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绿色校园设计的思考——以中国资本市场学院规划及设计为例论文_舒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510641

摘要:本文对中国资本市场学院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列举了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绿色设计思考和措施的运用。

关键词:深圳;校园规划;绿色建筑;岭南建筑;生态;绿色策略

1、引言

在全球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全球范围内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命题之一。而今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待在室内场所的时间越来越长,对于人的健康及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的影响。据研究,充足的自然光、空气和舒适宜人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及创造性。因而在现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营造一个舒适、环境优美且绿色节能的室内环境,或者创造出吸引人们走出去的环境是建筑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中以中国资本市场学院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探讨我们在设计中所做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2、项目概况

中国资本市场学院项目选址位于原深圳西丽湖度假村内,规划用地面积为100501.33 平方米。用地东西侧紧邻沁园路及深圳野生动物园,北面靠麒麟山;南面为新规划的市政路。从项目选址区域来看,未来学院将和现有的深圳大学城以及正在建设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大新校区一起组成深圳的高等教育核心片区。项目建筑面积约为94850平方米。地上分为办公,教学,会议,体育中心,学员公寓,员工公寓等多组建筑多层建筑,最高层数6层,地下一层,主要为车库,设备间及厨房等附属功能。

3、整体设计理念

中国资本市场学院整个校园按绿色三星标准设计,深圳市政府希望以此项目为契机,推进大学校园的生态技术和文化建设,扩大绿色及生态技术的影响力。为老师和学员提供良好的室内、外工作和交流环境,营造良好的绿色校园氛围。

3.1规划布局构思

根据地貌特点,场地北靠麒麟山,西北向邻近水库,西南有保留山体,地势北高南低。场地条件十分优越,规划中通过对场地的改造,优化自然园林水系,景观共享带贯穿校园各主体空间,从组团中心园林水景到校园主体景观水面,收放有致,营造多层次园林交往空间,寓诗情于校园,寓画意于景观,营造出“山为神,水为韵、融山聚水”的优美景观,赋予校园灵气与人文浪漫情怀。通过对总图的解构,形成了“两轴 一带 五岛”的规划结构。

在总体规划时,采取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有利于避免夏季日晒,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热环境。绿化规划采用集中绿地布置和建筑周边环形绿化带布置相结合,大面积的绿化带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及展区室外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情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室外绿化物种注重选择适宜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3.2空间布局特点

立足于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空间的布局形式,通过围“园”筑“院”,构建 起- 承 -转 -合 的空间序列,同时,结合地形特点及园中保留树木,借助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各处组团均集中布置,留出尽可多的园林空间,使园林和建筑相互咬合,形成相容共生的园林式布局。与外部环境相呼应,为使用者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实现生态化、园林化的空间体验。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岭南地区建筑设计和未来的运营管理中,引领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4、人性空间

4.1功能分布

人性化的尺度,富有园林意味的外部空间。生态共享区位于园区中心,作为校园主要的景观核心,承担着师生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同时,公共教学区,学术交流区、学员公寓区、综合服务区都围绕着生态共享区,联系着各个区块。

4.2景观策略

优美的景观总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调节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效率。从规划、景观、建筑三个层级设计为目标。精心设计以下景观节点:

第一层次景观空间:礼仪景观轴和城市景观轴;

第二层次景观空间:小区核心景观;

第三层次景观空间:建筑组团景观节点。

三个层次的景观空间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形成整体、连续、多层次的校园景观空间体系。

4.3公共交往空间

现代化校园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能有效提升创造力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项目的设计中,建筑布局紧凑,疏密有致。在校园内留出尽量多的园林空间。使建筑与园林空间互相咬合,相融相成。

人性化的尺度,富有园林意味的外部空间,通过连廊划分大小各异的庭院,形成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在节点空间设有共享设施,能够为教学之余的人们提供自由交流的场所。充分体现现代大学“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的校园空间气氛。

5、建筑设计绿色策略

深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岭南传统建筑聚落多依地形的变化布置,布局相对自由,建筑多采用“小间距、深遮阳、内天井和重庭院”解决遮阳及通风问题,并利用冷巷调节微气候。在设计中,对岭南传统建筑的生态设计进行了提升与提炼,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气候分析,检验和指导该建筑的设计。

5.1自然采光和通风

天然采光和通风对于绿色空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强调通过建筑本身的适宜性设计,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降低建筑对人工照明的过度依赖,采光与照明协同互补,从而达到整体节能目的。在设计中,针对室内空间的天然采光及遮阳采取了以下策略:

(1)引入采光中庭。中庭的引入使进深较大的办公区域实现了双侧自然采光,更将光线引入建筑首层内部,极大地弥补了首层大空间中部采光不足的问题。

(2)遮阳表皮。在玻璃面较大的立面利用双层表皮的绿色设计理念,减少近靠窗处形成的眩光,增加舒适度。双层表皮的上部由金属穿孔板覆盖,下部敞开,形成一个介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腔,这是一个微气候调节缓冲区域,表皮遮阳板过滤直射的阳光,通过光的偏转和多次漫反射从建筑外部提高将光线引入建筑内部,让进入到室内区域的光线更为柔和均匀,有效减弱室外直射光的眩光量,改善室内光环境质量。

(3)采光天井及光导管。建筑地下一层的停车区域借助采光天井和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可基本替代人工照明。

(3)外窗可开启面积大于外窗总面积的30%,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大于幕墙总面积的15%,以提供通风条件,室内合理布置,以形成有效通风路径。

5.2节水与水资源再利用措施

本项目利用庭院中心的人工湖形成雨水调蓄设施,整个园区采用建筑屋面和部分地面的雨水回收技术,利用湖体作为调蓄手段,由校内中水处理池抽取湖水和收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的中水送至园区使用。部分校内的室外杂用水和冲厕水采用处理过的中水,非传统水利用比例上升,实现节水和减少污染的双重功效。

5.3太阳能屋面

教学楼和大报告厅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系统产生的电量不低于建筑全年总用电量的2%,体育中心和公寓采用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系统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

6. 结语

通过对学院的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分析,总结绿色建筑设计经验,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资源、环境、功能,通过被动式和主动式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创造出舒适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叶炯,张鸣,朱达莎.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 华中建筑,2009,(06):47-51.

[2]孙茜. 浅谈生态型高科技园区办公建筑设计——以神州数码成都科技园二期办公楼设计为例[J]. 中外建筑,2014,(05):91-93.

[3] 王海松,臧子悦. 适应性生态技术在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 华中建筑,2010,(09):41-44.

论文作者:舒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现代绿色校园设计的思考——以中国资本市场学院规划及设计为例论文_舒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