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亚毗邻的原因分析_地缘政治论文

日本与中亚接近的原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探析论文,日本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在全球的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中,中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把中亚纳入到被他称作“大棋局”和“全球巴尔干”① 的范畴之中,认为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重要。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也确实越来越吸引着众多的目光,现在各种重要国际政治势力几乎都在中亚地区有所表现。除了美国、俄罗斯、中国、土耳其之外,日本在中亚的活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二战时,日本的侵略势力未曾到达中亚,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对中亚不感兴趣。事实上,当时日本对中国的新疆和中亚亦曾垂涎三尺,中亚在日本的称霸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② 对日本来说,当年没办法用武力获得的地缘政治空间及资源,在今天也许可以用政治、经济手段来获得。但是,日本进入中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更多的是出自现实利益与地缘政治现实的考虑,虽然也有牵制或制衡某国的考虑在内,但并非主要原因。而且,日本进入中亚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进军”行为,中亚国家的态度和行动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日本和中亚关系的发展,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并非一方的一厢情愿。下面,拟就日本与中亚接近的原因作一分析。

一 日本方面的原因

2006年6月1日,在第二届“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召开前夕,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做了题为《中亚——和平与稳定的走廊》的演讲,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日本的中亚政策。他认为日本如此热衷于发展与中亚关系,原因有四:第一,中亚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现状不稳定。中亚地区宗教、民族构成复杂,恐怖主义活动频繁,是国际链条上的薄弱一环,一旦受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外依赖程度高的日本。第二,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等矿产资源。中亚目前的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多,如果考虑包括阿塞拜疆的里海地区的话,这一地区的产油量达每天200万桶,大概相当于每天日本原油进口量的30%—40%。而且,该地区天然气的年产量约为1300亿立方米,约为日本天然气年进口量的1.76倍。虽然日本目前并不直接从中亚进口油气,但中亚作为一体化的全球油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与日本的利益息息相关。此外,中亚还有丰富的黄金。第三,中亚国家希望能够从日本战后“通过经济繁荣和民主主义实现和平与幸福”的复兴模式中吸取经验,也就是说日本与中亚已经有了扩大合作的基础。第四,现在讨论中亚事务时已经几乎不可能忽视日本,而日本也希望通过加强同中亚的关系来拓展外交空间。③ 综合来说,笔者认为日本发展与中亚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介入中亚事务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

从整体来看,日本积极介入中亚事务是和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有着紧密联系的,发展与中亚的关系是其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政治影响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日本的“大国意识”迅速抬头,各届内阁都把改变“经济一流、政治三流”现状、争做政治大国作为主要目标。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速向政治大国迈进。在亚洲,谋求建立日本发挥主导作用的“亚太新秩序”,试图以该秩序的实现为依托来达到政治大国目标。这一新秩序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突出了政治意识形态色彩。1991年4月,海部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宣布了日本政府援助的基本原则,强调受援国须在民主化、引进市场经济以及基本人权和自由方面符合条件。同时,海部一改以往内阁只强调经济、文化合作的态度,第一次明确表示日本要在亚洲发挥政治作用。宫泽上台后,进一步显示了重视在亚洲发挥政治作用的愿望。自1990年以来,日本开始在亚洲推行积极的“大国外交”,对所有亚洲国家都表达了改善和发展关系的愿望并采取了卓有成效的行动。从1995年第50届联合国大会开始,日本又开始把“入常”作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为此而积极发展与所有的可能支持其立场的国家的关系,而中亚各国在这方面已倾向于支持日本。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发展与新兴独立国家中亚各国的关系就不足为怪了。

(二)发展与中亚关系是日本谋求其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其经济利益是全球性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地区出现动荡或不稳定,都可能影响、损害日本仍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日本是一个资源需求大国,畅通的资源供应链条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70年代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的重创使日本仍记忆犹新。现在,石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保障。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将使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3个百分点。这就迫使日本要努力实现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分散进口能源的风险。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政策,并一直在努力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也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例如从中东进口石油的比例由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前的82.1%降至80年代中期的68.8%;同期,从亚洲和中亚的进口比例则从15%增加到24.9%。后来,由于受亚洲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增加以及国内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影响,日本的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政策没有得到持续实施。2003年,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又提高到88.4%。但努力实现能源进口地区的多元化,尽可能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仍是日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④ 因此,在日本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战略中,中亚因其有巨大的石油储量而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九一一”事件后,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里海石油战略”,期望通过能源合作推动与里海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日本希望通过帮助中亚国家和俄罗斯铺设输油管道等种种诱人的举措,力争获得更多的石油进口权。中亚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丰富,为此,日本正在通过加快向中亚各国提供经济援助的方法,来换取中亚的天然气。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中亚外交的提速,自然着眼于长远从中亚进口更多的天然气。前文麻生外相所言“中亚作为一体化的全球油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与日本的利益息息相关”,说明日本在能源问题上是有战略眼光的。

(三)发展与中亚关系是日本追求地缘政治利益的必然结果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抬升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中亚国家在独立伊始并没有发现现在这么多的石油等能源,这也是俄罗斯在独立之初“抛弃”中亚的重要原因之一。石油等资源的富存状况的出现,再加上阿富汗战争爆发后美国借反恐之名正式进入中亚,使得大国在中亚的博弈成为现实和必要。对日本来说,中亚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中亚越来越处于一种各大国开始“新的大博弈”(new great game)中心的地位,中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块被各种力量割裂了的“破碎地带”(shatter zone)。破碎地带在地缘政治学上指位于两个或更多的强盛和稳定区域之间的不稳定地带。一些地缘政治学者认为这种地区是危险的策源地,而另一些地缘政治学者则将这类地区的存在视为推动世界格局变革的基础。⑤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作为一个想要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必定不愿缺席这场博弈。二是因为出自更现实的地缘政治考虑。中亚紧邻俄罗斯和中国,日本在中亚的活动会形成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压力与牵制,从而使得日本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相应问题上有一定的牌可以打,如在日本和中国争夺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时,日本加大了在中亚的活动,这就对俄罗斯形成一定的压力。

二 中亚国家发展对日关系的原因——以哈萨克斯坦为例

中亚国家发展同日本的关系也是出自各种因素的考虑,下面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来予以讨论。所以选择哈萨克斯坦,是因为该国属于中亚地区的大国,近几年来发展形势看好,而且该国一直都很积极地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一)发展与日本的关系是哈实用主义外交战略使然

中亚国家独立之后,面对位于俄罗斯、中国等大国之间,这一地缘政治现实,从自身实际利益出发,均希望该地区能够保持政局和社会稳定,不希望中亚陷入不停的动乱之中,同时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区域之外的大国主导中亚的安全局势。因此,推行“全方位”、有重点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在大国及地区力量之间谋求平衡,就成为中亚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

纳扎尔巴耶夫曾明确表示,哈萨克斯坦要“在国际公认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联系”⑥,“哈的外交目标是全面发展同东西方的关系,加深双边和多边合作”⑦。“为保障哈萨克斯坦的长远利益,哈重视其保留政治机动性的广阔空间。所以,哈萨克斯坦外交的区别性特征是,坚持国家利益的坚定性与实现既定目标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以及多样性和平衡性相结合……多样性可以解释为,对这样或那样的伙伴没有特定依赖性,对这个或那个地区形势发展的不可预见性没有依赖性。”⑧

与此目标相对应,哈经过努力,除了积极发展同美俄中三大国的关系外,还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国家签订了双边合作协定,得到了大量经济、技术援助。此外,哈萨克斯坦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发展很快,不但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了关系,还与东南亚、南亚、东北亚等各国建立了联系,进行了合作。所以,哈的政策是很务实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中亚国家的这种“多边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主义外交。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中亚各国纷纷利用大国间的“博弈”关系,在这些大国间左右逢源,而且与富国普遍走的比较近,对穷国则相对不太感兴趣。

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一员,自然被中亚各国视为平衡其他力量的重要砝码之一,这也是哈实用主义外交的必然归宿。

(二)发展与日本的关系是哈追求经济利益的必然结果

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目标的核心,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无不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中亚各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它们既要保证经济独立,又要迫切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援助,以求能较快地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就有了“用武之地”。

如哈萨克斯坦认为其对外政策的基本和最终目标是利用外部因素,积极促进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保证对外经济联系的多样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哈萨克斯坦经济的脆弱程度,防止对哈经济和政治的外部压力的产生”⑨。即要避免任何一个大国或势力主宰其经济,对其施加绝对性影响,甚至是通过经济控制哈,这也是其积极实施多元外交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萨克斯坦认为日本是在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经济的最大供血者。就对日关系来说,“经济合作处于首要地位。东京将成为我国最大的贷款国。这是十分自然的,尽管最近几年该国遇到了经济问题,经济增长速度也不高,但日本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之一。其发展状况仍然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形势产生重要影响”⑩。

哈萨克斯坦认为,哈日关系的重点是经济合作,这也是双方对彼此需要最为急切的地方,双方互有所求:日需要能源、原材料;哈需要资金、援助。哈萨克斯坦认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贸易、贷款和经济援助。哈还认为日本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不仅具备资金优势,还有科技方面的优势。日本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技术大国之一,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最近几年中亚各国经济虽有所好转,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不发达”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几乎没有自主创新,因此对高新技术的渴望十分强烈。现阶段,中亚各国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日本在这两方面都有非常强的技术能力,这也为日本的中亚外交增添了部分有利因素。

(三)政治方面的原因

哈萨克斯坦希望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与日本有着类似的诉求,这也成为哈发展对日关系以及较早支持日本“入常”的重要原因。

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之初就想积极地提高本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希望被承认为大国,其手段主要是利用国际组织。哈独立后就积极地加入了几乎所有国际性组织,还首倡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组织,如亚信、中亚经济共同体等。同时,日本也在谋求扩大自身的政治地位,两国的诉求具有相似性,因此哈认为在国际组织工作框架内与日本相互协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哈总统发表了支持接纳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声明。而日本则积极支持由哈倡导的亚信会议,哈认为“日本参加亚信会议宣言的准备过程成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关于在亚洲建立有效相互协作体系的主张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11)。这表现出了两者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的一面。

因此,哈萨克斯坦的对日外交具有战略意义。如其学者所言:“目前,哈萨克斯坦与日本加强联系对哈是巨大的政治、经济优势。哈萨克斯坦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符合双边关系发展的利益。”(12)

三 双方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日本对中亚的关注和介入由来已久,并非仅仅是近几年的事,中亚各国独立伊始,日本立即对它们予以承认。早在1997年7月24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就提出了“欧亚大陆外交”新战略,中亚被置于重要位置。“欧亚大陆外交”是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标有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第一,从地缘政治考虑,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以此提高自己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第二,从经济利益出发,抢先占据这个储量不亚于中东的能源宝地,通过加强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来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13)

1997年7月,日本政界巨头小渊惠三率日本代表团访问了除塔吉克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同年9月,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麻生太郎又对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进行了访问。随后的1998年和1999年,日本经团联会长、外务大臣、众议院副议长、外务省政务次官等人先后对中亚进行了访问。

然而,直到2004年,日本的中亚战略才可以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这之前,日本与中亚的关系的进展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2004年8月,日本与中亚国家确立了“日本+中亚”合作机制。8月26日至31日,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访问了乌、哈、塔、吉四国,并出席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首届“中亚+日本”外长会议。“中亚+日本”系列对话标志着日本的中亚外交进入更为全面有序的阶段,即在“丝绸之路”双边外交的基础上展开多边外交。她的这次访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日本政府终于启动了酝酿半年之久的“中亚+日本”外长级对话机制,并且日本还分别从上述四国政府那里得到了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宝贵支持”。2006年6月初,第二届“中亚+日本”外长会议在东京召开,日、吉、塔、乌四国外长和哈国特使出席了会议,阿富汗外长列席。会后,外长们签署了“行动计划”,重申各国在中亚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消除恐怖主义、保护人权等方面有共同利益并表示将为此目标共同努力。

在日本与中亚的关系中,日本的援助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一度成为两者关系发展的最大动力。日本对中亚的政府开发援助(ODA)自中亚国家独立之初就开始了,日本为中亚的教育、健康、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市场等领域提供了广泛的援助。截至2004年度,日本向中亚地区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总额为2800亿日元,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援助委员会(DAC)所属主要发达国家援助额的30%。

由表中统计可知,日本对中亚的援助很大,而且是不断增长的(仅2001年、2002年日本因援助阿富汗的资金增多而相应减少了对中亚五国的援助)。2004年公布的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大纲》,又将日本援助的重点地区从“以东亚、东南亚为中心的亚洲地区”延伸到“包括南亚、中亚的亚洲地区”。日本自1999年以来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对中亚的最大援助国。(14) 虽然日本对中亚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在其对外援助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对中亚这些经济规模很小的国家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数额了。

日本目前与中亚合作的范围相当广泛。川口顺子在2004年提出了“日本+中亚”合作框架,该框架除了要继续传统的合作外,还包括了加强在该地区共同问题上的区域合作,如反恐怖主义、毒品、运输、水资源、能源、贸易以及环境保护等。

此外,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正在扩大,如日本已经开始为中亚等地区培养石油储存技术人才。(15) 1993—1998年,日本为哈萨克斯坦提供的无偿援助和文化资助总额约250亿日元。

总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日本已经在中亚确立了较好的形象,这是日本在中亚地区扩大影响的重要资源。

就整个日本与中亚的关系发展历程来说,日本的作用明显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实力对比的差距太大,中亚对日本的需求也较多。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早在1994年4月就访问了东京,并与日本政府领导人签署了实际上成为发展两国关系法律基础的联合声明。东京高度评价了哈萨克斯坦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则立场。

1999年12月5日至8日,纳扎尔巴耶夫又一次访问东京,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在该文件中哈萨克斯坦被描述成日本的战略伙伴,而且日本表示准备与哈萨克斯坦在21世纪发展友好与长期的伙伴关系。2002年,乌兹别克斯坦与日本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16)

四 思考与结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日本与中亚的接近有许多原因,日本也做了很多扎实的基础工作。在日本国内总有一种观点: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可以成为对华外交的一张牌,在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的经济发展,从而起到抑制中国的效果。而且,如果能与中亚国家建立密切关系,还可以对上海合作组织形成牵制。日本《读卖新闻》曾发表评论,毫不掩饰地称:“川口顺子此次中亚之行就是要在毗邻中、俄两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其目的就是牵制中、俄。”(17) 对此,我们也要积极地应对。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简单地认为日本之所以推进“中亚攻略”,就是将中亚地区视为实施“联美制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都不愿意封闭起来,日本作为一个大国,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中亚各国也不愿意对一些能给其带来实际利益的国家关闭大门,因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

总之,日本与中亚的接近并非完全是针对中国,而是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况且日本与中亚关系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来自于日本自身,也来自中亚国家,这是双方利益彼此需求的结果。日本是否发展与中亚的关系,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两者关系的发展也不会对我国造成重大压力,且两者更不可能结盟。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地缘政治现实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加上中亚地区对中国也有所求,这就使得任何一个中亚国家都不愿与中国交恶。因此,对日本进入中亚,我们不应过分紧张,虽也要积极地应对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但这更应视为是一种实力和智慧的竞争,而非对抗。当然,日本在中亚的活动对我国是一种压力和挑战,今后中国在发展与中亚的关系上,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上,必须不断充实、增加新的内容,以便同日本等国家进行竞争,还要注意学习和借鉴日本等国在中亚活动的手段和策略。

注释:

①布热津斯基在其旧作《大棋局》一书中把中亚纳入为被他称为“欧亚巴尔干”的范畴之中,而在其新著《大抉择》一书中,又将中亚称为“全球巴尔干”,赋予了这一地区更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②参见朱永彪、杨恕:《二战结束前日本地缘政治视野中的新疆》,《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③麻生太郎中央アジアを平和と安定の回廊、http://www.mofa.go.jp/mofaj/press/enzetsu/18/easo_0601.html/。

④参见王伟军:《试析日本的国际能源战略》,《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⑤参见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第203页。

⑥于洪君:《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走向世界——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战略和策略》,《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⑦卡·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⑧卡·托卡耶夫:《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⑨卡·托卡耶夫:《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第14页。

⑩同上书,第101页。

(11)卡·托卡耶夫:《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第103页。

(12)同上书,第11页。

(13)参见金熙德:《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本外交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47页。

(14)外務省済協力局政府開発援助(ODA)国別デ一タブック2005、大東印刷工業、2006年、199—200頁。

(15)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annual report 2005,Tokyo: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2005.p.45.

(16)参见赵常庆:《中亚五国与环太平洋大国的关系》,《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3期。

(17)熊丽:《日本为何搅局中亚能源》,《环球财经》2004年第10期。

标签:;  ;  ;  ;  ;  ;  ;  ;  ;  ;  

日本与中亚毗邻的原因分析_地缘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