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挑战——生命科学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概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命科学论文,概要论文,发展战略论文,调研报告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20世纪生命科学取得了两次革命性进展,第一次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和摩尔根的基因论,第二次是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及随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成熟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有能力破译自身的全部密码,由此于1990年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它和“曼哈顿工程”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20世纪的三大科学计划。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的序列将全部被测定,接着人类将进入破译遗传密码、研究5-10个基因功能的后基因组时代。那时,包括人自身在内的生命活动的最本质的过程和规律将被阐明。生物信息学不仅在破译遗传密码中发挥了根本作用,还将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模拟和药物设计。在21世纪,人脑这一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的活动奥妙将会彻底被揭开,随之一些有关的疾病的治疗也将迎刃而解。人和其他高等生物如何从一个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是生命科学中最神秘的过程,在下一世纪也将会水落石出,一些疾病的机理随之被澄清,农业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将受农业专家指挥。基因组研究(特别是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使进化研究如虎添翼,相信在21世纪人类对进化的过程和机制将会取得共识。由于全人类和科学家的努力,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生存环境得以维持和改善,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可靠保证。总之,在21世纪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已经澄清,这为生物技术的腾飞提供了原动力。正在发展的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胚胎干细胞等关键技术,加上已经成熟的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不仅使生物技术产业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同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向人类社会和伦理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挑战,是国家和所有科学家应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过程、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命科学包涵的内容很广,为了表述上的方便起见,本文拟从生物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和生物技术等4个主要方面予以阐述。
二、生物学
从目前到21世纪初,生物学在其本身发展和其他基础学科的影响下,正经历着重大的转变。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在微观层次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基因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后,正深入到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活动、发育和进化,以及脑功能进行探索。基因、细胞、发育和进化及脑的研究正形成未来生物学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方面,复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正促进生物学思想和方法论发生从分析式思维到整体式思维的转变。或者,更确切地说,向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从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对脑和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的神经生物学正成为生物学发展的下一个高峰。
分子生物学本身在下世纪仍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结构分子生物学将从生物大分子到细胞之间的层次切入。单个生物大分子功能自组装和操纵的研究,将与纳米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高新技术汇集起来,模拟天然细胞器的功能,发展各种用途的分子机械。细胞的两个信息系统,即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系统与细胞质内信号系统(受体、信号传递分子)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将是研究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活动的焦点,并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生物学最宏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起的顺利实施,大大加速了生命科学各方面的发展。下世纪初,人和其他模式生物(微生物、线虫、果蝇、斑马鱼、拟南芥菜、水稻等)基因组作图和测序将陆续完成。然而,更为艰巨的任务是阐明基因组的功能。这首先需要了解细胞的全部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谱及其调节和控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也将从基因组扩展到蛋白质组。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生物学正进入“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或者说功能基因组时代。
从总体看来,以基因组研究为核心,在方法学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比较和实验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和起源,遗传、发育和进化的理论大综合,以及阐明脑高级功能活动,将是下一世纪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大趋势。
我国生物学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人工合成有活性的胰岛素和tRNA等。改革开放20年来,发展速度更为空前。在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上,新建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技术等一批新学科和专业,并创办了相应的研究所(室),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研究和教学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在支持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稳定基础研究队伍,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研究水平和促进学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国家计委在高校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再加上世界银行贷款,高校实验室和科研条件有较大改善。198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简称"863"计划)对促进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装备现代化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面对下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势,我国政府在1997年提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简称"973"规划),加大了对基础研究投入。瞄准国家目标和国际前沿,在农业、人口与健康,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逐步实施一批与生物学有关的重大项目。
然而,我国生物学基础研究总体上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据美国National Science Board统计,1995年世界生命科学论文总数为241,556篇,其中美国为89,541篇,加拿大为10,443篇,中国为1,122篇,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一不完全统计,大体上也反映了中国生物学总体上的落后状况。生物学基础研究经费严重不足,更加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研究所体制僵化等深层次的原因,人才流失,许多重要学科领域已陷入不断萎缩的困境。面对国际生物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我国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国际的差距还有更加拉大的危险。
重点发展方向展望
21世纪初期对我国生物学在下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组和脑研究将是下世纪初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应充分利用基因组研究取得的理论和技术成就,带动遗传、发育、进化和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研究,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特别要注意培植一些新兴领域和生长点,瞄准国家目标和学科前沿,适度超前地部署力量,优先支持那些既有重大生物学意义,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和有优势或特色的学科前沿研究。
(1)基因组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在2003年获得完全序列图。届时,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将被阐明,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这是人类自实现登月以来的又一伟大科学创举。目前该计划已揭开了新的一页:从基因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高度阐明基因组的功能,亦即功能基因组学,其内容包括:建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代表的DNA序列变异的系统目录,从而揭示人类疾病和其他生物学性状(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的遗传学基础;认识基因组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通过对进化不同阶段的生物体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发现基因组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的规律,并利用各种模式生物体的基因剔除和转基因来揭示基因的功能。为此,需要发展能够在基因组整体水平获取功能信息的大规模、并行化分析技术,如生物芯片,以及对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加工和传输的生物信息学。基因组研究的重点将会是:
①人类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DNA测序。
②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基因组的表达调控和蛋白产物的功能;比较基因组研究;疾病基因组学研究;作物基因组学研究。
(2)遗传语言的破译
生物信息学是适应人类基因组信息分析的需要而出现的一门与信息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的新兴学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完成基因组全部序列(30亿碱基对)测序后,下一步更艰巨的任务是读懂基因组的工作语言——遗传语言的破译。这是下世纪自然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生物信息学的主要任务是人类基因组信息结构复杂性的分析和破译遗传语言,以及基因组功能相关信息分析和服务。其前沿研究领域有:
·人基因组信息结构复杂性;序列(特别是非编码区)信息分析;
·基因组结构与遗传语言:语法和词法分析;
·大规模基因表达谱分析,相关算法、软件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研究;
·基因组信息相关的蛋白质功能分析;
·生物信息学中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软件研究。
在当前基因组信息爆发的时代,建立超大规模计算系统,发展全新的生物信息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这些数据,从中获得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相关信息是基因组研究取得成果的决定性步骤。
(3)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结构基础
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功能和活性的最主要负责分子。RNA不仅携带遗传信息,也具有其它重要生物功能。膜蛋白的三维结构是当前生物学未解决的难题。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因复制和表达调控、信息传递、蛋白质合成、细胞器组装等的基础。阐明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结构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进而更深入的阐明生命的本质。
·酶、信号转导分子、细胞骨架蛋白、病毒蛋白等重要蛋白质,特别是膜蛋白、糖蛋白及多分子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光合中心的结构与光合作用超快过程;
·RNA功能多样性及其结构特性;
·生物大分子相互识别的结构基础(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复合糖类);
·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与分子设计;
·大分子自装配与细胞基本结构体系的自组织。
(4)细胞活动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
(一)细胞信息系统及其调控
染色体构造在细胞周期和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控制着基因按程序表达,由此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细胞质内的信号系统(受体、信号传递分子等)又将来自内外环境的信号传递到核内,反馈调节染色质的构造和基因的活动。细胞的这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活动的关键。
·基因组DNA荷载的遗传程序,在染色体上的构建方式和操作规则;
·染色体(质)在间期核和发育中的动态结构与基因的功能活动;
·染色质结构的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酸化、异染色质化)与基因表达程序的组编和重组编(精、卵细胞的“印迹”、分化和去分化、全能性的改变和恢复);
·细胞发育、分化的信号分子和信号传递通路,以及细胞内各种信号通路(生长、分化、凋亡、衰老和癌变等)的整合。
(二)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
高等动物的构造和功能无论如何复杂,其发育的基本环节仍可归为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发育过程的特点是按严格时空秩序进行的一连串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因果锁链。而细胞生长、分化的基础是细胞专一的基因的表达调控。自80年代在果蝇上发现发育的“主开关”基因(同源框基因)以来,对遗传如何控制发育的问题已取得很大进展。发育研究既是生物学问题,又是医学和农业问题。对于生育控制、畸胎和肿瘤发生及组织再生以及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意义。
·细胞周期和生长的调控;
·精子和卵的发生、成熟、受精、着床的分子机制和基因控制;
·图式形成、形态发生、诱导作用和器官发生的基因控制;
·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和定向分化的诱导;
·植物发育(育性、形态发生和株形等)的分子机制和基因控制。
(三)生物防御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由于医学和生物学上的重要性,哺乳动物和人的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已有很深入的研究,分子和细胞免疫已成为目前生物学前沿的热点。植物对病毒、真菌和昆虫等有害生物的侵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御能力。但目前国际上对植物防御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基础的研究还很初步,缺乏系统的了解。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对植物保护和抗性育种等农业问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免疫细胞的发育、凋亡和调控;
·新的功能性免疫分子及其受体(包括分化抗原、粘附分子、细胞因子、拮抗因子等);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基础研究;
·植物防御系统;外源分子的识别,信号传递通路和防御分子;
·防御基因(抗病毒,抗真菌等)的分离和抗性育种的基础研究。
(5)脑研究
脑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研究的前沿和主要趋势是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对脑功能和疾病进行综合研究,并从脑的发育过程了解脑的构造原理。脑影象学技术(PET、fMRI等)能实时显示脑功能活动各部位间的时空关系,对从整体上了解脑功能活动也有重要作用。
·视觉、痛觉、神经信息传递、加工、整合及调控;
·脑功能活动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包括突触可塑性的分子基础,各种脑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谱等;
·脑的发育和老化;中枢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神经元的变性和凋亡;
·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记亿、语言、行为)的脑机制及其影象学研究;
·脑复杂性的计算生物学、建模及脑功能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6)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涉及人类生存的环境,第二涉及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重点研究领域是:
·我国动植物和微生物基础资料和数据的采集和编研;
·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基础;
·极端环境下生物物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适应机理;
·我国濒危动植物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种质库、DNA库和DNA文库的建立和长期保存的科学问题。
(7)生命起源和进化
生命起源和进化是哲学和生物学共同关心的大问题。目前正在兴起的进化发育生物学对各门典型动植物的基因组和发育机制的比较研究将阐明形体结构图式和形态进化机制,微进化与巨进化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促进遗传、发育和进化的理论综合。
·前生命化学进化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共起源;
·真核细胞起源问题;
·动、植物形态发育的分子机制与形态进化;
·基因组进化机制和规律;
·动、植物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
·进化过程和机制——进化论的研究。
三、农学
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动植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植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动植物育种的一次新的革命正在到来。根据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世界粮农组织的预测,21世纪全球农业的90%品种将通过分子育种手段育成,而品种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超过50%。
80年代兴起了对作物——土壤系统的水肥运行的作用机理及其调控的研究。国际土壤学会将“优化水分养分循环,减少水肥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列为重要基础研究领域。近年来,人们已开始研究营养素对特异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表达各环节的作用。研究营养对基因表达作用是当今动植物营养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
病原茵的致病机理和植物抗病机理的研究是植物保护研究中的一大特点,近年有关防卫体系的研究集中在防卫基因的表达调控上。对害虫致害成灾规律及其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昆虫化学生态学、迁飞轨迹、抗药性、种型分化、害虫与寄主互作及虫灾的生态调控等方面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在动物方面,由于病原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动物疫病防治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美、欧、日等发达国家70年代末就将病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放在兽医科学研究的首要位置。
土地资源生产能力持续利用研究是90年代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开展起来的。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核心是现代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研究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方面,国际上非常重视选择可对比类型进行长期定位观测。
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农业科技的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基本上还是食物短缺时期确定的,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因此,在建立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对农业科技的方向和重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的同时,确定我国二十一世纪基础农学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革命,是关系到我国下个世纪十六亿人吃饭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针对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食物安全以及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主要目标,增强我国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后劲,使我国农业基础科学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的基础农学学科前沿主要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随着现代遗传学和信息论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将促进以DNA全序列测定为主的基因组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基因组水平上,以特定生命活动为目标,深入探讨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信息网络与传递等重要生命科学问题将成为基础农学学科新的前沿和热点。
基础农学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标记、分离、克隆与生殖发育相关的重要产量性状基因、重要品质性状基因以及与抗逆相关的功能基因,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型动植物品种(系);
·研究动植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代谢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动植物病虫害防御技术体系;
·研究不同农、林、牧、渔业生态区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解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原理与途径;
优先发晨领域:
·动植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
·动植物杂交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动植物高产、优质、抗逆和养分高效利用的遗传学基础;
·动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
·作物抗逆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
·植物病虫害致害性变异与寄主防卫的分子机制;
·重要疫病病原致病性演化的分子机制和宿主免疫机理;
·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系统模型及优化治理;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大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四、医学
近几个世纪以来,基础医学的发展不断由现象向本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但是,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了解人体这一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不仅需要“分析”,而且需要“综合”。在认识论上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协调统一,在研究实践中实现宏观生命活动和微观分子活动的统一。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学科交叉。不仅要有基础医学中各分支学科的交叉,也要有基础医学与中医药学的交叉,更要有基础医学与生物学、心理学乃至数、理、化、天、地等学科的交叉。正是这种分析与综合一致的思维和学科间的渗透交叉推动着基础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病、创伤和消化系统疾病等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有关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从健康状态到疾病的过程往往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综合事件。在研究中应该从分子、细胞、整体调节和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四个水平的进展作为学科前沿。为寻找新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另外,机体正常结构、功能(健康状态)的维持与调节机制也是未来医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医学发展举世瞩目,平均预期寿命已从35岁增至69岁。自50年代以来,从沙眼病毒分离到针刺镇痛,从多型肝炎病毒克隆到疾病基因组学研究,无一不浸透着我国基础医学工作者的心血。我国每年医药卫生方面在国际刊物上的论文已从1994年的854篇上升到1998年1321篇.国内论文由20288篇上升到29660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仅基础医学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者已超百人,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者近900人次。这表明我国的医学研究已初步具备冲击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如能充分利用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疾病谱广,天然药物丰富等优势,我国医学研究在21世纪的腾飞指日可待。但不可否认,我国医学研究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随着发达国家在本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这种差距可能还会加大。
前沿与学科发展优先领域
(一)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干预措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重要功能基因与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的研究;
·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和蛋白、多防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基因治疗及组织工程等高新技术在重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的建系及分化。
(二)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系统在健康状态维持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神经损伤与功能紊乱的病理机理及干预措施;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学与诊断、治疗技术区;
·重要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及其在免疫耐受与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
·新型免疫调节分子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三)自然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致病机理
·重耍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致病机理相关的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新病原体致病机理与干预措施;
·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病机理及监测、预防与诊治技术;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四)药物在分子、细胞与整体调节水平的作用机理
·药物基因组与蛋白组学研究;
·以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为靶点的创新药物研究;
·多糖、类脂、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新的内源性活性物质的药理学研究。
(五)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的发展研究
·中医学理论在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草药复方活性成份的药理学研究。
五、生物技术
本世纪70年代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两项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的技术突破,一个是重组DNA技术,一个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这两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生物技术群及新兴产业。
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作为高效益、高风险的新兴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正在猛烈的冲击着世界经济,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技术本身可以发展成为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时可通过提供源头技术和产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
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从1992年起接连发表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等发展战略报告和蓝皮书。世界生物技术本身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生物技术在经历了第一次浪潮(医药和保健领域)后,迎来了第二次浪潮,即重点发展:(1)农业生物技术;(2)环境生物技术;(3)生物制造和生物处理工艺及能源研究;(4)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目前生物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农业食品、医药卫生、化工环保、生物资源、能源和海洋开发等各个领域,显示了它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品、健康、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巨大作用和市场潜力。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大约为5-10年。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已在两系法杂交稻、抗虫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人血液代用品、人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农作物组织培养和基因转移、家畜胚胎分隔和试管牛、羊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具备与世界发达国家整体竞争与抗衡的能力。
但是,我国生物技术产品缺乏创新,基本属于仿制,极易丧失发展后劲。例如,仿制一个国外专利新药,外方获得索取1-10亿美元的赔款;而即使买到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证,也至少需要500-600万美元。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抢占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制高点。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挑战。更好地参与新世纪激烈的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必须大力发展关键的生物技术,如,
(1)基因组学技术;
(2)生物信息技术;
(3)基因克隆、重组、表达技术;
(4)动植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5)生物芯片技术、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和生物传感器的基础研究;
(6)人工组织与器官研制技术。
并带动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六、结语
生命科学由于其对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向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和各种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并提出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对人类生存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键的意义,成为我国赖以实行可持续发展国策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科学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也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比如基因武器将可能对人类造成不堪设想的危害。生命科学的进步也向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的交叉,产生的智能科学和技术,将在下世纪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生物技术作为我国生命科学已具有较好基础,在一些学科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各种原因,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总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不加以重视,这个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在这跨世纪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把握科学发展的脉络,正确制订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在此总体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培植新兴领域和生长点,合理部署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科学共同体的合作与竞争,以求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我国生命科学有大的起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总之,在这生命科学世纪的前夜,国家之间,公司之间,还有公共研究单位与私营公司之间,围绕生物学前沿领域和关键生物技术的激竞争已经显露出来。今后,随着生命科学世纪的到来,竞争必定会更加激烈。竞争将集中在人才的竞争、R&D投入的竞争、还有生物资源(尤其是遗传资源)的竞争。建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我国在生命科学世纪的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如下一些具体的建议:
(1)基本科学资料的积累、整理和现代化管理;
(2)制定全国基因组研究和应用的整体规划并加强领导;
(3)建立农业重大科学工程中心;
(4)保护医学资源和建立支持条件平台;
(5)加快建立生物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6)加强生物安全性的研究与管理。
标签:生物技术论文; 生命科学论文; 基因组论文; 生物科学论文;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科学论文; 细胞分化论文; 蛋白质结构论文; 结构生物学论文; 基因结构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