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家庭有效沟通研究_幼儿园论文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如何有效进行家园沟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对称论文,理论论文,家园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某些参与人拥有另外一些参与人所不拥有的信息,即一方拥有对另一方的信息优势。幼教服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一、信息不对称在家园沟通中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信息不对称综合体现在家园沟通的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局面:提供教育服务的是幼儿园,得到服务的是家长,本来市场交易是一方缴费一方提供服务,前提条件是买卖双方都能对服务“认同”,能够评估服务到底是多少、值多少钱。可是家长将孩子送入园之后,没法亲自观察、监督、判断幼儿园的服务好不好,他们只能通过询问孩子来评价幼儿园的服务质量,但是幼儿年龄小,不能清楚的表达他在园的感受,及所得到的教育如何,所以,就出现了提供教育的、得到教育的、为教育付钱的是完全不同的三方,而三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且难以互相信任或沟通;于是家长无法知道付的学费到底值不值,而老师又觉得做得再好也没人知道,反正幼儿没法判断,也没法给父母讲清楚。

2.幼儿家长的教育旨趣、教育意向通过市场中介成为影响幼儿园各方面运行的重要因素,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期待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对幼儿园服务价值的评价,与此同时未接受过正规幼儿教育的幼儿家长涉足、谈论、评价幼儿教育活动,并提出自己关于幼儿教育见解的现象,将随着幼教市场进一步开放,愈演愈烈。幼儿家长的这种“客串”无需太多的教育理论支持,大多源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与经验,但是这种“客串”会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对幼儿教师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潜在地改变幼儿教师的某些教学行为。这种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预期与实际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3.现如今相当一部分祖辈家长担负起接送甚至抚育孙子女的责任,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祖辈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幼儿园的通知、宣传板报、家长园地宣传栏等。在幼儿教师主动与其沟通的时候,教师对家长的要求、希望等信息不能直接与幼儿的父母沟通,只能通过祖辈这个媒介,然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极易失真,老人传达幼儿园的信息可能是内容不详,甚至不传达,孩子的父母不能及时、真实地掌握幼儿园的信息、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等。祖辈家长一般比较固执,溺爱孩子,对孙辈有过度隔代亲现象,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更易加入感情色彩,使信息扭曲。以上原因使得家园信息沟通不畅,形成信息的不对称。

二、家园沟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了研究清楚在家园沟通中是如何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我们利用数学家申农及其助手韦佛在提出的沟通模型,如图一:

申农沟通模型中提出了噪音概念。正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噪音,使得发出的信息和接受者收到的信息并不总是相同。

由图二分析我们得出,由于在家园信息传递中存在着噪音,使得家园的沟通渠道不畅,信息失真。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噪音一:家长和教师之间有没有进行有效的直接沟通。首先从沟通主观因素分析,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沟通意识是沟通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对于沟通的必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交流意识的缺乏影响了沟通的效果。家长和教师都存在沟通前准备不足,在表达之际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本意,在现实中表现出言不达意,沟通目的不明确。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之间互不信任、教育观念不同、角色不同、沟通方式等因素也导致沟通不畅。其次,从客观因素分析,幼儿园是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沟通发生的地方,对沟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是幼儿园对于平时沟通时间、地点通常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在走廊里,教师除了要一边照看幼儿,一边与家长沟通,还受到喧闹环境的打扰,限制了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效果。通常家长都是双职工,他们迫于工作生活压力和日程上的安排,而很少有时间和教师沟通。

噪音二: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学生年龄太小,根本不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而教育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得幼儿无法将教育服务“成果”供他人检验。家长无法对孩子在校受到的教育做出合理的判断,加之孩子禀赋不同导致学习能力有差异,当家长检查幼儿学习及询问在校情况时,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家长可能会怀疑教师对自己孩子“照顾不周”,教师对别的孩子“开小灶”,这样会引起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不信任甚至矛盾。

噪音三:研究表明,家庭规模越小,家庭在教育上则越占优势,其父母在参与子女教育、配合学校工作上所表现的热情就相对更高。与核心家庭相比,大家庭的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和控制较难把握,配合教师工作的力度较低。目前来看,在幼儿阶段,核心家庭偏少,而大家庭较多,很多幼儿由祖辈家长看护。教师和祖辈家长之间的沟通常常会因为祖辈家长的身体状况、陈旧教育观念,和教师缺乏对于祖辈家长的理解,而产生隔阂,影响沟通。

幼儿教育想要取得成功,需幼儿园、家庭与幼儿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如何消除家园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家园关系和谐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消除家园沟通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研究

1.家长与园方应加强直接沟通。首先,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双方要形成共同的责任均等的权利意识。家长要认识到参与子女的教育是自己的义务,热心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明确自身的义务,消除各种顾虑。其次,园方应营造良好沟通环境,进一步拓宽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渠道。除了传统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外,通过网络的即时性、敏捷性、协作互动性等特征,建立育儿论坛和建设、及时更新幼儿园网站,教师和家长通过QQ或者MSN等方式沟通。最后,教师加强自身素质、转变态度及沟通方式。教师的自身素质如何影响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视家长为重要的教育伙伴,而且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接受不同的教养方式,主动寻求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教师应直接与家长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直接保持联系,尽量减少信息在其他环节的失真问题。

2.合理处理家长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期待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更可以成为提高家园沟通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有研究发现,家长和教师在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能力观等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构建家园沟通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园方可以通过进行家长调研、举办“家长主题”座谈会、建立与及时更新幼儿园网站等方式构建多渠道的沟通平台。

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应该有目的、有范围地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去,组织家长不定期观摩幼儿园的教学,甚至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老师的辛苦,而且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专业性的了解。建立这种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可以化解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为家园沟通及合作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3.在处理与祖辈家长沟通的问题上,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呼吁祖辈家长群体主动与学生父母、园方沟通。(2)园方应建立一个以“老”带“新”的互助团队。新任的教师在入园伊始,在处理与祖辈家长沟通的问题上往往经验不足。幼儿园领导可以不定期举办教师经验交流会,对“怎样与祖辈家长沟通”这一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经验交流,建立一种一对一,以“老”带“新”的帮扶机制,帮助新入园教师快速成长。(3)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需要耐心,并且注重沟通方式。与祖辈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对家长及幼儿的主动付出,只有教师主动付出才能与祖辈家长建立牢固的信任感。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夯实了专业知识才能对祖辈家长在育儿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给予专业、科学、可行的建议,祖辈家长也就在感情上逐渐信服教师。

标签:;  ;  ;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家庭有效沟通研究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