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专业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由于课程改革,使得各个阶段的生物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过去高中到高二才开设生物课,高三高考时生物只占70分,或者高一开设生物课,高二会考就结束了。这就使得高等院校在生物教师的培养上受到限制,很多高校根本没有生物教育专业。看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很多高校纷纷增设生物教育(生物技术)专业。但是培养教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还有他们自身需要做诸如师资配备、校舍建设问题。比如我们咸阳师院2016年第一届生物专业学生毕业,但是高一加生物课是2007年就已经全面实行了。
2015年我们咸阳市教育局把生物、地理学科列入到中考科目当中,这就让本来捉襟见肘的生物教师人数更是雪上加霜,学校没有教师就缩减本就有限的课时。
2、课时开设不足
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初一生物课应该是每周每个班3节,初二生物课应该是每周每个班2节,但事实上初一生物基本都是2课时每班每周。可能是由于师资本就不足,也可能是社会、学校、家长等的不重视,错误地认为语数外是主课,应该多加课时。另外由于课时开设不足,导致老师上课老是为了赶进度而点拨不透,该让学生搞的活动没有办法搞,老师教得走马观花,学生学得囫囵吞枣,也就是说很多知识学生吃了“夹生饭”,再加上生物课自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受年龄影响理解能力也有限等诸多原因,使得很多学生因为感觉生物课学不懂而放弃。
3、实验课不被重视
实验课应该是生物课吸引学生的一个亮点,但是很多学校的实验课几乎形同虚设。原因很多,第一,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城区的学校人员远远超编,但是真正需要人的岗位却没有人。像各科的实验员没有专人,都是由其他老师兼任。当老师需要实验或者演示实验准备时要么是实验员有课,把门打开老师自己去准备实验;要么就是实验员说他不懂(他是外行),不知道咋样准备。当然很多时候实验员准备了,结果你去上课这个实验台差这样东西,那个实验台差那个东西。使得老师的实验课开展的极其不顺,慢慢地老师也就不想上实验课了。第二,由于没有专职实验员,所以上课老师既要指导实验,又要管好纪律,有时还要添加材料,有时还得盯着学生。第三,学生做实验大多数不是奔着实验原理去的,而是只看表象。一进到实验室,就放松了,因为老师不可能像在教室里那样盯着他们。有些学生注重表象,有些学生就按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上实验课的效果很不理想也是老师不太愿意上的一个原因。这就使得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大部分初中教师使用的都是讲授法,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在此种教学模式中逐渐丧失,从而对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
4、重成绩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不高
从目前来看,由于实验课开展的不好,课时不够,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成为“一言堂”,即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没有办法完成。这也是因为学校及上级单位总是以成绩评比学校、班级、科目的好坏,学校给老师要成绩。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就会感觉生物课枯燥乏味,不仅其学习效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此同时,因为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打压,长此以往,其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就会渐渐消失,使教学受阻。
5、教师的观念陈旧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的影响较大;并且,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向学生灌输“考试重点”,进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下降。此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实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老师只是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甚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受到启发,激发灵感,使他们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6、教学方法单一守旧,创新能力不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要适合教材、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教学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教师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长期单一讲授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
7、课后作业没有精心设计
我们有些老师课后作业布置的不够合理有效,往往都是这节课结束了就让学生把书店配发的资源学案等练习册上这节课的题做完。一门课作业看起来好像不多,但是孩子一天要上几门课,加起来作业就已经很多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作业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还是一直这么做。因为学校有要求,要定期检查作业的。
8、受社会大环境的冲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对我们教育行业也有很大冲击,对老师、学生也一样。我们整天给学生说教:不学习如何如何不好。但现实是:人家孩子不学习,感觉还不错,干嘛要去学习呢,毕竟学习是个苦差事。再加上孩子看到身边有些人没有念过多少书,生意做得挺好,生活也非常富足、惬意。现在带智能手机的孩子很多,而且还包有流量,随时都能够上网。网上的东西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超过我们讲的知识。
9、教学评价单一
新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因为它不是进行专业培训,而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但是现在实践中,由于我国改革基础较差,相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使得生物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该科目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面对此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要全面反思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快推动生物教学的发展,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素养。
10、生物概念抽象难理解
一方面,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数学、物理、化学为基础课程的,但是初中课程编排非常的耐人寻味。初一开始开设生物课,初二才开始开设物理课,初三才开始开设化学课,这就使得初一学生学习的知识用到物理、化学知识时理解起来很困难。比如初一上学期实验: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二氧化碳,书上提示: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只能记住,因为他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碱: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应该是初三下学期才学)记忆起来是有些困难。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我们在座的老师都知道,但又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生物的很多知识虽然也是客观存在,但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学生的空间思维不强,就感觉生物知识太抽象了。比如:细胞、染色体、DNA、基因、克隆等等,让学生感觉云里雾里。这也是学生感觉生物课难学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对策
同其他学科一样,初中生物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为提升初中生的动手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一定的推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初中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有着过重的功利心,对学生卷面成绩过度重视,而忽视生物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能够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改革生物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短时间不可能完全解决,但是会逐步得到改善.因为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物教育专业。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专业的学子加入到我们的行列。
另外我们当中肯定有非生物专业的老师,但是我们从事这门课教学多年,起码把初中生物四册书中的相关知识系统地学习过了。即使有拿不准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像身边的生物专业的老师求教,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渭城区初中生物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2、课时开设不足的问题相信随着生物教师的不断补充也会逐步改善。
以上这两点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就从后面这几个方面入手去改变。
3、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拥有更多动手的机会。我把初中生物四本书中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都带学生做完了。有的实验很成功,效果很明显;有的实验就没有成功。但是这不重要,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或实验后会思考、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不正是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吗?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实验条件,例如,教师在讲解与蝗虫有关的生物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亲手捉两只蝗虫,然后将一只蝗虫的头部完全浸入水里,将另一只蝗虫的腹部完全浸入水中,观察哪一只蝗虫会先死掉,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生物知识。此外,对于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生物实验,即使学生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教师也应该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而自己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在学生操作失误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点,这样就能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快速地掌握生物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根据当前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需要以及兴趣特点来选择所要使用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等方法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从而提升生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我在讲生态系统的组成时,先让学生们分角色自学相关内容,然后通过辩论各种角色的重要性,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再比如,讲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时,我让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学习一种系统系统,大家分工协作、讨论,最终推举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讲述这种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最后老师提问:你们各自讲述的生态系统是孤立的吗?进而得出:各种生态系统相依相连,浑然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将生物课本中一些枯燥、单调且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片、音乐和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生物教学,以便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
5、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于贯彻新课改要求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先要对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思路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找出新课改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再结合当前生物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对此,教师应该要尽量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地完善自我,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规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比如:讲生物的特征时,我不可能直接告诉学生生物的特征,我准备一些动、植物、微生物、机器人的图片以及就地让学生指出那些是生物那些不是,问他们如何区分,进而得出结论。
6、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
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突显出来,还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能力。
7、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现在学生负担很重,作业很多。如果我们不能精简作业数量,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学生只能是疲于应付,毫无学习的乐趣。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而且不能太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作业且能巩固所学内容,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我们的课堂,喜欢我们这门课。当然做到精心设计作业那是要花费时间和心思的。
8、虽然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但是我们既然进入这个行业,又没有办法脱离这个行业,因为我们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受环境影响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工作从大的方面说为祖国培养人才,小的方面说我们要对得起良心,因为我们曾经是、现在是、或者将来也是家长。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与其消极被动的完任务式去工作,自己从中体会不到乐趣,学生就更难获得乐趣,还不如认真钻研教材,想方法设法从中寻找乐趣,让学生也乐在其中。
9、改革教学评价。初中生物的教学评价应转变传统成绩的束缚,将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学习态度、探索精神、操作技能、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融入到教学评价当中,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特别是对那些考试成绩不怎么好,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同时,还要融入学习小组之间的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还要添加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使教师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就会更高,我相信我们大家也能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10、合理利用和改进教具使生物教学更加直观。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数学、物理、化学为基础课程的,但是初中课程编排让我们生物课非常难受。初一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要用到物理和化学知识时怎么办? 我们无力改变什么,只有通过设置一些情境,或者通过一些图片、模型、实物、视频资料以及生活中的现象等让抽象难懂的专业知识尽可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总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受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影响,初中教师要想保证当前生物课程教学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其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就一定要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加强学生应用各类型生物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各项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为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推动力。
论文作者:董筱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教师论文; 生物课论文; 作业论文; 能力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