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论文,主体论文,进程论文,功能论文,沿海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由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和沿黄海一侧的丹东产业园区、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这五大区域组成,并且由一条滨海公路串联在一起。2008年初,又新增17个政策支持区域,其中:大连市8个园区、营口市4个园区、盘锦市1个园区、锦州市3个园区、葫芦岛市1个园区,进而形成能够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沿海经济带。
一、关于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的国外借鉴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开发,通常是出现在人口、产业向某种特定自然区(如大河、海岸线等)实行极化集聚、轴向扩散和板块崛起的过程,形成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群。目前,全球已有美国以纽约为核心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和中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这六个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以重量级城市群为引擎的区域经济带。在世界各大沿海经济带中,其中以美国“双岸”经济带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开发最为典型。而韩国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沿海经济带,虽然没有美国“双岸”经济带与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那样的影响力,但能够从当初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将其沿海地带开发到今天的水平,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当然也值得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建设引以借鉴。
(一)美国沿大西洋和太平洋经济带的开发经验。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海岸线长22680公里,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区位得天独厚。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与其区域开发由东海岸向中西部直抵西海岸的推进是同步发展的。美国大西洋经济带拥有世界最密集的淡水湖群,资源丰富,开发较早,工业发达,素称北美“心脏地带”。沿海城市密集,东北部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诺福克等港口城市,特别是首都华盛顿;东南部有萨凡纳、杰克森维尔、迈阿密等大城市。大西洋经济带是19世纪美国工业化的先驱、西部大开发的基地,也是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得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基础。而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则是美国西部前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西移,从西雅图经旧金山抵洛杉矶,形成了美国“黄金海岸”和“阳光地带”。其中,洛杉矶为美国西部第一大都市和大港口,以飞机制造业和郊区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业闻名于世。旧金山作为美国西部金融中心,工业发达,也是美国对远东的贸易大港。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经济带又被称为“双岸”经济带,其规模和活力已持续地影响着美国及全球的经济发展,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一直保持着其在诸多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因此,研究美国“双岸”经济带的开发经验,对于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双岸经济带引领了美国产业的阶段性更替,而更替的连续性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应当指出,双岸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演变,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这种引领美国经济发展的操作经验,对于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的借鉴意义,在于明确定位“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功能作用。从总体上看,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具有后发优势,应该把发展沿海经济带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拉动东北综合经济区长期和快速增长。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全面规划,应该根据各地的优势条件,合理安排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以促进沿海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高素质移民是双岸经济带发展的人才基础,为美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力支持。美国区域经济开发的人才观,即高素质移民引入是支撑双岸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美国西海岸尤甚于东海岸,美国太平洋经济带的发展主要是靠人才流入,加之技术和资金引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硅谷的风险投资、科技人员创业和中介体系共同成就了西海岸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所需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缺乏的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才的短缺显得越来越突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第三,技术创新是美国双岸经济带发展的引擎,而高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鲜明特征。在美国信息产业发展史上,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硅谷地区和大西洋沿岸经济带的128公路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而硅谷地区是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128公路高新园区的开发地位,这充分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企业家精神比政府行为更重要。目前,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开发尚未形成企业家的投资热点。因此,当前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国内外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解决制约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突出问题。
第四,大学灵活的人事制度为太平洋经济带的腾飞提供了人才支撑,举世闻名的硅谷能够成为全球IT产业中心,与当地的大学特别是斯坦福大学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其中,产、学、研一体化制度,对于提高科技人员的创业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保持创业者们与学校的密切联系,促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大学总量在全省范围内所占比重并不低:辽宁全省普通高校共79所,沿海六市有33所,但分布的并不平衡,其中大连有19所,而其他5市仅有14所。可以说,这里关键的因素并不是高校的数量和分布,而在于大学在产学研的结合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规划中,还应该突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内容。①
(二)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开发经验。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也称太平洋带状地区,是指日本太平洋沿岸从鹿岛滩经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直至北九州一线,长达1000多公里的沿太平洋分布的狭长条带状地区。这里是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地区之一。该地带工业分布十分密集,其土地面积约占日本全国总量的24%,却拥有日本全国工厂数量的60%,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大量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该沿海工业带,是由经济、地理、社会等因素的结合而逐步形成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就建成了京滨(以东京、横滨为中心)、中京(以名古屋为中心)、阪神(以大阪、神户为中心)和北九州等四大工业区。20世纪50~60年代,以原有工业区为中心,逐步扩展形成了太平洋沿岸工业带。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作为其附件提出了建设“太平洋带状地区构想”,从而推动日本国土开发的重点转向太平洋沿岸地区,即“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为建设首都等3大经济圈创造了条件。196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有计划地开发区域经济,疏散原有大城市工业和人口,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在过密地区,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原则上抑制开发。而在整治地区,包括关东、东海、北陆和近畿的大城市附近地区,采取有计划地引导工业投资分散布局,使之成长为产业经济重点发展地区。1964年,日本政府指定15个中小城市作为新产业城市,6个地区作为“工业特别整治地区”。而这21个新产业城市和工业特别整治地区中,有1/3在濑户内海地区,这就为濑户内海临海工业地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1956~1968年,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首都圈整治法”等3大圈整治法和“首都圈基本计划”等3大圈基本整顿计划,强调在经济的自然发展联系和政府的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逐步形成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等3大城市圈。由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和首都圈等3大圈基本计划的执行,一些新的工业基地建立起来。至20世纪60年代末,原有的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等4个大工业地带与新兴的濑户内海工业地带联结成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② 日本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便形成了巨大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带,其值得借鉴的开发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依靠国外市场,满足国内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以及产品的巨大需求,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投资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有鉴于此,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要依托东北腹地的丰富资源,从各个方面来满足本地区发展的巨大需求。
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这是日本工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促使日本工业投资布局趋向太平洋沿岸集中。因此,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也要充分依靠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地缘关系,吸引更多投资向该地区聚集。
第三,日本沿海地带工业虽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进行了大量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由于海岸线上为数可观的沿海滩涂、废弃盐田,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降低开发成本。
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工业投资接近消费地的原则得以实现,因而吸引来了大批工业企业。有鉴于此,在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同时,要注重加快该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努力建设成为发达的消费市场,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工业方针的过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也需要发达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因此,在交通设施方面,修建一条贯穿沿海各地区的滨海大道,应当成为整体开发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三)韩国沿海经济带的开发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均GDP仅为80多美元,属贫困国家之列。从1962年起,韩国政府利用仁川港、釜山港的港口优势,在周边沿海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等十大工业行业。这样努力的结果,到20世纪末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韩国通过开发沿海区域实现了经济腾飞。其操作经验主要是:
首先,建设仁川沿海自由经济区。2004年初,韩国政府公布“新国家开发构想”,打算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东、西、南三面海岸区域的沿海经济发展“U形链”,人均年收入实现2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按照这个计划,韩国西海岸的仁川港、光阳港,东海岸的浦项港,南海岸的釜山港的近海地区,正在分阶段辟为自由贸易区。仁川港自由经济区于2004年底率先开发,计划在2008年和2020年分两期完成。规划开发面积200平方公里,总投资125亿美元,将建成国际商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国际航空和物流中心、国际金融和旅游中心,成长为资金和技术密集、物流交通畅达、教育文化发达的经济特区。为此,韩国实行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开放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允许外国大学在经济特区内设立分校,为韩国培养国际化人才;允许外国法人在特区内设立外国人专用的医院和药店;扩大对外国企业和外国职员的税收优惠,对特区内的外商企业实行前三年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而此后两年内,上述两税减半征收,其自由经济区总体税率同新加坡相当;特区内的金融环境更加宽松,外汇制度实现自由化,允许主要的外国货币在自由经济区内自由使用,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外国投资者的不便因素,注重加强自由经济区内的外语服务,开放广播、电视领域。
其次,大力发展沿海物流产业,注重整合与升级物流信息系统。2002年韩国政府决定,由韩国信息通信部牵头,分阶段对外贸进出口物流信息网络进行整合,逐步实现统一管理,计划用5年的时间形成进出口通关、检疫等有关外贸业务的物流网络系统,一次性地处理进出口业务。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国际营销活动。韩国政府与企业联合在东亚、欧美地区开展以物流产业为中心的国际营销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一批日本、新加坡及欧美企业先后进驻韩国的枢纽港口和自由贸易区。韩国政府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高度重视。由于韩国的核心港口——釜山港、光阳港和仁川港均靠近渤海湾,所以对渤海湾沿岸的中国城市,如天津、青岛、大连,营口、连云港非常关注。从2004年下半年起,大批高级别的韩国物流考察团到上述中国沿海城市收集商业信息,洽谈商贸业务。与此同时,韩国努力推动企业生产线与国际航运物流线对接。目前韩国大企业已经与国际远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实现了对接,物流海运和生产海运日益融洽,定位物流、定点物流、定时物流迅速发展,从而在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支撑下,企业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增强。③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与韩国同处东北亚地区,地缘相近,在大力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对于韩国21世纪初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及物流产业发展经验必须认真借鉴,并且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第一,在大连市域试行类似自由贸易区政策,逐步向自由贸易区过渡。自由贸易区是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基本、最一般的形式。从港口、空港优势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大连基本具备了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先决条件。据此,应当以大连为试点,筹划主要面向日本、韩国的自由贸易区,逐步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东北综合经济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力度,使沿海地区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区域。在做好引进资本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资本运营的服务工作,克服“重先期、轻后期、重生产、轻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最大限度地为外商和外资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使外资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并扩大生产规模。
第三,合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优化沿海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布局。从目前情况来看,辽宁沿海地区出口产品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低,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尤其是日本、韩国。对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出口规模都不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大力调整辽宁沿海地区的出口结构,在保持原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通过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扩大美欧区域市场份额,实现沿海地区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战略升级目标。
二、关于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区域价值
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位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前沿,是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长约1400公里,宽约30~50公里的沿海区域,不仅是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其地缘优势十分突出。④ 有鉴于此,进一步加快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有利于打造东北地区沿海发展主轴线,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能够发挥应有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与天津滨海新区遥相呼应,更充分地发挥环渤海地区的整体优势,同时,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对于提升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圈的战略地位,造就东北亚区域合作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价值。
努力构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新格局,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打造全方位开放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是有利于加快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对内开放的品质和水准;二是有利于加速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调整、合理重构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兴工业基地的生产力布局;三是有利于加快东北地区综合运输能力建设,扩大腹地口岸直通和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范围,实现高效、便捷的大通关,保障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四是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东北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对于环渤海经济圈成长的区域价值。
从狭义上来讲,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的滨海经济带,广义的滨海经济带,可以延伸辐射到山西、内蒙古,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⑤ 从国际上来看,环渤海地区属于中国北方的重要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经济优势、领先的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优势等五大优势。这些综合优势,又集中地表现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环渤海地区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的宏伟蓝图,正是在当前环渤海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描绘出来的。有鉴于此,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开发必须着眼于环渤海经济圈整体推进的大局,由于辽宁沿海区位、资源优势突出,可依托俄罗斯、蒙古的资源条件,又可承接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从而能够使“五点一线”经济带由东北区域经济先导区延伸为服务于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开放前沿。
(三)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对于造就东北亚区域合作关系的区域价值。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环球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进一步转向亚太地区,而在亚太地区中,东北亚区域正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条件、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为国际经济界所瞩目。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日趋活跃。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地处东北亚的中枢区域,又具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发达的工业、先进的技术、比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等优势条件,所以在该区域国际分工中能够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核心的潜在优势。由于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日韩两国,处于东北亚地区产业链条和经济合作的中间环节——不仅处于日本和韩国连接大陆的重要口岸位置,而且与其保持着产业的上下游垂直分工关系,同时又是俄罗斯和朝鲜连接日、韩的重要枢纽,与俄、朝保持着密切的水平型与垂直型混合的经贸关系,更由于该地区与日韩在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必将为造就东北亚区域合作关系带来新的推进机遇,能够加快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发展的现实进程,提升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力。
三、关于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综合功能
(一)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有利于海洋经济升级。
应当认定,海洋中不但有目前已经利用的各种资源,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或尚未开发的潜在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引起沿海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强调,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所以规划在未来50年的战略重点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专门为此颁布了《海洋法令》,并制定了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日本也制定了海洋开发的总体计划,决定举全国之力向海洋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由此可见,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国际性的大趋势和各沿海国家的战略抉择。⑥有鉴于此,我国“长三角”等经济区及沿海很多省市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战略重点,将海洋经济确立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应当采取积极跟进姿态,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又由于辽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发展海洋产业自然是培育接续产业的合理选择,也应该成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应当相信,随着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构筑,海洋经济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首先,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改造沿海地区废弃的盐田、盐碱地和荒滩,提高海岸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临海工业和沿海旅游业的大发展;其次,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也有利于壮大沿海港口实力,提高货物吞吐量,从而带动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新发展;再者,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也会促进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船舶制造业、海盐业、海洋医药业、海洋功能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开发进入新的理想境界。
(二)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国际经验表明,临近港口的沿海区域是适宜重化工业优化布局的良好区域。日本的名古屋南部工业带、韩国的蔚山工业区和浦项工业区、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等著名重化工业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共同特征都是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港口以重化工业为支撑,重化产业以港口为依托,二者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这样的布局,符合重化工业大进大出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运输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目前,东北石化、钢铁等企业的铁矿石、原油等原料的33%,成品油和钢材等产品的50%左右,都需经辽宁海港调入和运出。⑦ 由此可见,辽宁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东北腹地石化、钢铁等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建设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就是要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的港口优势,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依托。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辽宁沿海区域的区位优势,推动腹地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同时有效承接国际重化工业产业转移,从而使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主要承载地,进一步带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明确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高科技发展成就,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他认定:“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要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就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实施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快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吸引东北腹地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城市特别是新兴的小城镇转移。可以预见,随着贯穿辽宁沿海“五点一线”滨海大道的经济带建设,该地区将逐步整合沿海有效工业用地250万亩,建设24个工业园区,能够直接带动沿海地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海洋水产品、观光旅游业等涉农产业的快速发展。⑧ 按照“统筹规划、以城带乡、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环境整洁”的要求,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未来几年内要着重发展具有辐射带动力的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并在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吸引国外企业在这些地区落户,并且接受国内南方制造业向北方转移,推动形成新兴产业基地,从而为加快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四)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近年来,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保持高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但也要看到,东北地区的潜在优势并没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辽宁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日韩两国投资是东北地区当前吸引外资的重点,但东北地区并不是日韩两国对华主要投资的目的地。韩国对华投资的重点在山东、江苏和上海,日本对华投资的重点在江苏、广东和上海。鉴于这一情况,东北地区必须高度重视吸引外资,并且努力实现主要吸引日韩两国投资的战略目标。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既可以增强辽宁对日、韩资本的吸引力,吸引跨国公司落户东北地区,又可以发挥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的既得优势,促进外向型加工业发展,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四、关于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对策创意
(一)依托临海工业园区,大力优化产业集群。
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产业建设,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用现代产业集群理念统领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按照产业链和生态工业链的方式有序地进行资源整合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首先要把产业集群化作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战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升级,力争5~10年形成一批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能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大批能参与国内竞争、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起带动作用的地方性产业集群,建立若干个国际性、全国性专业市场及一批研发检测、标准和信息中心。其次,由于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优势,所以应努力培育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若干具有快速成长性的产业集群。需要注意的是,在产业集群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扩展城市群功能,把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城市群建设放在东北、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谋划,着眼于完善产业配套链,升级和整合优势产业及现代产业集群,实现经济专业集聚,广泛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把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建成东北亚乃至世界知名的产业集聚区。
(二)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树立地方优势产业。
应当认定,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必须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遵照“长短结合、分期实施、有序启动、重点推进”的开发布局思路,以丹东产业园区、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经济区为重点发展区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包括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在内的沿海经济带及东北腹地的开发开放,大力构建承接转移、集聚产业、牵动物流、辐射腹地的互动格局。
对于丹东产业园区所依托的区域来说,这里的森林资源、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电力能源也很充足;产业基础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居全省前列,所以未来应当主要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仪表仪器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新兴骨干产业,以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制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与丹东产业园区同在沿黄海一侧的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完全具备了承接项目的条件,所以未来要着重发展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精细化工、服装加工等产业,力争成长为中外产业转移的承载区、农村城市化的先导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位于辽东半岛西部渤海沿岸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具有环渤海经济圈最优良的出海口,也是东北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长兴岛三面环海,有深水宜港岸线,所以可以依托临港区位优势,在未来注重形成以重大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及配套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为主,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的化工产业链为辅,以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为补充的大型临港产业集中区。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沈大经济走廊的叠加位置上,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和东北第二大港口,所以在未来产业布局上应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镁质材料深加工、新能源、环保等先进产业,同时发展商贸、金融、旅游等服务业,为产业和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位于渤海辽东湾东部的锦州湾经济区,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港口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炼油、石化、有色加工、造船、电力等产业基础雄厚,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和品种优势明显,土地、劳动力资源充裕,成本较低。据此,下辖三区应该相对分工:锦州西海工业区要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石油化工产业链条的接续产业,构筑技术密集型临港产业集群;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要着力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精细化工产业,努力形成区域性的轻工产业发展优势。⑨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壮大民营经济力量。
从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态势已经形成:但是,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布局分散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还将继续拉大;三是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宽松,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四是民营企业体制创新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应对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以实施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战略为契机,为东北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一是要允许民营企业以合法、足额的土地使用权、厂房、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等作抵押、质押取得贷款;二是要改进对民营经济的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程序,开发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融资服务项目,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同时,逐步加大贷款比例;三是要积极鼓励发展社区性银行和农村股份制、合作制银行,多渠道为发展民营经济筹措资金;四是要积极推动设立民营经济投资公司,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构建民营经济融资平台;五是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兴办各类金融组织,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改制改组;六是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投融资代理制,建立投资咨询公司,为投融资机构提供代理服务;七是要鼓励民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及国际商业贷款,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八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资本重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资本和银行不良资产。⑩
(四)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区域协调进步。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成功经验表明,淡化行政区划概念,贯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处于行政分割状态下的“诸侯”经济,势必会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的瓶颈。鉴于这种情况,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十分必要。一是要研究成立由各个城市的市长或副市长组成的强有力的、务实性的区域协调机构;二是要根据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产业结构等,建立专门委员会加强研究和磋商,寻找实现沿海经济带上的共同利益;三是要在区域整体协调原则指导下,对总体规划进行战略性调整,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需要,选择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有效地付诸实施;四是要下功夫推动辽宁沿海各地之间的发展规划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交通信息一体化、贸易与产权交易一体化进程;五是要促进自然资源共同利用、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化使用、区域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分工;六是要注重区域整体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对外引资投资、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对共同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统一的政策安排。
(五)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高达90.4%,导致渤海海域污染日益严重,这已经成为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开发的制约因素,所以,在实施“五点一线”战略的进程中,首先要把控制陆源排污作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点。一是要加大“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使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二是要严格控制临海工业污染排放总量,重点污染企业实现全面达标排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要加强对直接排海的非点源和养殖排放污染治理,大力整顿滩涂养殖业,提高养殖技术,注重废水排放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强化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业。其次,要着重控制海上排污,解决海上石油平台、倾废等带来的污染问题,提高船舶、海上石油平台防污设备的配备率,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同时要预防平台井喷溢油,平台上要配备各类防污设备和器材;要改善港口污染处理设施,加强港口船舶废弃物接收和处理能力,并在大中型港口建设岸基油污水接纳处理站或配备油污水接纳处理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辽河口、大连湾、锦州湾等近岸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将海域污染防治与沿海陆域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区域防治;对于重点污染海域进行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下决心削减主要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逐步使污染海域达到功能区划指标,恢复污染海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11) 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使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也有利于环渤海地区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极。
注释:
① 邢源源:《美国沿太平洋经济带发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载于《当代亚太》2006年第4期。
② 李泉斌:《国际经贸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③ 禹颖子:《韩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值得关注和借鉴》,载于《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1期。
④ 杨洪日:《“五点一线”: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载于《共产党员》2006年第12期。
⑤ 孙晓胜,王文化:《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蓄势待发》,载于《中国海洋报》2004年8月6日。
⑥ 毛丽斐:《实施海洋开发 促进民族复兴》,载于《中国海洋报》2003年4月21日。
⑦ 东北新闻网:《辽宁全面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http://www.nen.com.cn/78015864728715264/20070615/2247186_2.shtml,(6).
⑧ 陈乃举,单丹兵:《黄渤海畔起宏图——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巡礼》,载于《共产党员》2006年第12期。
⑨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区域发展“十一五”规划》,http://www.lngh.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3,2006(8).
⑩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http://law.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gid=16841218&db=LAR,2005(1).
(11)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http://www.lngh.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8,2006(9).
标签: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主体功能区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日本工业论文; 东北经济论文; 东北历史论文; 东北发展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港口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