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孕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赵运霞

(山西省运城市急救中心?红十字会医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孕引产后的月经恢复情况,对影响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中孕引产妇女按引产方式不同分成A组(n=31)和B组(n=33)。其中A组患者口服药物进行引产,B组患者则使用利凡诺羊膜腔穿刺进行引产,比较A组和B组患者引产后月经的恢复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为(42.89±7.49),B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为(43.26±14.12),月经恢复时间进行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得知,患者月经恢复时间和妊娠时间、年龄均没有较大关联,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中孕引产后的月经恢复时间和引产的方式、患者年龄及妊娠的时间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若是患者的月经在24小时内或者73天后恢复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 中孕;引产;月经恢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71-02

引产是指妊娠妇女在妊娠12周后,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以人工流产的方式引起子宫收缩而终止妊娠。根据引产的孕周不同,可以分为中期引产(14至28周)和晚期的妊娠引产(28周之后)[1]。除引产方式以外,宫颈是否成熟是制约引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妊娠妇女的宫颈成熟度不够,往往会导致引产失败,Bishop评分可以作为宫颈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引产的方式有药物和非药物引产这两种[2-3]。在进行引产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妊娠史、疾病史以及以往的月经情况等,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妇科检查,如血压、心率及尿、血液、肝肾等进行检查、白带常规等,如果患者有宫颈问题需要治疗解决后再进行引产。由于中孕妊娠的胎儿体积较大,骨骼开始形成,宫颈成熟度不够,引产难度较大非常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使用利凡诺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4]。临床上对于中孕引产后妊娠妇女的月经恢复情况非常重视,因此我院选取64例中期妊娠妇女对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中期引产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引产方式区分成31例的A组和33例的B组。A组是药物引产组,妊娠者年龄17.5~32.9岁,平均年龄(24.7±1.6)岁。B组是利凡诺组,患者年龄17.2~32.8岁,平均年龄(24.7±1.6)岁。排除标准:(1)患有全身疾病急性期或有急性生殖器官炎症等;(2)肾上腺疾病或糖尿病及肝肾功能异常;(3)胃肠道功能或电解质紊乱。

1.2 研究方法

A组和B组妊娠妇女均由我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进行引产操作,组成调查小组在引产后对两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进行随访调查,并对影响两组患者的月经恢复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了妊娠时间、引产方式及年龄等方面。

1.3 统计学分析处理

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A组和B组中期妊娠妇女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月经恢复时间以(x-±s)表示,进行t检验分析,相关性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α为0.05作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 患者月经恢复

两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为(43.09±10.65)d,所有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均在24.40至72.53天的范围内。

2.2 A组和B组引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

A组与B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产,但两组引产后的月经恢复时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

2.3 中孕引产月经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中期引产后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和患者的年龄以及妊娠时间、引产方式都没有明显关联(P>0.05)。

3.讨论

一般女性规律的月经周期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分泌进行调节。在女性妊娠后合体滋养细胞生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促进黄体生长,导致甾体激素分泌旺盛,中期妊娠妇女妊娠期垂体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月经停潮。在引产后,妊娠妇女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月经周期开始形成。在本次的两个研究组中,中孕引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在43天左右,比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要晚半月左右。引产后的月经来潮决定于排卵作用的恢复。有研究发现[5],药物引产会推迟月经恢复的时间,但在本次研究中药物流产与利凡诺引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并且月经恢复时间不受妊娠妇女的年龄、妊娠时间的影响。引产后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的现象,可能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分泌失调由关联。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均控制在24.40~72.53d内,时间没有短于24小时或者大于73天,若是出现此种情况要做详细检查,并采取解决措施。总之,中期妊娠引产后的月经恢复时间和年龄、妊娠周期、引产方式均没有较大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比丽克孜?玉苏甫.中孕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3):85-85.

[2]陈英,刘琼辉.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55):517,520.

[3]申太峰,李春梅,李晓茹等.40例中孕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的调查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7):37-38.

[4]张永霞,田清玉.中孕引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的产程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32(35):236-237.

[5]李艳辉.18例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后胎盘滞留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3,22(27):146-146.

论文作者:赵运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中孕引产后月经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赵运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