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教育论文_邓合欢

如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教育论文_邓合欢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沥林镇英光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学生怎么都这么难教育,”“学生的品德及行为习惯怎么越来越差。”我们做老师不应该只仅仅是“疑惑和慨叹” ,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特别是对那些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过错的学生,我们应尽快尽早地对他们的不良品德进行纠正,虽然这些现象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

品德不良的学生绝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纠正过来的。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一、走近学生的心灵,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

品德不良的学生十分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对人有戒心,有敌意,往往会认为教师对自己有偏见,厌恶自己。因此,他会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抱着沉默、躲避甚至怨恨的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批评和帮助。这时,作为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真诚地关心他们,建立双方的信任感,使他们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可以倾诉的对象。只有这样,这些学生才能坦露自己的心迹,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效地进行转化。譬如:我所教班级的一个学生,他经常偷吃别人的东西,经我发现后,我并没有在班上批评他。只是私下与他交流,得知他家庭贫穷,每个月的伙食费很少,肚子经常吃不饱饭。我就及时家访,说服学生的父母在孩子读书期间,要注意子女的身体发育,增加必要的伙食费,并且自己对他每期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的感召之下,这位学生彻底改变了这种习惯,后来成为一名海军,并多次与我电话联系,感谢老师的教诲。

其次,“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我们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增强学生的是非感。

品行不良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开始,由于对“是非”、“善恶”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在他们做出许多不道德行为时,意识不到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危害,特别是他们此时不能产生一种正确的情感体验,去制止不道德的动机,犯错不内疚、不后悔,甚至潜意识中肯定自己的做法,引以为自豪,从而一错再错,因而教师有责任,也必须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但空洞的说教无济于事,必须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从看似简单的小道理说起,小道理包括:1、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明确起码的社会道德标准;2、用“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办法,分析不道德行为对人对己的危害,特别是对社会的危害,帮助他们恢复道德理智;3、结合身边榜样,教育他们增加他们改过自新的信心,这恐怕是他们放弃不良行为的第一阶梯。比如,有的学生把对不良行为保持沉默看成是维护朋友间的“忠诚”;把破坏纪律,出风头当作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做坏事,看作是“见义勇为”。针对学生这些内心冲突,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揭示其实质,使他们看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危害性,从而消除其道德认识上的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加强正确的道德引导,传递正确的道德信息,通过课内外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收,从而转变原有不良道德认识的态度,达到其自我纠正的目的。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班会课进行改革,把每周一次简单说教的班会课变成“一个四”活动课,即一个月一次主题班会,一次辩论会,一次演讲比赛,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在辩论中得到升华,在演讲中得到提高,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中得到强化。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品行不良的学生一般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学生都看不起自己,往往用怀疑或粗暴无理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情境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以“用心去爱”的精神,主动改善与品行不良学生之间的关系,关切、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就逐渐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道德情感。其次,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仅靠教师、家长还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靠自我监督和集体监督相结合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集体荣誉感,它是推动学生团结互助创立业绩的动力,也是克服个人缺点的内在动力。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如:健全检查评比制度,利用图表显示、数据统计、总结讲评等形式。通过监督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感到周围人对他们的关怀,创造、提供让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搭建表现他们各方面智能的平台,使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变化,激发他们改变不良品行的决心。

四、创设逆境磨练学生,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学生的不良品行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内部错误观念的支配,另一方面也总是由一定的外部诱因所引起。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某些外界诱因还可能引起他们重犯过错。因此,在矫正不良品行时,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彻底改变曾长期作用于他们身上的种种客观因素,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断绝不良的人际交往,开展劳动教育、勤俭教育、挫折教育、忧患教育、意志磨练教育等等。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如开展竞技比赛、爬山、义务劳动、夏令营等,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到工厂、市场、车站、河畔、田野去体验,去锻炼意志,磨炼毅力,增长才干;其次要加强他们的文化学习,从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感受;再次要丰富文娱活动,如“六一”文艺汇演、庆祝元旦活动等,使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中得到熏陶,从而增强抵抗诱惑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矫正不良品行,并在锻炼意志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新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家校紧密联系,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

学校、老师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很多家庭都只是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校沟通不够。孩子向家长反映在校表现时,常常出于本能会对老师的话或要求选取对自己有利的内容进行扩大,不利的内容进行缩小或隐瞒。作为家长应主动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现,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切磋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要善于发现孩子不良品行形成的苗头,以免错过教育契机。如我校开通的 “校讯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到校情况,学生的性格弱点等等都及时的用短信通知家长。针对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总之,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各种因素影响下经过长期的错误认识、体验、实践形成的。这些学生不可能出现有朝一日恍然大悟。矫正教育要比塑造教育更艰巨、更困难,塑造好行为要靠长时期反复巩固才能形成,矫正教育更不是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就能生效的,因此,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教师还要耐心地关心和帮助学生,使学生进一步得到改过自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牛超. 矫正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J/OL]. 华夏教师,2017,(10):83-84

[2]骆金顺. 对小学生不良行为引导与纠正的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6):16-17.

论文作者:邓合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如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教育论文_邓合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