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因素论文,我国论文,竞技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7月4日,原国家体委在《关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体育科技进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竞技体育的科技工作要继续以运动训练为主战场,通过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科技工程》,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科研工作与训练紧密结合的体制与机制,进一步推动运动训练的科学化”[1 ]。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进步对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渗透与影响也日益明显,运动训练科学化已成为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为此,我们从竞技体育的微观层次——教练员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因素是否起积极主导作用,以及其影响程度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山东、四川等省市体工队、少体校,以及体育院校从事篮球、排球、田径、游泳、足球、柔道等专项运动训练的教练员、教师为研究对象,总计149人,其中高级职称者85 人(占57.6%),中级职称者64人(占42.4%)。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情况下,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与形式,并设计了专家问卷调查表。在1997年我国八运会前后3个月期间, 对教练员、教师等专家进行了两次调查,回收后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r=0.85,经论证问卷有效后,正式向从事运动训练的教练员、 教师等专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157份,回收率为79%,其中经核实,有效问卷149份,有效率为95%。
1.2.2 意向性调查指标的确定
本研究拟从6个方面探析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 主要影响因素及各自的影响力大小。这6个方面的因素是:宏观方面;中观方面; 体育科技进步方面;体育场地、设备、器材方面;体育各项目竞赛裁判规则方面;体育各项目竞赛规模方面。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宏观层次指标包含着3 个内容:为实现我国奥运争光战略目标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改革;我国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中观层次指标包含着2 个内容:我国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我国各级体育部门管理人员的科技兴体观念的确立。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科技进步指标包含着14个内容:我国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体育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体育科技人员与教练员共同参与科研攻关;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应用;体育各运动项目技、战术创新与应用;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竞技体育的渗透;各项体育科技专利成果的应用;各项体育科技研究成果的应用;国内外各类体育科技文献、情报的吸收与利用:国内外体育科技出版物(学术专著)的吸收与利用;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教练员吸收与利用现代最新体育科技研究成果的意识;竞技体育发展的运动场地、设备、器材变化的意向性指标;体育各运动项目裁判规则变化的意向性指标;体育各运动项目全年竞赛规模、次数变化的意向性指标。
上述22个问卷调查的意向性指标数值以分为单位[2],取值范围在1~5之间。得分越高,说明该项指标表示影响力越强。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收集与整理问卷调查的各项意向性指标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统计[2.3.4],得到其结果(表1)。
表1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回归分析
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
P
A 0.0750208
0.018601 4.033205<0.01
B[,1] 0.0321274
0.00217 14.80366 <0.01
B[,2] 0.0134372
0.002085 6.445392 <0.01
B[,3] 0.1197854
0.004851 24.66189 <0.01
B[,4] 0.0099998
0.00161 6.21165 <0.01
B[,5] 0.0073535
0.001618 4.544384 <0.01
B[,6] -0.000457
0.001658-0.27591
根据表1的回归分析(复相关系数=0.9294,r[2]=0.8637), 显示了6个方面因素与竞技体育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F=149.9878,P〈0.01),这6方面因素充分解释了被调查专家对此的看法。换言之,表1中的复相关系数r[2]的解释变异量部分可达到86.37%,并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然而这6个方面的因素又以哪个影响最大呢?表1中的 6个方面回归系数及相应对应的t 值和显著性已清楚表明了各自影响力的大小顺序,即体育科技进步因素(B[,3]=0.1198);宏观因素(B[,1]=0.0321);中观因素(B[,2]= 0.0134);体育场地、设备、器材因素(B[,4]=0.0099);体育竞赛规则变化因素(B[,5]=0.0074);体育竞赛规模与次数因素(B[,6]=0.00046),其中前5 项变量均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P〈0.01 ),仅最后一项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
2.1 科技进步因素
从表1我们发现,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力,达到11.98%(P〈0.01),这表明在依靠体育科技进步,推动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这个问题上,众多被调查专家的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第一,随着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各个运动项目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必须不断地向人类自身极限挑战,其难度也愈来愈大。第二,运动训练的对象及比赛对手都是有着社会、心理、生理三重属性的极其复杂的人[5.6 ],加上运动和比赛态势瞬息万变,因而产生了许多制约运动成绩和比赛胜负的因素。所以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使人们认识到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体育科技成果积极应用于运动训练与竞赛,才能使预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2.2 宏观因素
表1的结果也告诉我们, 宏观因素仍然是影响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力达到3.21%(P〈0.01),位居第二, 这说明众多专家认为我国必须从宏观上调控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真正落实为实现奥运争光战略目标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运动训练与体育科技相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以进一步促进竞技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
2.3 中观因素
从表1我们还可看出,中观因素对竞技体育运动的影响力达到1.34%(P〈0.01)。中观因素包含两方面内容, 即我国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各级体育管理人员对科技兴体观念的确立。从研究中发现,众多专家对中观因素影响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有着现实认同感。我们认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构成了整个竞技体育系统,其中任何一环的变化都可能对竞技体育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之,切实提高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2.4 体育场地、设备、器材因素
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不断更新,是保证我国竞技体育各个运动项目发展必不可少的辅助设施,也是促进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硬件之一。体育场地、设备、 器材因素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力为1%(P〈0.01)。这是因为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的更新, 可以导致大量辅助训练手段的出现,因而能大大增强运动训练的针对性和控制运动训练负荷的有效性,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5 体育各运动项目裁判规则因素
从表1可看出, 体育各运动项目裁判规则变化对竞技体育发展影响力为1%(P〈0.01),这说明运动项目裁判规则的变革与完善,有助于促进竞技体育运动在公平条件下得到健康发展。
2.6 我国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众多教练员等专家对我国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85.5%。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局限,导致许多科技人员的科研选题与运动训练实际相脱离,解决不了有关运动专项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占58.3%);二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占33.9%)。另外从教练员等专家角度看,影响体育科技研究成果应用到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诸多因素,按百分比排序见表2。
表2 影响体育科技成果应用于运动训练的因素
顺序
因素人数
百分比
1 教练员吸收与利用体育科技成果的意识 4932.9
2 竞技体育与科技相结合的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 4026.9
3 足够的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
3221.8
4 教练员与科技人员的相互理解、支持与配合 2819
在实施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过程中,体育科技成果能否介入运动训练,教练员无疑担任着主要角色,其是否具备一定的体育科技知识和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为实现奥运争光战略计划,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尚存在差距。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是保证体育科技成果应用到运动训练中的必要条件,但是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受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体育事业经费总额的限制,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完全靠国家财政拨款来增加体育科技经费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多途径筹措体育科技经费,以满足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要。
通过调查发现,教练员等专家对于我国体育科技如何与运动训练更紧密地结合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归纳起来按每个建议所占的百分比排序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对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建议
顺序 建议人数百分比
1 加大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29
19.5
2 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25
16.8
3 建立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体制21
14.1
4 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17
11.4
5 对教练员的科技知识、意识的系统培训15
10.1
6 体育科研课题应切实有针对性解决运动15
10.1
训练中的现实问题
7 科技人员与运动队长期结合.联合攻关 117.4
8 调动教练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9 6.0
9 突出重视项目.做到以点带面 7 4.6
运动训练是整个竞技体育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首先必须以宏观方面的体制、管理、政策、经费投入作为切入点,制定与真正落实运动训练与体育科技相结合的有效具体措施;其次,从微观方面对教练员科技知识、意识作系统培训,调动教练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教练员与科技人员长期合作,切实改变以往出现的体育科研课题与运动训练实际相脱离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奥运争光战略计划,必须紧紧依靠体育科技进步。提高体育科技进步水平的核心,是体育科技创新。我国广大教练员和体育科技人员,既是竞技体育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主导力量,又是体育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因此两者应加强联合,将最新体育科学理论、知识、方法,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
3 小结
体育科技进步是促进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在宏观、中观方面,应建立切实有效的运动训练与体育科技相结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为促进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持续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微观方面,应加强对教练员科技知识、意识的培训;科技人员应积极主动将最新体育科技研究成果,与运动训练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运动训练工作的科学化。
收稿日期:199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