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联网中储蓄业务利益的分配_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卡联网中储蓄业务利益的分配_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卡联网通用中的储蓄业务利益分配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卡论文,分配论文,利益论文,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面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之后,商业银行的一家储蓄网点或一台终端机具所服务的客户肯定有一部分不属于本网点、甚至不属于本银行;对这些客户提供服务如果对本网点和本银行不产生收益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应该在商业银行内部各储蓄网点之间以及在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储蓄业务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它们对开展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积极性,以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提高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储蓄业务服务水平。

分配储蓄业务利益的标准是储蓄业务考核结果,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储蓄业务利益分配机制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储蓄业务考核体系。

一、以存款任务为中心的储蓄业务考核办法

商业银行开办储蓄业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获得规模大、波动小的储蓄存款,所以,储蓄业务利益分配机制就是商业银行为最大可能组织储蓄存款所实施奖励和惩罚措施的总汇。在银行卡实现本银行系统内联网通用之前,储蓄业务利益分配机制就必然以存款目标任务为中心;在具体操作中,商业银行一般先确定增存任务目标,然后把存款任务沿着“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储蓄网点”的路径层层分解并最终落实下达到各储蓄网点,尽管人民银行并不提倡或鼓励这种做法。从实施效果看,这个分配机制确定能够激发从储蓄主管部门到基层储蓄网点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也能够节节攀升,因而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而在实现银行卡在本银行系统内部联网通用之后,由于储蓄存款(活期和定期)可以在商业银行各网点通存通兑,任何一家网点都无法控制本网点的存款余额,所以就逐渐弱化了对存款任务指标的考核,而逐渐加强了对业务量的考核。在未来银行卡联网通用逐步实现的情况下,储蓄所更不能控制本所的存款余额,甚至商业银行都不能完全控制本行的储蓄存款余额,因而业务量指标应该取代存款任务指标而居于储蓄经营网点考核办法的中心地位。

那么,如何计算储蓄业务量呢?计算办法必须尽可能不复杂,数据容易取得,以有利于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操作;也必须尽可能合理全面、避免引导职工重视能带来收益的那部分业务而忽视不带来收益但同样至关重要的其他业务,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

(一)目前的业务量考核办法。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量考核办法主要是考核存现或取现的笔数,这个考核办法虽然提高了对通存通兑业务的积极性,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存现或取现业务虽然是储蓄网点的主要业务(大概占90%左右),但其它业务(例如:挂失、零整互换、残钞兑换、现金汇兑、向金库领(交)现金、话费等代收代付业务,等等)也很重要,忽视或推诿这些业务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每笔存现或取现业务各不相同,金额有大有小,票面有零有整以及有新有旧,所以,业务笔数并不能完全体现业务量大小。最后,业务有繁复和简约的区分,有的业务比较简单,一、二个步骤就完成了,有的业务却包括多个步骤,例如电子汇兑至少包括五个步骤;业务还有容易和复杂的区别,例如单纯的存取业务就比较简单容易,而划收、划付和综合对转就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和储蓄业务素养。总之,以业务笔数为单一指标的业务量考核办法失之于粗略,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储蓄业务网点的业务量;应该就业务量的不同方面设立多个指标,从而全面体现储蓄业务的数量、繁简和难易。

(二)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业务量加权计算方法就是选取若干项业务量指标,根据每项指标所体现业务的繁简和难易程度设立其权重值,每月对这些指标加权求和后得出一家网点的月度业务量加权分值,最后根据这个分值的大小对所辖网点排序考核,据此分配储蓄业务经费、奖金和津补贴。显然,这个考核办法的关键就在于选取最能反映业务量各项性能的指标和合理设定权重值。

笔者认为,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至少应包括的业务量指标以及权数如下:(1)流水帐笔数,权数10%;(2)业务凭证张数,权数20%;(3)日终结帐单现金收、付金额,权数30%;(4)上交金库现金金额,权数20%;(5)上交金库残钞把数,权数5%,没收的假币张数或金额,权数5%;(6)特殊及重要业务,权数10%。之所以把上交金库的残钞把数单独列出来考核,是因为一方面整理残钞比较费时、费神和费力,另一方面向人民银行上交残钞可以获得某些政策性优惠或奖励。这个考核办法克服了业务笔数指标考核办法的缺点,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可以促使储蓄所对所有轻松业务和复杂业务以及对本所客户与他所客户一视同仁,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的指标和权重值应该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以及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差别。指标越多越细,业务量考核的准确度越大,但是储蓄主管部门的操作难度和操作成本也相应增加,所以,金融机构要根据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储蓄网点的条件设计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的指标及权重,从而达到以合理的成本获得尽可能满意的效果。但是,随着银行卡联网联合的实现,对各家商业银行而言,储蓄存款市场占比的重要性必然逐渐减弱,而业务量市场占比和客流量市场占比必将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储蓄业务考核体系中存款任务指标必然趋于弱化而越来越强化业务量指标。

三、对未来储蓄业务的设想

在开通银行卡联网通用之前,商业银行与储蓄客户的关系比较直截了当。商业银行在发生一定的储蓄业务费用之后,可以相应地获得储蓄客户一定金额储蓄存款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换言之,前者向后者提供服务及存款利息,后者向前者提供存款,前者用服务和存款利息向后者购买其资金的使用权。而在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之后,这个一一对应关系就打破了,商业银行向储蓄客户提供了服务不一定就能获得其存款,或者并未提供服务也可以获得后者的存款。总之,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费用数量与储蓄存款数量不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了。储蓄业务市场的游戏规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在各家商业银行仍然自主开展储蓄业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内部各储蓄网点之间可以用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分配储蓄业务经费(业务设备、服务设施和办公用品等)和职工的津补贴收入。而各商业银行上面没有对其进行考核和奖惩的上级主管单位,那么它们之间如何对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所产生的利益进行调整和分配呢?

1.不进行利益分配,相互之间免费提供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显然,这个“吃大锅饭”式的办法不能激发各商业银行及所辖储蓄网点对储蓄存款跨行通存通兑的积极性,不利于推动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的发展。

2.商业银行相互收取联网通用手续费。商业银行A的储蓄网点a为商业银行B的储蓄网点b的储蓄客户办理了一笔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储蓄网点a按通存通兑金额的一定比例(例如本一级清算中心内2‰,跨一级清算中心5‰)向商业银行B收取手续费。对商业银行A,所收取手续费的一半甚至更多应归入储蓄中间业务收入,剩下的归储蓄网点a支配。对商业银行B,手续费当然不能由客户支付,否则客户就没有必要跨行通存通兑了;所支付手续费的一半甚至更多应归入其储蓄中间业务支出,剩下的由储蓄网点b负担。每天营业终了,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所辖各储蓄网点之间按净跨行通存通兑金额结算,金额是正数就产生手续费收入,金额是负数就产生手续费支出;商业银行之间首先结算,完成之后商业银行与各储蓄网点再进行结算。

显然,这个办法看起来简便易行,但是如果要在商业银行与所辖各网点之间科学地匹配收益和成本,操作起来就如上文所展示的那样非常复杂,并且操作成本相对较高。

3.按加权业务量分配联网通用手续费。在各家商业银行都采用加权业务量考核办法的情况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联,下同)就可以出面了。商业银行A的储蓄存款在其他联网商业银行网点通存通兑或通过他们的ATM机等银行卡终端受理机具进行划转,这样,商业银行A就节省了在这些地点和时间网点设立、运转、维护和人工等本应该发生的储蓄业务开支,从而以较小的费用成本支撑现有规模或更大规模的储蓄客户和他们的存款。据此,中国银联可以根据跨行通存通兑金额按一定比例(例如本一级清算中心2‰,跨一级清算中心5‰)向商业银行A收取联网通用手续费,商业银行A应将其全部归入储蓄业务成本;对商业银行A而言,所支付的手续费肯定远远低于在客户接受服务的相同地点和时间设立并营运同样的网点而发生的储蓄业务开支,所以是非常划算的。接下来,中国银联把收上来的联网通用手续费根据加权储蓄业务量市场占比,全部分配给各商业银行(当然不可能是各商业银行把所支付的联网通用费再原封不动地拿回来,肯定有差异),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经办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最后,商业银行把挣回的联网通用费按加权业务量占比再分配到所辖各储蓄网点。

这个办法的最大好处是易于操作,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本行客户与他行客户(对商业银行而言)的差别以及本所客户与他所客户(对储蓄网点而言)的差别,促使各商业银行的储蓄主管部门和基层网点从注重储蓄存款的市场占比向重视业务量市场占比,向重视服务质量转变,从而在储蓄业务现行经营体制下极大地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但是,由于存在储蓄存款最大化压力,为本所客户、本行客户服务毕竟比通存通兑业务更有利一些,有没有彻底消除本网点客户与非本网点客户差别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从健全银行间金融市场入手。

4.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直接进入银行间金融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之所以一直存在储蓄存款最大化压力,是因为银行间金融市场不完善,它们不能及时、顺利和按需从金融市场筹措其开展资产业务所需的资金。如果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直接进入银行间金融市场购买金融资产;商业银行不直接使用本行组织的储蓄存款,而是在金融市场向拥有储蓄存款的所有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等金融工具筹集所需资金,那么情况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因为社会在一定时点上的储蓄存款总量大致是确定的,储户的存款必然放在商业银行里,不存入这家银行就必然存入另外一家银行。如果各家商业银行组织的储蓄存款全部进入金融市场,那么各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应该都能够足额筹措到所需资金,而究竟是通过亲自开展储蓄业务向储蓄客户发行存单等金融工具的直接方式,还是通过银行间金融市场的间接方式,二者应该在效果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并且在储蓄业务环境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变相提高利率,在黄金地段重复开设储蓄业务受理网点等)间接方式的波动幅度和成本应该大大低于直接方式。总之,如果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不再直接为本银行的资产业务服务,不再通过内部转移价格由本银行核算,而由金融市场进行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市场核算,那么,商业银行就不会片面追求储蓄存款余额最大化,而是转而追求储蓄业务收益最大化,因为储蓄存款的规模大不一定收益就大,“赚钱的业务才是好业务”。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经办银行卡联网通用业务可以收取中国银联所支付的手续费收入,经办其它储蓄业务可以收取银行间金融市场所支付的利息收入,所以,商业银行及所辖各网点完全没有必要对它们加以区别对待,应一律一视同仁。据此,在储蓄业务考核方面,对储蓄网点可以用加权业务量指标;而对商业银行储蓄主管部门可以用收益或利润指标,主要包括利润总额及利润增长率。这样考核的重点在于强调对客户的服务。商业银行储蓄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把储蓄业务受理网点建好管好,环境典雅、安全和舒适,服务项目完备配套并有特色,各项硬件设施设备运转正常,从而把客户吸引进来;储蓄业务受理网点的主要工作是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把客户留下来。商业银行储蓄主管部门与储蓄业务受理网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是该行储蓄业务收益水平稳步增长,从而银行和职工的收益水平自然就上去了。这种情况是开展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最佳环境。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漫天撒网”式开设储蓄业务受理网点的现象以及在黄金地段重复开设网点的现象将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满足盈亏临界点以及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点的加权业务量水平成为新设或撤并储蓄业务受理网点的最重要依据。各商业银行必将推行“精品网点”战略,微利甚至亏损的网点坚持撤并,促使各行的储蓄业务经费向业务量大、服务项目齐全以及服务质量上乘的精品网点倾斜。这样,储蓄业务市场就走出了不计成本、相互挖墙脚以及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局面(这样的局面是“以存款为中心”的储蓄业务经营模式所必然产生的结果),步入相互协作配合而又竞相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以争夺储蓄业务量市场占比的、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良性竞争局面。

(二)各商业银行以自有的储蓄业务资产折股出资,组建一家全国性的储蓄银行。储蓄银行所筹措的储蓄存款全部进入银行间金融市场购买各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金融工具;各商业银行仍然可以开展个人银行业务,但凡是涉及个人客户存款的存取和划转均委托给储蓄银行办理。在这样的经营体制下,储蓄银行可以秉承“利润最大化”原则,严格按加权业务量水平科学设计和布局储蓄业务受理网点;对储蓄业务的考核以加权业务量为中心,促使一线职工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组成一家储蓄银行的模式与各商业银行独立经营储蓄业务、储蓄存款进入银行间金融市场的模式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能达到这样一个多赢的格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突出了规划性,因为可以直接按加权储蓄业务量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划,而后者突出了竞争性,因为是通过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加权储蓄业务量考核办法居于中心地位的。

标签:;  ;  ;  ;  ;  ;  ;  

银行卡联网中储蓄业务利益的分配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