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性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政治文明论文,理性论文,代表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3)04-0005-08
一、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一命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建设,从政治制度建设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这是人类文明发 展史的划时代大事;同时,在此过程中与时俱进创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念,探索在社 会主义条件下政治文明建设,即政治现代化的新路子,这也是社会主义在当代的重大发 展。在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凯歌式前进到遭受重大挫折,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 义建设由盛转衰,除了在经济制度上排斥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外,另一个重大教训 是没有透彻了解现代社会政治制度型式的一般特性和一般要求,没有把握当代政治现代 化的大趋势,因而未能自觉吸纳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主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 现代化,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战略任务,无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 人类文明在当代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变革,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概莫能外。13 、14世纪以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为人类从传 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现代化变迁进行了文化的和政治的奠基。18世纪英法工业革命,正 式启动了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直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化的主流制度模式是资本主 义。十月革命诞生的苏联社会主义打破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单一制度模式。与马克思、 恩格斯原来的设想不同,现实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作为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在工业化发 达的国家发生,而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并行的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制度选择在比较落 后或落后国家出现。但是在20世纪,社会主义者犯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错误,把在落后国 家发生的社会主义当作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来理解、设计、实践。这一失误的历史代 价是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 指引下,终于在20世纪最后20年逐渐清醒过来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重新使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汇入世界现代化大潮 。同时,适应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全面创新社会主义模式,这就是经济上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政治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新航程 ,使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现代化历史变迁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技术、社会、政治 、文化诸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基 本实现了由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并推动了社 会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历史性飞跃。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新的重大 战略任务是,在继续深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由传统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就是推进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需要把握政治现代化,即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趋势 、规律和要求,需要把握现代政治文明的一般的理性精神。现代政治文明发端于西方文 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革命。现代政治文明有四大 特征:民主政治,现代政治文明的灵魂是人本主义,以民为本,权力在民;理性政治, 现代政治依据现代社会型式和现代政治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一般规律,建立科学、规范的 法制化契约社会;发展政治,现代政治发端于并服务于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现代化 的需要;开放政治,现代政治具有强大的自我改革调整、自我发展完善、兼容创新、与 时俱进的能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能离开当代政治现代化大趋势。一方面,要努力承接人类政治文 明,包括西方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所有积极成果,加速推进政治现代化。另一方面,要 从马克思主义革命人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出发,努力建设超越西方的新型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创造人作为真正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 方面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一方面要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这里需要提出一个政治文 明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哲学命题。一般与特殊是对立的统一体。一般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一般性。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不论何种社会制度,都首 先包含着现代社会组织特性和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要求的政治现代化,表现为现代政治文 明一般。同时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因社会结构或阶级结构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的差 异性等,导致现代政治文明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千差万别的差异性,构成了当代丰 富多彩的政治文明图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虽然有其强烈的特殊性,与资本主义政治文 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就政治文明的现代意义看,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与人类现代政 治文明(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其一般型式上有着共性或共同性。“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要求,就是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的时 代精神与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要驾驭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方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所以,政治文明形态的差异性虽然源于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不同的利益集团的政治价值 判断,但是不论有何种政治理论或何种政治利益诉求,也不论不同社会阶级的政治价值 的差异性,在人类文明现代化大潮中,所有国家的政治文明发展都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现 代化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政治文明程度也就是政治现代化程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前景。
二、构筑现代政治文明的四大思想理性支柱
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战略任务过程中,我们一方 面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加速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政治发展相适应的现代 政治文明精神理性基础。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需要回过 头来考察和吸纳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思想理 性成果。现代政治文明有四大共同的精神理性支柱:人文价值精神或人本主义精神、科 学理性精神、民主法制精神、社会契约精神。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经 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充分发展的人文价值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制精神、社 会契约精神,既不可能构建现代化社会,也不可能真正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现代政治文 明就是人文价值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制精神、社会契约精神在社会制度上的反 映。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政治现代化,就必须要探索和构建社会主义 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理性基础。
(一)人文价值精神
现代政治文明的第一个理性基石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价值精神。无疑,人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主体,人类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 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互动发展。但是,在传统的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压迫导致大 多数人的不发展,即如马克思说的统治阶级的发展是以被统治阶级的不发展为代价的。 在西方,中世纪封建王权与宗教神权的双重压迫,窒息了人类精神的发展,压抑了人类 文明的进步。13、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唤醒了人们的主 体意识和人文价值精神的复归;科学大发现引发的启蒙运动,开拓了人类精神世界发展 的理性大道,人类开始真正使自身的思维和行动置于理性的逻辑中;思想的大革命,为 现代政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理性前提。资产阶级正是高举“人权、自 由、平等、博爱”的人本主义理性旗帜,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并不一 般地反对“人权、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本身就是一个彻底的革命的人本主义者 。但是马克思主义者清楚地看到,在一个社会生产力还未充分发展,还存在阶级对抗的 社会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必然成为骗人的抽象概念。在资产阶级社会里, 在“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掩盖下,是物质的力量,从而是资本的力量统治 了人。只有当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少数有产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时,当社会生产力充 分发展时,“人权、自由、平等、博爱”才能成为事实。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是科学 的、革命的、实践的。
但是不管资本主义社会如何伪善,作为人类极为重要的思想发展成果的人文价值精神 ,超越了阶级利益的桎梏,成为推动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 重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并不一般地排斥和反对人文价值精神,不排斥和反对“人权、 自由、平等、博爱”。相反社会主义者要通过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努力消除阶级对抗 ,使广大人民而不是仅仅有产者真正获得“人权、自由、平等、博爱”。我们要反对的 是资产阶级超历史、超阶级、虚假的“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任何的现代政治如 果不能深刻的体现现代人文价值精神,不能体现现代政治对人们的普遍的人文关怀,不 能唤起千百万人民的主体意识并吸引他们参与国家的管理,不断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那么这种政治迟早是会走向衰亡的。今年我国经历的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的一个重要副 产品,就是提出和强化了国家政治的人文意义,即国家政治对人们的人文关怀。我们的 国家政治也通过这场抗非斗争,升华了人文价值精神,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进步的理性精神。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中,没有真正经历 过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加上封建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我国人文价 值精神的成长严重滞后于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就约束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在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时,需要培育和弘扬人文价值精神。过去我们把人本主义或 人文价值精神的旗帜,把“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全部让给西方、使它成为 西方资产阶级的专利品。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而且在战略、策略上也 是不明智的。正义的、合理的、人民的事业,一定会体现对人的深切的人文关怀,一定 会体现对人类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如果抛弃对人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必然会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感疏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 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社会主义者、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人文主义旗帜、“人权 、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让给资产阶级呢?其实资产阶级根本就没有真正践行“人 权、自由、平等、博爱”。夺取政权后,我们社会主义者、共产党人比资产阶级更有资 格、更理直气壮地举起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旗帜,举起我们的“人权、自由、平等、 博爱”的旗帜,建设人道的社会主义的现代社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 人文价值精神,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厦和现代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思想理性基石 ,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科学理性精神
现代政治文明的第二个理性基石是科学理性精神。人类从野蛮到科学的文明进化史, 贯穿着人类科学理性精神的孕育、成长和张扬。近代人类科学大发现和启蒙运动,开启 了现代科学的大门,同时也形成了人类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价值 精神是现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双胞胎,近代以来,人性与理性这双胞胎互动互补、共 同发展,构成了现代人类精神文明成长的主线,也成为人类构筑现代社会的两大精神基 石。可以说没有人文价值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就不会有现代社会的成长。
科学理性精神要求人们抛弃偏见、摆脱愚昧;尊重科学,探索规律;讲求理性,重视 规范;崇尚正义,追求真理。科学理性精神引导人类冲破中世纪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的 思想牢笼,推动了近代社会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类从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诸方 面全面超越蒙昧的思想形态,使人类的文明活动第一次置于真正的科学的理性基础上, 由此引发了近三百年来人类文明的狂飚式进步,这些进步超越了过去数千年所取得的文 明成就。科学理性精神要求摆脱神学、迷信观念等唯心主义束缚和单纯的经验主义束缚 ,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并依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建立人类自身科学、正确、 合理的行为方式和制度方式。这种精神要求不唯神、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只为真 ;要求人们摒弃利益偏见和思想偏见,以客观的公利的立场进行理性的判断,并指导人 们的实践和行动;要求崇尚知识、尊重科学、追求真理,高举真理至上的理性旗帜。一 句话,科学理性精神既是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构建 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石。
在科学理性精神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制度化和制度的科学化从来没有象现代这样取得 无以比拟的成就。只有实现人类社会的制度化和制度的科学化,才能使人类在日益摆脱 其孤立性、片面性,走向社会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保持秩序的和谐统一,保障人类文明 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顺利变迁。不言而喻,科学理性精神既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变迁的思想成果,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精神基石。可以说,没有科学理性精 神,现代社会的建立是无法想象的。因此,科学理性精神不仅具有知识和技术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具有制度的和人文的意义。科学理性精神的成长程度及其对人类文明诸领域 渗透的程度,决定着社会的文明进化程度。过去我们仅仅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层面上理解 科学理性精神是不够的,必须从广义上全面理解科学理性精神的意义。科学理性精神于 社会比于技术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思想意义。一旦科学理性精神之光照射到现代社会 的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必将成为推动制度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的东方文化有其不可低估的优点和优势,这是我们有可能在未来超越西方文明的 重要的历史遗产,决不可废弃。但是,情高于理、情高于法,利高于情、利高于法的制 度文化陋习,已经成为我们推进政治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成为我们建设规 范、健全、和谐的现代社会的障碍。今天我们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时,必须高度重视培 育和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消解民族的传统制度文化陋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健 康推进创造理性前提。
(三)社会契约精神
现代政治文明的第三个理性基石是社会契约精神。社会契约精神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民 主政治。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中得到复归、升华和张扬。其中犹以 法国政治学家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集其大成。可以说社会契约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建设的理论基石。现代社会正是依据社会契约性质重构社会组织关系和国家基础的。
社会契约理论源于对现代社会的全新理解。中世纪封建社会是依靠自上而下的严密的 等级制度构成的封闭的金字塔社会结构。它是以扼杀个性自由、人身依附、社会封闭、 结构固化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制度模式。现代社会则是建立在消灭等级制度、解放个性基 础上的。权利、义务对等的自由个体相互通过社会契约关系重新确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 系,确立自由的个人公认的社会秩序和规范,上至国家宪法、法律,下至民间的合同、 契约,无不显示社会契约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元素或基本纽带。社会契约理论反映了 市民社会的新要求。它强调国家的基础在民,民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源于民众 。社会契约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形式,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国家形态是共和 制政治(也有主张君主立宪制政治的),现代国家法理精神就是社会契约精神。因此,虽 然社会契约理论源于近代新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但它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组织型式的 一般特征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般制度诉求。如果抽象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即政治制度的 阶级性和党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不同类型, 有其共通的一般性,即国家的法理基础在民,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政治,民主政 治的基本制度形式是社会契约。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理性把握。与此相适应,社 会契约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思想基石的 意义。
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停留在传统认识误区中,即没有 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现代政治文明一般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特殊的关系 ,没有真正把握在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的现代政治文明的一般性,把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简单的对立起来,没有发现在现代政治文明一般性 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存在的共性。由此,使我们在对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一般性研究和认识上远远滞后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其中一个 典型问题是社会契约理论。在我们的政治理论、政治生活中,社会契约理论仅仅作为资 产阶级政治理论而被抛弃在一边,社会契约理论没有成为我们政治文明设计的重要的理 论来源之一。这就使我们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一般制度型式产生偏见,阻碍我们对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理性思考。
社会契约理论在文化上的反映首先表现为社会契约精神。对社会契约理论的简单否弃 必然导致我们不了解或轻视社会契约精神在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思想作用。 一个奇怪现象是,今天我们许多人天天接触法律、接触合同等,但是却没有多少领导干 部知道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契约社会,我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是依靠社会契约建立的 ,而不是由某个人的权力支配的。至于一般老百姓就更无从而知了。于是,法律的神圣 地位不神圣了,政府的政治公信力被轻视了,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严肃的信用关 系被随意践踏了。其实,社会信用缺失,政府公信力不足的背后就是社会契约精神的成 长不足或严重缺失。因此没有社会契约精神的全面确立和张扬,现代的法制社会和健全 的信用秩序是无法建立的,即使严肃的法制条文也可能会流于一纸空文。
今天我们需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时,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勇 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包括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切积极的思想理论、制度实 践成果,大胆地为我所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弘扬社会契约精神,为我们的民主法制 政治建设提供思想理性基础。
(四)民主法制精神
现代政治文明的第四个理性基石是民主法制精神。社会契约精神的直接表现是民主法 制精神。民主法制精神是由传统的人治社会转向现代契约社会的必然的思想诉求。民主 与法制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两个方面,统一于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法制社会是我党的既定政治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特别 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民主法制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必须看 到,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民主法制精神的成长明显地滞后于民主法制制度 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现象是,民主法制建设在现实生活中作用的失效或弱化,或是民 主意识不强,强侵民意,或是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贪赃枉法,以情代法等等。这与我 们社会中传统的封建意识和传统人际关系意识依然处于强势状态,现代民主法制精神还 未充分树立和弘扬密切相关。我们还特别看到民主法制精神成长倒挂现象,即党中央和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民主法制精神成长远远超越于地方特别是基层社会组织及其官员; 违背现代政治民主法制原则和精神的社会现象往往更大量地发生在基层社会中,发生在 基层政权运行中。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民主法制精神,为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建设创造重要的思想前提。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导理性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能离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一般规律 ,必须努力构筑与现代政治文明相适应的包括人文价值精神、科学理性精神、社会契约 精神、民主法制精神的精神理性基础;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建设的现 代政治文明是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因此必然又是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我 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 主义方向和中国特色;必须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导理性精神。这就是中 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中华民族精神
任何的政治发展都是具体的、民族的,即在一定时期、一定国家、一定民族发生的。 因此,在我们注意到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性、共同性同时,还必须要把握政治文明 发展的民族个性。即使在西方,各国的政治文明具有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一般性质和形 式,但亦各有其特色或民族特色。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政治文明理念与 政治文明型式,就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世界政治体系中保持本国政治文明的独立性和民 族特色,是保障本国、本民族拥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的重要前提。几乎没有哪一 个国家可以考虑抛弃本国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传统来推动政治现代化的。无疑,中国在推 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时,丝毫不能割断政治现代化与中华民族政治文化传统的联系 ,丝毫不能忽视政治现代化中对自己民族制度文化的传承。
在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良好传统,保持政治文明的 民族特性,关键是要在推进政治现代化的同时,承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包括,在 推进政治文明发展时要把握现代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趋势与要求的同时,坚定地坚 持中华民族的民族立场,坚持承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全民族继承和弘扬伟大 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民族魂 。
(二)社会主义精神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西方特别 是美国依托新经济恢复元气,重焕生机;西方反华反共势力继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 亡我之心不死,这是他们的既定战略。在内部,我们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全 面开放。在此新格局下,我们是否要继续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特别是在推进政治现代化时,是否要坚定地保持中国特色和社会主 义方向?我们的结论是肯定的。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要 创新社会主义模式。坚持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大业中 的领导地位,决定着我国兴衰存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 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指明了中国 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原则和特点。我们要建设的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
现代政治文明发端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以其全新的形态开辟了人 类政治现代化的通途。但是资产阶级政治文明依然与以往传统社会一样,是建立在阶级 压迫和阶级对抗的基础上的。它虽然高举起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但它 依然使广大劳动者阶级成为少数有产者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 爱”的牺牲品。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最终消灭阶级、阶级压迫和 阶级对抗的一切条件,使所有的人民大众获得真正的解放,能够切实作为真正的人自由 全面地发展。这是高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我们所要 建立的是高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这样的政治文明,不 仅需要构建一般的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理性基础,而且需要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精神理 性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灵魂。在推进我国政治现代化,建立 现代政治文明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消灭阶级压迫、阶 级剥削和阶级对抗,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反映“三个代表”根本要求,在政治领域就 是要代表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保证中国政治文 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坚持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这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概念。
标签:政治论文; 现代社会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政治文明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社会契约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