前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1998年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27%。1998年美国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增长近50%,对泰国头9个月的直接投资增长60%。 韩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回流情况也较好,去年外商直接投资达88.5亿美元,增长27%;今年首季外商对韩国投资同比增长250%。而这些外资中,美国资本占相当比例。
最后,美国股市是全球股市的“龙头”,占全球股票市值的42%,占全球股票成交额的50%(均为1997年数字),因此美国股市的走势对欧洲、日本及亚洲新兴市场的股市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事实上,去年底以来,美国降息及股市飙升带动了亚洲股市的较大幅度回升。因此,在美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下,世界经济在近期内将不会发生衰退,亚洲经济将出现全面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