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论文_梁春兰1,袁碧丹2

循证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论文_梁春兰1,袁碧丹2

1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产科 529500;2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529500

摘要:目的:在产妇产后出血后施以循证护理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控制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循证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数据分析可得,实验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出血会阻碍患者身体恢复,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概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效果对比

产妇产后出血症状是引起患者产后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监护中属于重点监护内容。通常情况下,当自然分娩后,产妇阴道出血量高于500ml时,可初步诊断为产后出血[1]。循证护理能够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原因、制定护理方案等步骤进行适合患者的全面护理。本次选取80例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效果研究,得出报告体会如下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控制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循证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中,患者的中位年纪为28岁,最大患者不超过36岁,最小患者不低于22岁,其中初产妇患者有29例,经产妇患者有11例。患者的妊娠时间长者有42.5周,短者有36周,平均妊娠时间长度在40周左右。实验组(40例)患者中,患者的中位年纪为27岁,最大患者不超过35岁,最小患者不低于23岁,其中初产妇患者有28例,经产妇患者有12例。患者的妊娠时间长者有42.3周,短者有36.2周,平均妊娠时间长度在40.3周左右。实验组和对照组照料护士的中位年纪在26岁,最大护士40岁,最小护士23岁。护士的工作年限长则11年,短则1年,平均4年左右。且已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基础代谢等不良疾病患者,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有影响。所选患者以及护士在基本资料,如患者年龄、妊娠时间、护士年龄、工作年限等,均没有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法:在患者自然分娩后,密切观察患者24h内阴道出血量,若发现出血量过高(到达500ml或者超过500ml),需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血压、体温、脉搏等基本情况,确保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1.2.2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提出护理问题,如探讨如何避免产妇产后出现出血症状。然后,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图书资料、医院病例等多方面搜集资料,总结出避免产妇产后出血的方法。接着,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产后出血病情总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与评论。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患者资料的护理措施,通过产前、产中、产后三阶段进行护理。在产前护理措施中,主要以心理、健康护理措施为主。患者的情绪会影响生理出现变化,为了保障产妇可以顺利进行分娩,产下胎儿,护理人员可以联合患者家属安抚患者恐惧、不安的心理,安抚产妇情绪。同时,在沟通中向患者讲解产后出血原因、危害、治疗方法等内容,让患者能够在发现自身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进行检查与治疗[2]。在产中护理措施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还需要监测胎儿的心跳情况,帮助医生完成分娩过程。在产后护理措施中,主要以常规检查、产后心理护理内容为主。在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会阴、阴道等部位一一进行检查,当发现有分娩裂伤部位时,应给予适当止血治疗。对于产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护理人员不应隐瞒,应该通过恰当心理护理内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为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在护理开始前,医院应当安排护理人员接受专业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

1.3护理效果评判

护理效果显效标准:护理后,患者没有出现产后出血症状,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后续护理;护理效果有效标准:护理后,患者出血量达到500ml,但及时发现,经过护理后,未造成严重后果,恢复正常出血量,能够以乐观心态面对出血治疗,情绪波动不大[3]。护理无效标准:护理后,患者出血量较大,情绪幅度较大,不利于恢复治疗。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显效人数+护理有效人数/40*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分析与研究,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结果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符合护理显效标准患者15例,符合护理有效标准13例,符合护理无效标准1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中,符合护理显效标准患者26例,符合护理有效标准13例,符合护理无效标准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7.5%。实验组护理效果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较为复杂,可能因宫缩乏力、胎儿过大、多胎等多种原因。本次研究发现,循证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在循证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先提出护理问题,通过查阅多项资料后,总结产后出血原因与预防、护理、治疗方法,再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护理方案[4]。在产后出血护理方案中,主要以产前、产中、产后护理为主。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当出现产后出血量过高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予以治疗,是一种优质护理措施,值得子啊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梅.循证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05(14):48-49.

[2]刘映.循证护理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综合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7):68-70.

[3]杨桂月.循证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11(20):1064-1066.

[4]沈红,许韵,杨冬梅.循证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2(13):182-184.

论文作者:梁春兰1,袁碧丹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论文_梁春兰1,袁碧丹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