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永红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部 637300)
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道德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一贯坚持生活化教学。现将自己的实施策略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使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是在生活背景化下的情景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语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比如,在教《第一场雪》时,由于我们南方的孩子大都没有见过下雪,也没亲眼目睹过雪景,即使偶遇冬天下几粒,也将飘飘洒洒随风化去,很难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的奇观。我就利用多媒体将雪花飞舞,柳树挂满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松树堆满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近景、远景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在这生活化的情境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述的内涵,孩子们在惊叹的同时,体会到了瑞雪带给人们的欢喜。
二、结合孩子熟悉的生活进行拼音教学
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和课本,我们可以结合社会、家庭、现实生活中与课文所反映的生活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兴趣十足的学到语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拼音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工具,如何让枯燥的拼音教学焕发活力呢?在教学拼音的字形时,我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学校、在街上、在商店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相似的事物。每当此环节时,学生个个发言踊跃。他们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有的说,“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有的说,“j”像我搭的积木;有的说,“l”像我的玩具金箍棒;有的说,“z”像我写的数字2……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牢牢记住了拼音字母的字形。对于字母的读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亲口实践着这些读音,储备了丰富的口语经验。在学习中只需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捕捉“生活现象”,进行巧妙迁移即可。例如“ai、ei、ui”教学。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或用过这几个读音,学生很快从口语中提炼出这些读音:“挨着”,“我爱老师”,教师让学生互相扳手腕不约而同发出“ei-”的声音,“冬天我要围围巾”……教师巧妙地迁移出“ai、ei、ui”的读音,让学生练读几遍,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在拼音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让课堂学习源于生活,焕发活力。
三、结合孩子熟悉的生活进行写话教学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
基于以上几点,我在二年级开始让学生们写日记,并在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写作练习。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写话练习:1.写看到的(例: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旁的梧桐树叶变黄了。有的还随着风儿飘落,像一只只黄蝴蝶。)2.写听到的(例:在郊外的田野里,我听到了“呱、呱……”的青蛙叫声,好像他们在上音乐课。)3.写做过的(例:我学会怎样洗碗了,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4.写闻到的(例:奶奶煎蛋可真香,一进厨房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口水直流。)5.写尝到的(例:我家的葡萄紫莹莹、水灵灵的,吃起来甜津津的一点儿也不酸,真好吃。)6.写触到的(例:妈妈买来了一只可爱的小仓鼠,它的皮毛柔软、顺滑,摸着很舒服。)7.写心想的(例:要发语文试卷了,我的心“咚、咚……”跳得更快了,真希望我能考个满分。)这种写话来源于生活,学生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有情可抒;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有话可写。在这种写话中,学生既能使所学的知识在运用中增值,又能使行为习惯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共振。正是由于孩子们感悟了生活的真情,让真情与个性言语在写话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此,我在学生的生活中常引入语文的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六一文艺演出中,我常会安排学生自己组织一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小红帽和狼外婆》等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同时,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又如,在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同学们自发组织了捐款,事后我要求他们通过看电视、捐款活动等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都能够写出自己观看电视后的真情实感,并把自己如何通过拣卖废品积攒零用钱用于捐款都写得感人至深。开展此类活动,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总之,坚持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努力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明确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就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论文作者:蒲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生活化论文; 孩子们论文; 的说论文; 读音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