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公开课,由高级中学高三备课组集体磨课,王银莉老师执教,余亚花老师指导。授课时长40分钟,在听课教师中获得很高的评价。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标题是A Simple Gesture 由著名作家 Jackie Sagner 所写,讲了一个小男孩卖报纸,走到了一座父母都警告他不能碰的房子外,因为屋子里的这个男子从不出门,为了能卖出报纸,他还是敲了门,结果开门的是一个满脸怒色的男子,男子不买小男孩的报纸。临关门时小男孩看到男子的屋子里有很多狗的雕艺品,顿时感到这个人很孤独,于是男孩回到家把曾经姑姑送给他的一座狗雕像送给了这个孤单的人。收到这个雕像,男子非常激动,后来男子就乐于走出家门了并且还和小男孩成为了朋友。这篇文章贴近生活,主题反映了love,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文中大量的行动、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线索清晰,易于信息的提取,能帮助学生了解读后续写题材的特征、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去想象、去创造、去组织语言并设计最合理的结局。
2.学生分析
针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本篇续写文本难度适中,案例内容清晰,人物个性鲜明,能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和续写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环环紧扣,多视角巧妙设计读后续写教学,定能在实施中创造性地引领课堂。
3.教学目标
读后续写要求的是语篇的补充完整,是超级完形填空,学生通过对续写的练习,能够融入读物提供的语境学习语言,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顺着语篇续写同时学习连贯表达,用模仿的语言来补全语篇,并创新内容,让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紧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理解文本的体裁和语言;
(2)理解作者的视角和意图;
(3)发挥想象力,用模仿的语言给出一个合逻辑,有创造力的续写。
4.教学重难点
(1)根据不同阅读题材,解读文本导向;
(2)利用文本的铺垫,设计发展情节;
(3)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丰富文本内涵;
(4)拟写草稿,检查润色定稿
5.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输出和输入紧密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学生需要了解给定短文的主要内容,清楚其关键词和语言结构的使用情况,并通过续写短文表现出来。
②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期望学生在词汇和语言结构的使用方面准确、恰当,能够根据内容需要使用较为高级的词汇和语言结构,阅卷教师会感觉这个学生很有水平。
③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考查学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希望学生续写的短文语句连贯、有序。
④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对学生续写短文内容得要求,期望学生续写的短文具有较丰富的内容。该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详细和生动地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能力水平.
针对这些要求,集体磨课过程中,决定对这节课从阅读故事入手、深入文本的探索路径,带领学生分析内容和语言,理解作者意图,环环紧扣,巧妙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文章可行性发展,从而达到有逻辑性,创造性续写的要求。
(2)课堂教学活动
基于文体要素的情节解读,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独特的写作思路,学生需要学会把握文章内在结构,大至篇章,小到整个段和一个段中句子结构的理解(尤其是长难句),要识别不同语篇的特点,找到篇章哪儿是起,哪儿是承,哪儿是转。先精读文章,找出场景,找到该篇文章的写作线索,便于学生“顺藤摸瓜(结尾)”。再细读文本段落,从不同角度确定文本主旨、基调和风格(情感、道理、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导入如下图:
确定文本的导向后,再根据要续写的两个段落首句,设计一些问题,再根据所给划线关键词,选择包含最重要信息的根据情节发展要用到的词,并努力拓展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帮助打造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充实的情节链条,完成续写,润色再定稿。
一、教学过程
Step 1: Read for the basic information and the main plot
1.教师进行简单互动后,呈现文本,根据故事6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how)要求学生精读课文,熟悉情节,找出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
经过学生精读,得出了基本情节:一个小男孩想卖校刊给一个孤寡老人,却被拒绝。从敲门到被拒,碰巧看见里面有小狗雕像,聊了几句,发现了这个老人很孤单,激起了小男孩的同情心。以雕像为媒介,以情感为线索,突出一个小男孩心地善良,聪明伶俐,让老人重新获得快乐和光明,突出了人间的大爱这个主题。这样基本定位了文本的脉络走向。
2.利用文本的铺垫,设计发展情节
在我们的文本中,讲到老人时,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可以推断出他的个性和情感:
这儿可知,除了小狗雕像,老人对其他所以的事都不感兴趣。这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发展情节。
【设计意图】
这是一步基于提示信息的情节构建,根据不同方面的信息可以设计续写的发展情节。续写材料中可能有大量的对人物的描写词,有行动方面的,有对话的和心理描写的,或有对很多事物的属性、功能、和外表的描写的词汇,这些词直接就会提示学生下面续写的方向,这词块的积累和理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方便学生构建写作内容,使表达更丰富、精准。
Step2: Infer the development
根据《考试说明》该部分的规定,考生在续写文章时,要关注连接词和相关的词,这既包括原文中的关键词,如连词和划线的词,也包括下面续文中两段首句开头语。要注意续写部分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人和物,人称和时态都要相呼应,情节要注意原文与后续的逻辑、后续两段间的逻辑、段落开头与后续语句间的逻辑。
我们已经知道了老人对小狗雕像有兴趣,原文最后一段讲到小男孩“...had an idea...had a little dog figurine...did not mean nearly as much to him...”,我们不妨就可以设计一个问题:What would the boy do next?学生有了前文的铺垫,可能就会发展续写的情节:give the dog figurine to the old man as a gift...
然后看两段续写首句,设计一些问题,如:
Paragraph 1:
The little boy headed back down to the old man’s house.
Q1: What would the little boy say and do?
Q2: How would the old man react to the boy’s visit and offer?
Paragraph 2:
From that day on something changed inside the old man.
Q1: What changed inside the old man?
Q2: What would the boy do for the old man?
Q3: How would the old man feel in the end?
根据问题,情节可能会如此发展(此处可列一些key words):
Para. 1
asked why the boy came again...
explained why he came again...
gave the dog figurine...
accepted the dog figurine ...
felt surprised and moved ...
Para. 2
came out, communicated...
became friends...
often visited ...
felt no longer lonely...
【设计意图】
这个步骤环环紧扣,多视角巧妙设计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情节发展合逻辑的想象。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性思考,学会赏析和评价对问题的设计和对结尾的创造性处理,也学会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双向多回合互动中创造性输出语言---表达个人见解,与他人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走出作者的框架思维,各抒己见。
Step3: Continue the story
1.教师重申读后续写的要求。
按评分准则,阅卷时主要考虑以下内容: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给关键词语的覆盖情况;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而且特别要注意:续写部分分为两段,提供每段开头语,续写完成后,需标出关键词的下划线,关键词语一般使用5个以上。所续写短文的词数应为150左右(词数少于13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2.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信息续写文本,5分钟后再小组交流。
Tip 3: Choose the key words covering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 main object(s).
【设计意图】
在确定了思路和内容之后,让学生根据高考对于读后续写的评分要求进行续写,因为所给文章的未完部分的思路和内容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对文章的发展和结局有不同的诠释,可以根据已有的续写导向,各抒己见。但要结合提示语或者文中划线的关键词拟写草稿。拟写时,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并通过句与句之间连接词的正确使用,使上下文连贯。
Step4: Polish your writing
1.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丰富文本内涵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的推动主要靠动作描写,学生应用多种动词来描绘故事的发展,完整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语言描写包括独白和对话,可以反映人物情感、行为动机、或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要注意衔接,语法结构与词汇要具有丰富性、准确性 ,并善于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对于人物的个性和情感要细节化,并用多种句型准确的表达出来。心理描写聚焦于在某一境况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细腻地展示人物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外貌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语言使用应根据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实际需要。
教师在教学生续写时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如下文的划线部分、斜体部分和黑体字部分:
Para. 1:
The boy headed back down to the old man’s house. He knocked on the door again and this time the old man came right to the door. “Boy, I thought I told you no magazines!” The old man stared at him angrily. “I know that, sir. I just wanted to bring you a gift.” The little boy handed him the dog figurine. Looking at the boy, the old man was too surprised to say anything and simply smiled in tears, as no one had ever shown him so much kindness.
Para. 2:
From that day on something changed inside the old man. He started coming out of the house and talking to his neighbors. Soon, he and the boy became friends. The boy visited the old man frequently and brought his real live dog to his house once in a while. He even invited the old man to join his family for Christmas dinner. With the boy’s company, the old man was no longer a lonely soul.
2.呈现多种词汇变通,点拨润色的技巧
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续写词汇准确、流利、丰富,并尝试发散思维,拓宽语言,让学生多学到一些生动且多样化的表达方法:
如讲到“the old man came right to the door”时,介绍一些不同的“行走”表达:
1. Minutes later he disappeared into the woods, he came running out again, toward the house.
2. He walked in that slow purposeful long step.
3. This activity went on for an hour: walking cautiously to the woods.
4. I crept out of the house and followed him on the journey.
5. Billy walked right up to him.
讲到“The old man stared at him angrily.”时,引进“looked him dead in the eye”这个短语,当讲到“simply smiled in tears”时,拓宽不同“哭”的表达方法,如:
1. with tears in her eyes
2. with tears welling up in her eyes
3. with tears rolling/streaming down her face
4. a tear dropped down his cheek
5. Tears clouded her eyes.
6. His eyes started to fill with tears.
7. Tears of excitement and relief streamed down her face.
【设计意图】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立足情节构思的语言描写,着眼内涵丰富的多样表达。当续写情节基本确定后,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帮助打造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充实的情节链条。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为主,辅之以恰当的外貌描写和环境描写。然而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主要是交际、是意义的传达、说服或接受、是美的享受。我们不必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但是要用的地道,用的让文章具有画面感。然后,用心修改错词病句、大小写、标点符号,看用的关键词是否已有下划线,再给出整洁美观的定稿。
Step5: Homework
1. Share your writing with your classmates.
2. Try to learn from your classmate and meantime give some advice on improving their writing.
【设计意图】
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和评价,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进一步思考,也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思维模式,打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拥有更多的思路。同时更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长处和劣势,然后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
且行且探索,读后续写,简而言之,就是将一篇读物的结尾抹去,让学生阅读截留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续写,补全内容。学生续写时,伴有前文构建的语境,伴有语言模仿的样板,伴有内容创新的依据,他们在强烈表达意愿的驱动下,必定会熟读前文,将创作与模仿有机融合,使得前读和后续连贯,内容新颖,语言流畅,教学时,我们同时也要关注下列问题:
1.写作教学中,融入语言技巧的指导
指导过程中要关注语言的训练,用词句来体现展露情感主线。要关注中英文思维的表达差异,情绪心情思想动作的描写、大量动词、副词和习语的正确运用、with复合结、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特殊句型(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等)的恰当应用均能增加亮色。
2.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读后续写是一个特别开放性的话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路,它是灵活的,文体也自然不会单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展示个性,并对他们进行正确指导,给英语写作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弥补单向协同的缺陷,可以考虑安排两名或多名学生合作完成一篇续写,强化互动。精读阅读材料,构思情节续写,在写的过程中,可停笔回读原文,以便找到自己需要的词语并学习语法结构,也可实施微型化训练,也就是根据某一段落的首句提示,结合文章的上文对该段进行合理设想,具体推断该段可能要讲述的内容。续写尽量使用阅读材料中的表达方法,续写完之后,要求学生将他们所模仿的词句在续写的文章中标示出来,以强化注意,巩固语言知识。
3.写作交流中,发挥师生评价的力量
推动评价机制,针对不同个体,展开不同点拨,先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让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在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进一步思考,也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思维模式,打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拥有更多的思路。同时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长处和劣势,然后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组交流后,教师再挑选几个典型的思路,进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由教师针对这几种思路进行评价,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并剥析各思路的思维深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挖掘故事的深层含义。这样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收获新的灵感,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写作的升华。
三、课后评析
听课教师评价,有几大亮点:
1.教学设计巧妙,环环紧扣
本节课由阅读入手,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挖掘和拓展文本内容,从细节、语言和行动导出主人公老人的个性和生活习性,再由小男孩细致的观察和童真的关怀,得出了人间的大爱这个主题。教学设计中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剥析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人物,也为后来的续写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教师对续写技巧的指导,包括设计问题和润色,使得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
2.教师基本功扎实,与学生互动积极
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自身素质,再加上与学生交流时所表现的教学智慧,都能激发学生续写的热情和兴趣,课堂充满活力,实际生成大量的高质量的输出,自然、精彩,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达到更高的境界,并加强了学生领会、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
[2]姜 巍.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漫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
[3]杨晓萍.高中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及对策——基于对某中学高三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术论文,2010.
[4]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高级中学 312400)
论文作者:王银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续写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情节论文; 文本论文; 内容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