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变电站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其运行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在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中,主要包括三种模式:监控管理区域化管理模式、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管理模式、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管理模式。通过相关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且在进行集控运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相关事项进行注意,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进行了集控运行管理,实现了变电站运行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且阐述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可持续性。
1 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
1.1 监控管理区域化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将监控与调度实现一体化,并且在调度中设立监控,由相应的监控人员对监控范围进行有效的调度,调度人员展开一定的监控,因此,在运用此种管理模式的时候,工作人员主要就是进行操作与巡视。在运用此种管理模式的时候,可以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的利用,并且达到监控与调度的统一,有效减少异常与事故处理的时间。
1.2 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就是指变电站值班人员必须做好所有工作,并且在开展监控、巡视、调度、异常处理等工作的时候,还要对工作环境进行相应的维护。在应用此种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值班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其相应的工作比较复杂,只适合应用在很少的变电站中。
1.3 监控与操作分设化管理模式
现阶段,此种管理模式是我国变电站中运用最普遍的,其主要就是在具备良好设备与技术的情况下进行运用。通过对集控中心的统一建设,实现对全部变电站展开远程实时监控的效果,并且在监控过程中,充分发挥操作职能与联系职能,采取区域配置方式,对变电站运行展开操作,就近展开操作、巡视、异常处理等工作。
2 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监控主站系统与信号分类
监控主站系统是集控中心的核心,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处理显示终端与中心,所以,需要比较广的适用范围,相应的配置也要灵活,具备先进、实用、可靠、方便的特点,可以实现集控系统的可靠操作、实时监控、稳定运行。在监控过程中,最难控制的问题就是监控信号的规范性,因为需要监控的变电站数量比较多,相应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尤其是在异常状况下,大部分信息根本就来不及处理,就进入了历史数据库。因此,一定要对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分层与规范整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促进相关工作的全面展开。在规范信号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分类方式:一是,告知信号。这种信号只是作为监控人员普遍知道的信号,不用进行太多的注意,比如,远方操作把手位置信号、一次设备位置信号等。二是,异常信号。这种信号就是设备或者保护装置出现了问题,需要监控人员进行注意,并且进行及时的处理,比如,测控装置异常、打压超时、保护装置异常、过负荷、小电流接地、控制回路断线等。三是,事故信号。这种信号就是变电站出现了跳闸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汇报,并且进行有效的调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比如,烟雾报警装置动作、跳闸保护动作、自动装置动作、重合闸动作等。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规范,能够减少监控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压力。
2.2 变电站接入与调试
集控中心的组建与变电站的接入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且分化目标,进行长期的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组建集控中心,对于原无人值班变电站而言,可以直接接入监控中心;对于新建变电站而言,可以在投运之前进行接入,之后结合电力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水平,实施相应的计划,将其分散接入变电站中。因为对供电可靠性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可能在接入调试时,进行全面的停电,所以,可以采取以下调试方式实现:一是,安全措施。脱开全部的遥控压板,将开关的远方设置切换为就地位置,对开关进行遥控实验。二是,遥信调试。通常情况下,110kV及以上保护、测控装置均是分开的,可以利用测控装置输入端的遥信短接方式和当地监控机进行遥信点号的核对;35kV及以下保护、测控装置均是一体化设置的,需要进行停电申请,之后核对相应的遥信点号。三是,遥控调试。通常情况下,对于110kV及以上测控装置而言,需要在其面板上进行遥控点号的核对;对于35kV及以下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而言,需要利用合格高内阻万用表,对遥控压板上的遥控脉冲遥控点号进行核对。
2.3 调度模式转变
目前,各级调度范围内的命令均是由调度值班人员进行下达的,在进行无人值班以后,相应的调度方式与受理模式也要进行一定的转变。变电站正常操作令可以先向集控中心下达调度预令,集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将预令下达到操作人员,由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并且在预令规定时间内到达操作地点,如果操作人员具有足够的操作时间的时候,可以和有关调度进行直接的联系,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集控中心值班人员进行联系,由该值班人员和调度进行联系,并且对相关的调令进行转发。在出现事故的时候,可以由集控中心进行故障信息的汇报与调度,并且通知操作人员赶赴现场展开相应的检查,在操作人员达到现场之后可以和有关调度进行直接的联系。
2.4 规章制度制定
在分工制度方面,一定要明确集控中心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职责与分工,避免存在着一些模糊职责概念,保证各司其职,降低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可以各自完成自己的分工与职责。在值班制度方面,可以结合集控中心与操作人员的地理位置,采取一些值班人员白班制,强化工作繁忙阶段的值班力量,同时改善三班倒的值班模式,调动工作人员值班的积极性,提高值班时效性,减少强制性无工作值班时间,增强工作人员的值班效率。比如,集控中心每班六人,白班工作繁忙阶段可以适当增加1-3人,这样加上正副值班班长,就是可以达到9-11人,完全可以满足监控、新站接入、传动等工作的需求。
2.5 加强专业化管理
一般均是少数人员管理多个变电站,应聘一些专业企业进行站内繁杂事务的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值班人员的值班集中度。操作人员主要负责机械设备的巡视、操作、事故处理、正常维护等工作,其它一些比如,卫生清洁、照明、资产统计、绿化、消防、门卫、车辆管理等工作,均是交由相关的专业企业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实现工作的有效分类,并且可以统一标准,展开统一管理,也可以让操作人员从繁杂的非生产性工作中脱离出来,在生产类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变电站运行的高效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的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其相应的运行管理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应的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在对变电站集控运行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管理模式的运用,结合变电站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注意相关问题,保证管理模式运用的有效性,实现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而实现电力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管理模式改进的探究[J]. 苏平,辛小瑜,肖文,张舒丽. 电子制作. 2017(07)
[2]提高变电站监控信息规范率[J]. 曹娜,房艺丹,徐志静. 电工电气. 2017(02)
[3]变电站监控信息接入自动验收方法探索[J]. 高翔,罗俊,仲梓维. 电力与能源. 2017(03)
[4]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规范化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 张婷,吕晓平,石菊增,郭伟琪,吕艺,吴翠娟. 电子测试. 2017(16)
[5]变电站监控信息流管控机制的构建[J]. 林昭. 机电信息. 2017(27)
论文作者:侯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变电站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操作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信号论文; 中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