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的期货业在春天死了吗?_期货论文

中国石油的期货业在春天死了吗?_期货论文

中国石油期货业枯木逢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枯木逢春论文,中国石油论文,期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石油的“期货缺陷”

近几年来,国际上油价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主要在于两点:(1)近几年来,国际油价涨跌幅度很大。1999年初每桶跌破10美元,2000年9月涨到38美元,2001年又跌到17美元,最近再度突破31美元。如此地上下翻腾,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价格风险。(2)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1年进口原油6500万吨,2002年近7000万吨。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会产生抑制作用。据专家估计,2000年石油价格的上涨,大约使中国GDP增长率下降0.5%。2005年中国将进口原油15000万吨,占当年国内总需求量的32.5%。2020年将进口原油25000万吨,占当年国内总需求量的58.14%。

自90年代末期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激烈振荡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由于缺少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1998年到1999年初的国际石油价格暴跌阶段,我国石油企业被动限产,成品油走私形势十分严峻;而跟随其后的原油价格猛涨,又给我国的石化产业带来了成本急剧上升的严重困难。据报载,若国际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上涨一美元,中石化的炼厂一年将多支付成本65亿元,中国为石油进口将多支付5亿美元。

2002年4月4日,国家计委发出通知,决定自即日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60元和24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调整。这是中国对这次国际油价上涨做出的第一反应。对此,北京、广东等地市场迅速做出了回应。北京石油公司透露,北京市成品油价格中汽油和柴油分别涨了0.2元钱以上。广东省汽油、柴油零售价格则分别调整为每吨3418元和3046元。此次涨价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汽、柴油价格目前已与亚洲、欧洲、北美三地市场挂钩,由于国际油价近期不断上调,中国油价也随即上涨,中国石化及其他行业在这次世界油价暴涨中所受的冲击不言而喻。

美伊战争的打响使原本涨跌不止的石油更充满变数,由于美国对伊战争的比预期延长,造成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专家预计,每桶原油将会涨破40美元。无论未来原油价格是涨是跌,有一点毫无疑问,即原油价格必然受种种政治因素而上下波动。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决定了中国参与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必要性。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在正式入世后3年内对外资开放石油零售市场,5年内开放石油批发市场。届时外国企业将带着价格制定优先权和石油期货套期保值的双重优势进入国内石油市场,无疑将会给我国石油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如果国内企业无法通过石油期货交易避险,就会处于更加被动不利的境地,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更谈不上参与国际竞争。这一点在航空业上表现突出。

航空业饱受冲击

油价的起伏不定成为我国航空业的头号难题。据介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国际油价变化也就很容易直接影响国内航空公司的经营业绩。据了解,油料是航空公司运营中仅次于航材的第二大成本,而且价格经常变动。业内人士介绍,用油需求巨大的我国航空业吃足了国际油价行情暴涨的苦头。2000年,国航的航油成本开支因此而增加了约4亿元人民币,使得原本扭亏有望的国航又陷入了困境。而东航的耗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减少,但也因为航油涨价而多支出了3个亿。油价上涨则使南航增加了6亿成本支出。

国内航空公司亏损连连,促使航空公司“穷则思变”。经常被业内人士提及的解决方法就是参考国外航空公司普遍参加与燃料油相关品种的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使公司的航油成本预先得到控制。例如,香港国泰航空和南航分别拥有75架和109架飞机,1999年国泰盈利23亿元,南航18.5亿元,2000年国泰盈利上升为52.89亿元,南航则下降为11.82亿元,同样面对涨价,南方航空损失近6亿元。而香港国泰航空由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当油价涨到近40美元时,自己的油价成本还不到20美元。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2000年3月份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对2000年第一季度耗用航空汽油的57%进行了套保,第二季度用油量的85%进行套保,第三和第四季度的用油量则是百分之百进行套保。通过套期保值,显著降低了油价上涨对企业运营的冲击。在1999年1月份,西南航空公司所用航空汽油的成本为每加仑0.3812美元,而2000年1月份所用航空汽油的平均成本价格为每加仑0.78美元,如果没有套期保值,则平均成本价将提高到1.01美元之上(含可征用税)。

同样,美国亚特兰大海岸航空公司(ATLANTIC COAST AIRLINES HOLDINGS INC)于2000年8月14日公布的季报称,在第二季度中,该公司对所用油的14%进行套期保值,而燃料成本也在2000年第二季度减少了328,000美元。

因此,航空业要求利用石油期货保值来控制成本的呼声高涨。但令航空业运营者失望的是,国内已取消石油期货,而且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可以到国外进行期货交易。东航、南航都曾试图进行国外航油期货交易,但因面临政策风险而暂时未果。

为提高中国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规避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开展石油期货的要求愈显激烈。

石油期货如何保值增值

据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部经理刘胜利介绍,石油期货系列产品一般包括原油期货、燃料油期货、汽柴油期货等。以前我国曾经开办过8家石油期货交易所,相继推出过多个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占了全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至1994年,其日交易量已经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然而,在1994年5月,国家出台了“统一价格、统一配置、统一流向”的石油政策,石油定价权由国家计委按照新加坡、鹿特丹等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加权平均确定基准价,各石油企业在基准价的基础上进行不超过8%的浮动。石油定价非市场化让各个石油交易所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在1995年期货业整顿的过程中,国务院秘书二局下发21号文件,“暂缓”石油期货交易,包括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在内的所有石油期货交易所均被关闭,上海石油交易所并入后来组建的上海期货交易所。

失去了期货市场,在政策的保护伞下,企业发展相安无事。但这种平衡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打破。因为,中国将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内对外资开放石油零售市场,五年内开放石油批发市场。在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石油市场中,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自由竞争、自主参价、买卖互动的市场化操作方式面前,大多数企业所能做的几乎只有被动接受。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效仿欧美国家完善和实施国家资源储备战略,建立原油贮备库;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在原油价格高涨时抛出,锁定中国上游企业的利润;在原油价格低迷时,则可以通过买进,来锁定下游企业成本。专家认为,其具体操作策略包括套期保值和套利两种方式,比如:

①简单期现结合,进行对冲套期保值:例如,假如2002年中国进口的7000万吨原油全部在年初通过美国原油期货市场国内企业进行买期套保,即中方(买方)为回避原油价格可能上涨的风险,在美国原油期货市场做相同数量的买入,这样,当现货价格上涨时,由于涨幅没有期货市场那么大,中方在期货市场的赢利不但完全可以弥补现货市场因价格上扬带来的成本增加,还能有巨大赢利。

②专业跨期套利:对于国外宏观基金和对冲基金而言,即那些活跃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的国际投机资本,在国际期货市场绝不是简单的看涨看跌,而是专门对石油期货品种进行追踪研究,找出走势较强的月份和走势较弱的月份。进行牛市套利,例如,当2001年3月合约要明显弱于2000年12月合约时,就可以进行买3月卖12月的操作。当二者差价缩小时,反向操作。这样非常适合大资金进行运作。

③专业跨市套利:由于美国和伦敦的原油走势也不相同,所以也提供给我们极好的投资机会。例如,当某个市场的相同月份合约的品种以及合约单位均具有类比性,但是价格走势却明显强弱不同时,就可以进行买美国抛伦敦或者相反的交易。如果中国推出石油期货交易所后,这种跨市套利的机会必然大大增大。

④期权操作,双重保护:在现代期货市场运作中原油价格如果下跌,完全可以作到期现双赢。如果在期货市场做期现套做时,无法确定今后价格走势,那么可以运作期权,例如为避免期价出现下跌造成的损失,可以买入看空期权。这样,当期价真的下跌时,这样可以收取看空期权的权利金,对期货头寸进行全面保护。而由于买入期权的风险也仅仅是权利金,所以可以说,权利无限,而风险有限。

燃料油期货先行?

对于具体标的,在原油、成品油、燃料油三个品种里,中国进口原油的数量最大,并且原油价格是许多其他油品的定价基础。如果推出原油期货,发挥的保值作用最大。但是有专家认为,从进出口及国内贸易的情况看,原油期货推出的难度比较大。成品油的情况,与原油类似。我国燃料油的现货市场较发达,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频繁,具有强烈的套期保值需求,而目前我国进口燃料油的定价是采用新加坡市场价格,对我国影响较大。因此,燃料油就成为石油期货可供选择的突破口,燃料油是目前中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品种。燃料油的现货市场,目前年市值约500亿元,处于相对自由竞争的状态,年需求量约3000万吨以上,50%要依靠进口。上期所专家认为,以中国在亚洲燃料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燃料油期货,足以形成标志性的中心市场价格,摆脱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1999年,燃料油进口配额审批权由国家计委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后者当年一改前者每个季度发放配额的作法,到11月才公布配额分配方案。按照此前惯例,次年三月,未使用完的配额即告作废,进口商拿到配额后,突击进口,国际市场价格直线拉升。以新加坡港交货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为例,1999年3月份的现货价格为每吨不到70美元,而到2000年3月初却上涨到198美元/吨,一年间价格上涨幅度达182%。在国家经贸委宣布进口配额可以延期一个月后,燃料油价格应声落地。

“到最后货主完成接货,燃料油进口货船就堵在广州黄埔港上。”陈薇说:“进口商的损失以亿计。”

教训面前,进口商及用油企业急切希望推出燃料油期货。除此之外,上期所推出燃料油期货的有利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对此都投赞成票。

从种种迹象来看,燃料油作为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第一个品种似乎很具操作性,但很多人认为,在石油期货中,它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品种。

据介绍,我国燃料油消费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1%。

即使能够稳定在2001年3600万吨的消费量,与近年来每年不低于2.1亿吨的原油、9000多万吨的汽油消费量相比,燃料油相去甚远。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燃料油自身的市场容量和它在整个石油产品中所处的地位,燃料油期货推出后,估计也只有五年左右的风光时间,其交易的活跃程度不会超过上期所现在的铜期货。

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谊说,燃料油期货对于航油公司而言,没有任何避险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尽早推出原油期货或者是航煤油期货。”

原油价格是许多其他油品的定价基础,如果推出原油期货,其发挥的保值作用最大。即使是在成品油中,汽油、柴油的市场容量与重要性也要远大于燃料油,燃料油作为炼油的后工序产品,价格也受制于前工序的汽油、柴油。从保值避险角度而言,推出原油、汽油、柴油期货品种的意义要远大于燃料油,国内的石油市场也正有此需要。

管理层顾虑重重

尽管推出更多石油期货的呼声很高,但国家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宦国渝认为,现行的石油流通体制决定,“近年内不可能有新的品种推出”。而关于近期要在上交所推出燃料油期货的传闻,也遭到了来自证监会的否认。

宦目前正在主持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和世界银行的合作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框架研究”。她认为,1998年石油行业的结构重组后,目前中国的石油流通,基本是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垄断。

从石油进出口方面看,目前,石油进出口由中国化工、中联油(中石油持股70%)和联合石化(中石化持股70%)、珠海振戎公司四家包办,别的企业不能从国外进口石油,即便是进口了石油,炼油厂等加工基地也是控制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手里,地方小炼油厂则起不了多大作用。

价格方面,也有利于两大石油巨头。2001年10月,中国石油市场定价机制再度发生了转变。成品油从紧跟新加坡市场每月调整的定价方式,改为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一篮子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三地价格权重保密,价格不定期调整)、两大石油集团有上下8%浮动权力的定价机制。

在这种流通机制下,国内石油贸易基本是受控制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垄断经营,其他企业无法染指。一旦重新推出除燃料油之外的石油期货交易品种,市场也很容易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操纵。一位期货业人士说:“即使推出原油期货,也没有人敢做。”

宦国渝认为,新的石油期货品种推出有赖于国内石油市场的开放。按照入世承诺,中国将在3年内放开成品油零售价,5年放开批发价,并且扩大分配给非国营企业成品油进口配额。她认为,由于两大集团的利税贡献及历史渊源,它对相关决策的影响力很强,至少从两大集团自身需要来看,石油市场的开放不会提前。

此外,入世协议中规定的国营企业指的是中石化、中联油等四家企业,而按照有关部门对非国营企业的规定,两大集团外很少有企业符合条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02年对非国营企业的石油进口配额也主要集中在两大石油集团。

这就意味着,至少在2005年前,国内石油市场并没有太多可能推出众多企业所期待的石油期货品种,但中石油、中石化却不在这个行列里。2002年元月,它们的控股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公司,与其他两家大型国企一起获准成为第一批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的企业。

一位社会成品油经销商抱怨说:“所有价格风险最后是由我们这些系统外的企业来承担。”

但对此国泰君安石油证券分析师周强松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石油期货成功与否和其市场流通量息息相关,其间参与主体不仅包括生产商、使用商,而且还有流通商。推出有色产品期货前期,就曾有人对国内有色产品工业总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进行反复论证,然而现实的结果是,不但没有垄断,而且有效地抑制了过度投机。“在此我们忽略了旗下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按照市场意志行事。”

他认为,实际上,对期货市场的最大挑战将来自于固有体制下操作主体的固步自封。

有关业内人士把石油期货对整个石油市场的制衡作用比作一把“双刃剑”。以美国为例,美国并不存在所谓的石油期货与现货市场,在商品交易所的大概念下,期货即形成基准价格,而现货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物流”的代言词。现货市场盈利必是期货市场“失利”;相反期货市场“套牢”也必是现货市场稳赚。看不清期货市场的风险性,许多企业仍抱着畏首畏尾的“试水”态度。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仍以民营、三资为主,对于石油这种国有专营度较高的行业来说,如何激发参与主体的热情,可能是当前最先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石油期货的上市阻碍,有人认为,在未来的石油市场,没有买卖双方充分竞争,没有在讨价还价中形成价格,没有通过市场手段调节供需的交易形式是不可想象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中国石油的期货业在春天死了吗?_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