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转窑单筒冷却机支承装置中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付亚为[1](2017)在《回转窑托轮运转中的修复磨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冶金等行业大量运用回转窑、滚筒冷却机、回转式烘干机等来煅烧、冷却和干燥原材料。回转机械主体主要由筒体、轮带和托轮组成,托轮通过轮带对筒体起支承作用。在水泥回转窑生产中,托轮工作面的圆柱度直接影响回转窑设备的正常运转。窑长期运行后,轮带与托轮表面常出现凸凹不平磨损,会防碍窑筒体的正常上行与下行移动,严重时将导致托轮轴端面的摩擦高温、轴瓦发热而损毁,引起突然停窑事故。因此及时修复托轮表面,对保证窑正常生产,提高窑运转率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托轮在线修复加工的各种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砂带磨削修复加工方案,进行了托轮在线修复磨机设备初步设计研究,其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砂带磨机总体方案,它主要包括砂带磨削装置、移动工作台、轴向和径向导轨座、倾斜调整机构、垂直升降台。首先分析砂带磨削的特点,确定其机构设计参数,选型驱动电机类型及高速轴承结构;选择砂带类型;设计砂带空间位置的调整机构。选用纵向导轨和横向滑台装置。建立磨机的三维模型,用软件对磨机重要结构做了应力变形分析。(2)设计一种回转体直径测量装置,实现托轮磨削过程实时直径测量,为磨机轴向导轨的精确调整提供数据。(3)选择具有数控系统的重载导轨、平移台及伺服电机,实现磨机加工的程序控制自动化。(4)研究托轮旋转轴线与磨机安装位置的在线测量方法,调整磨机纵向导轨与被磨削托轮轴线在空间位置平行,保证磨机位置准确安装。
许宁,许玥,查文炜[2](2011)在《4000t/d单筒冷却机托轮和托轮轴设计及配合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单筒冷却机的支承装置中的托轮、托轮轴进行了设计,并建立了托轮、托轮轴配合的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接触有限元分析和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确定了最佳的过盈配合形式,为托轮和托轮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黄凯[3](2010)在《回转窑运行状态巡检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回转窑是建材、冶金、化工、矿物加工和环保等许多行业中相应企业生产的核心设备。一次停窑事故将引起整个生产流程的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回转窑出现故障后的维修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事后维修为主。对于大型的回转窑,这种维修方式效率低、经济性差,并且在大修时还需要停窑,这既影响生产又不利于设备的健康运行。通过建立回转窑运行状态巡检系统,对其一些重要运行参数进行定期检测,以达到及时预防故障,提高回转窑的运行能力和产品质量的目的。本论文首先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回转窑检测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回转窑巡检系统所检测的运行参数,即回转窑筒体中心线、托轮直径、轮带直径、轮带间隙、大齿圈偏摆、筒体偏摆,并详细阐述了各个运行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论文基于C8051F040单片机、SQL server和LabVIEW,对回转窑运行状态巡检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同时对其主要部分,即传感器层、下位机软硬件和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传感器层,对比目前的传感器类型,根据回转窑待巡检的参数类型,考虑硬件运行环境,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置,同时以筒体中心线测点传感器为例,设计了传感器支架。对于下位机硬件,以C8051F040单片机为平台,对下位机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各功能模块设计,其中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外部存储器模块、JTAG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对于下位机软件,设计了巡检指令和采集的数据存放格式,对下位机软件进行整体设计和各功能程序设计,包括C8051F040初始化程序、液晶显示程序、数据采集程序、串口通讯程序、USB通讯程序。对于上位机软件,首先介绍了软件的LabVIEW开发环境,之后阐述了LabVIEW与数据库的链接方式;最后对上位机软件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包括系统菜单模块、通讯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显示和报警模块。回转窑运行状态巡检系统能够通过下位机定期地对回转窑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提高了下位机的可靠性,同时上位机能够对回转窑用户、设备和检测数据进行管理,以LabVIEW图形化输出,这样使对回转窑的管理系统化,能够对回转窑长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制定维护和维修计划,有利于回转窑长期安全、健康地运行。
李洪刚[4](2010)在《氧化铝熟料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开发及其工艺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减排成为各生产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烧结法氧化铝生产中的氧化熟料生产工艺由于能耗高、排放大,其生产中如何节能减排成为国内烧结法氧化铝生产企业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将原有冷却水泥熟料的篦冷机改造为适合氧化铝熟料冷却的篦冷机。篦冷机低温段产生的多余热风通过新型布袋除尘器,然后利用合适的换热设备回收除尘后热风的热能。主要进行的研究及得到的成果如下:1、基于篦冷机的工作原理和氧化铝熟料的特性,确定了氧化铝熟料冷却用篦冷机的主要参数;研究了高阻尼篦板的工作原理,使用了高阻尼篦板;确定了新一代篦床的供风方式及特点;分析了篦床运动时产生冲击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2、基于布袋除尘器的特点,研究了氧化铝熟料生产中使用布袋除尘器的可行性,针对该项目流程确定了布袋除尘器的滤袋材料;提出了袋除尘器合理的清灰方式。3、基于项目中的热风条件和公司生产状况,提出了两个余热回收的工艺。结合现有成熟的流体降温设备特点,研究出了能够降低生料浆水分的蒸发塔;为了得到产品洗涤用热水,应用了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风余热的回收。经过该项目的研究,使氧化铝熟料得到了更有效的冷却,同时提供的热风的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达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
曹卫,倪文龙[5](2009)在《500t/d油页岩提油装备回转冷却机托轮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托轮装置是回转冷却机的关键部分,用于支撑回转冷却机的筒体。并对筒体起定位作用,使其和轮带能在托轮上平缓地运转。文中设计一种500t/d回转冷却机托轮装置,采用双支撑托轮结构,托轮选用滚动轴承支撑,能较好地保证冷却机安全可靠地运行。
吴建雄[6](2009)在《油页岩提油装备回转冷却机支撑与传动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支撑与传动装置是回转冷却机的关键部分,用于支撑回转冷却机的筒体并带动回转冷却机运转。文中设计了一种回转冷却机,采用双支撑托轮结构,托轮选用滚动轴承支撑。在筒体的后轮带处加挡轮来控制筒体的上下窜动。同时采用边缘传动的方式,选用调速电机和大齿圈与小齿轮啮合传动。
孙创成[7](2009)在《回转窑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回转窑是建材、冶金、化工、矿物加工和环保等许多行业中相应企业生产的核心设备。一次停窑事故将引起整个生产流程的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回转窑出现故障后的维修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事后维修为主。对于大型的回转窑,这种维修方式效率低、经济性差,并且在大修时还需要停窑,这既影响生产又不利于设备的健康运行。通过建立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对一些重要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达到及时预防故障,提高回转窑的运行能力和产品的质量的目的。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选择需要测量的参数、选择实时监测的测量方法、建立回转窑实时监测数据库和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四部分。首先,通过对回转窑结构和常见故障的分析,确定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为回转窑筒体中心线、轮带和托轮直径、筒体及大齿圈的偏摆、以及筒体上垫板与轮带之间的间隙。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回转窑筒体中心线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回转窑支承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采用回转中心测量法来测量回转窑筒体中心线。该方法的重点在于三个测点位置的选取,这三个测点均位于与轮带侧面距离为50~100mm的筒体上同一个截面的下部,其中两个测点和筒体理论中心的连线与筒体截面中心垂线之间夹角为40°,且分布在中心垂线的两侧,第三个测点选择在50°夹角的两点中的任意一点,传感器探头与筒体表面垂直。其它参数的测量选择目前已有的测量方法。第三,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中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建立了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的数据库(Monitor DB)。该数据库能对用户及员工信息、设备及传感器信息、采集的数据、经过特征提取后的数据以及报警和调窑指导进行有效的数据管理。最后,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能对存储在Monitor DB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并对测量的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从原始数据中获得用户所需要的筒体中心线、直径、间隙和偏摆等特征数据。为了能使用户显而易见的观察到测量的结果,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程序以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的形式显示给用户。此外,通过该应用程序还能完成对Monitor DB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高晶涛[8](2006)在《Fuller 609s-819s/809s-1019s篦冷机技术改造》文中研究指明Fuller 609s-819s/809s-1019s篦冷机为美国福勒公司80年代产品,由于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再加上该设备使用时间较长,熟料冷却效果较差,经常在二段出现红河,而且设备运率较低,故障频发,维修费用高,给生产带来很大制约。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技术改造,该论文从技术角度多方位的对富勒篦冷机的性能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造方案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该设备的篦板、活动梁、固定梁、篦板、传动装置等实施改造后可大幅提质、提产,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生产成本,可谓利处多多。
钱建荣,陈叙光,朱方平[9](2005)在《技改型φ3.2×52M预分解窑高产优质的实践和体会》文中研究指明技改型φ3.2×52M预分解窑平均日产一般为1200吨左右。兴宝龙公司经过一年的努力,使窑系统平均日产稳定在1500吨以上,正常运行时1600吨以上。本文从完善工艺、加强管理、优化操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实现高产优质的做法和体会,并对该窑型实现高产的机理和进一步挖潜提出了探索分析和尝试的可能性。
张吉晨,吴刚[10](2003)在《回转窑单筒冷却机支承装置中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回转窑单筒冷却机支承装置中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转窑单筒冷却机支承装置中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回转窑托轮运转中的修复磨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2.1 回转机械设备介绍 |
1.2.2 回转窑设备的一般结构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托轮修复技术现状 |
1.4.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回转窑托轮工作面修复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托轮工作面缺陷产生的原因 |
2.2 托轮的基本参数 |
2.3 托轮工作面修复方式的选择 |
2.4 托轮在线修复磨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
2.5 回转窑托轮在线修复磨机设备的整体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砂带磨削装置的设计及自动化控制 |
3.1 砂带磨削过程中的基础理论 |
3.1.1 砂带磨削运动 |
3.1.2 砂带磨削效率 |
3.1.3 砂带磨削速度 |
3.1.4 砂带磨削力 |
3.1.5 砂带磨削深度 |
3.2 砂带磨削装置工作形式的选择 |
3.3 砂带的选择 |
3.3.1 砂带的磨削寿命 |
3.3.2 砂带磨料的种类 |
3.3.3 砂带磨料的粒度 |
3.3.4 砂带参数的确定 |
3.4 砂带磨削装置的设计 |
3.4.1 砂带磨削装置电机的参数计算 |
3.4.2 砂带预紧力的设计 |
3.5 砂带磨削装置接触轮轴的设计与分析 |
3.6 回转窑托轮砂带磨削装置的三维模型 |
3.7 托轮磨机的自动化控制 |
3.7.1 托轮磨机自动化控制原理 |
3.7.2 设备导轨的类型及防护 |
3.7.3 设备导轨及运动控制器的选择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托轮在线直径测量装置设计 |
4.1 托轮在线直径测量仪器的要求和原理 |
4.2 托轮直径测量装置的结构设计 |
4.2.1 滚轮的设计 |
4.2.2 滚轮轴的设计 |
4.3 直径测量仪支承装置的设计 |
4.4 光电编码器的规格 |
4.5 其他配件的设计 |
4.5.1 防滑垫圈 |
4.5.2 光电编码器隔热装置 |
4.5.3 转向调整装置的设计 |
4.6 直径测量仪误差分析 |
4.6.1 光电编码器计数误差 |
4.6.2 滚轮设计误差 |
4.6.3 使用环境的改变误差 |
4.6.4 滚轮直径修正误差 |
4.6.5 总误差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磨机设备安装位置的测量与调整 |
5.1 托轮磨机设备的倾斜度调节 |
5.1.1 托轮磨机倾斜机构的结构设计 |
5.1.2 倾斜支撑板尺寸设计 |
5.2 磨机设备的位置调节装置 |
5.2.1 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装置 |
5.2.2 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装置 |
5.3 磨机设备及托轮轴线空间位置的测量与调整 |
5.3.1 测量托轮轴线空间位置的仪器精确度 |
5.3.2 磨机设备在水平面的位置测量和调整 |
5.3.3 磨机设备在垂直面的位置测量和调整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2)4000t/d单筒冷却机托轮和托轮轴设计及配合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托轮设计 |
1.1 托轮装置结构形式 |
1.2 托轮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参数设计 |
2 托轮轴设计 |
3 托轮、托轮轴过盈配合有限元分析 |
3.1 过盈配合的有限元特点 |
3.2 托轮和轴过盈配合的有限元模型 |
3.2.1 几何参数 |
3.2.2 模型简化及离散 |
3.2.3 约束及加载 |
3.3 结果分析 |
4 结论 |
(3)回转窑运行状态巡检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回转窑运行状态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二章 回转窑运行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2.1 回转窑结构及特点 |
2.2 回转窑各运行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2.2.1 筒体中心线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2.2.2 托轮与轮带直径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2.2.3 筒体与大齿圈偏摆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2.2.4 筒体与轮带间隙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巡检系统传感器层及下位机硬件设计 |
3.1 传感器层设计 |
3.1.1 传感器的选择 |
3.1.2 传感器的测点布置 |
3.1.3 传感器的支架设计 |
3.2 C8051F040单片机简介 |
3.3 下位机功能概述与总体设计 |
3.3.1 下位机功能概述 |
3.3.2 下位机总体设计 |
3.4 功能模块设计 |
3.4.1 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 |
3.4.2 液晶显示模块 |
3.4.3 通讯模块 |
3.4.4 其它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巡检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2 巡检系统指令的下达 |
4.3 下位机数据存放格式 |
4.4 软件整体设计 |
4.5 巡检系统下位机部分程序设计 |
4.5.1 C8051F040初始化程序 |
4.5.2 液晶显示LCD程序 |
4.5.3 数据采集程序 |
4.5.4 串口通讯程序 |
4.5.5 USB通讯程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巡检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5.1 LabVIEW简介 |
5.2 LabVIEW与数据库连接 |
5.2.1 数据库数据源的建立 |
5.2.2 LabVIEW访问数据库的方式 |
5.2.3 LabSQL访问数据库 |
5.3 上位机功能模块设计 |
5.3.1 应用程序菜单 |
5.3.2 用户管理模块 |
5.3.3 设备管理模块 |
5.3.4 特征提取模块 |
5.3.5 显示报警模块 |
5.3.6 通讯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一 巡检系统下位机部分程序 |
附录二 回转窑零部件管理操作界面 |
(4)氧化铝熟料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开发及其工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来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本课题来源 |
1.2.2 氧化铝的生产现状 |
1.2.3 烧结法氧化铝的熟料烧结过程 |
1.2.4 氧化铝熟料烧结过程中主要设备使用现状 |
1.2.5 氧化铝熟料的特性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篦冷机在氧化铝熟料冷却过程中的工艺研究 |
2.1 篦冷机工作原理研究 |
2.2 氧化铝熟料用篦冷机的技术研究 |
2.2.1 原始数据的设定 |
2.2.2 篦冷机篦床规格的设计 |
2.2.3 篦冷机篦板研究 |
2.2.4 篦床冲击问题的研究 |
2.3 分析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袋式除尘器的研究 |
3.1 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研究 |
3.2 袋式除尘器滤料的研究 |
3.2.1 使用条件对滤料的影响 |
3.2.2 滤料结构及材质 |
3.3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研究 |
3.3.1 常见的几种清灰方法 |
3.3.2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机理研究 |
3.3.3 布袋除尘器清灰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
3.4 讨论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烟气余热利用 |
4.1 混合换热器的应用研究 |
4.1.1 蒸发塔的结构 |
4.1.2 蒸发塔的研究 |
4.1.3 蒸发塔使用注意事项 |
4.1.4 蒸发塔小型试验分析 |
4.2 间壁式换热器应用研究 |
4.2.1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 |
4.2.2 板式换热器的研究 |
4.2.3 板式换热器使用注意事项 |
4.3 讨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5)500t/d油页岩提油装备回转冷却机托轮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设计内容 |
2.1 托轮及其轴承结构方案的设计 |
2.2 托轮的设计[3] |
2.2.1 托轮直径Dt |
2.2.2 托轮宽度Bt |
2.2.3 托轮的结构和尺寸 |
2.2.4 托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
2.3 托轮轴的设计 |
2.3.1 选择托轮轴的材料 |
2.3.2 初步计算托轮轴的轴径 |
2.3.3 托轮轴的结构设计 |
2.3.4 轴的强度校核 |
3 结论 |
(7)回转窑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回转窑筒体中心线检测的研究现状 |
1.2.2 回转窑轮带间隙检测的研究现状 |
1.2.3 回转窑轮带和托轮直径检测的研究现状 |
1.2.4 回转窑筒体和大齿圈偏摆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回转窑结构及机械故障分析 |
2.1 回转窑结构组成及特点 |
2.2 回转窑机械故障分析 |
2.3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测量参数的选择 |
第3章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测量原理及方法 |
3.1 筒体中心线测量原理及方法 |
3.1.1 筒体中心线测量原理 |
3.1.2 回转窑支承处筒体有限元分析 |
3.1.3 筒体中心线测量方法 |
3.2 其它运行参数测量原理及方法 |
3.2.1 托轮与轮带直径测量原理及方法 |
3.2.2 筒体与大齿圈偏摆测量原理及方法 |
3.2.3 筒体与轮带间隙测量原理及方法 |
第4章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及数据库设计概述 |
4.2 需求分析 |
4.2.1 数据库开发背景 |
4.2.2 分析反馈信息 |
4.2.3 任务描述和设计目标的确定 |
4.2.4 各子系统的功能分析及数据流图 |
4.3 概念结构设计 |
4.4 逻辑结构设计 |
4.5 物理结构设计 |
4.6 数据库实施 |
4.7 其它设计 |
4.7.1 安全设计 |
4.7.2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
第5章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1 LabVIEW语言简介 |
5.2 LabVIEW与数据库的连接 |
5.2.1 LabVIEW访问数据库的方式 |
5.2.2 LabSQL的安装与配置 |
5.2.3 LabSQL的功能 |
5.3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应用程序主Ⅵ的设计 |
5.3.1 运行时菜单设计 |
5.3.2 应用程序的初始化 |
5.4 用户、设备以及传感器信息管理的设计 |
5.4.1 用户登录子模块的设计 |
5.4.2 员工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5.4.3 其它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5.5 特征数据提取及显示的设计 |
5.5.1 特征数据提取子模块的设计 |
5.5.2 特征数据显示子模块的设计 |
5.6 其它设计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一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数据库部分逻辑结构表 |
附录二 回转窑实时监测系统应用程序界面 |
(8)Fuller 609s-819s/809s-1019s篦冷机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篦冷机概述 |
§1.3 目前国内外熟料冷却机的发展情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 论文试验方法 |
第二章 国产FULLER篦冷机在新型干法生产线中的应用技术 |
§2.1 引言 |
§2.2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对篦冷机的要求 |
§2.3 富勒篦冷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
§2.4 富勒篦冷机的技术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产FULLER篦冷机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与维护 |
§3.1 引言 |
§3.2 料层和风机的控制 |
§3.3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对第二代富勒篦冷机技术改造方案 |
§4.1 引言 |
§4.2 篦板的改造 |
§4.3 活动梁与固定梁的改造 |
§4.4 传动装置的改造 |
§4.5 供风系统及篦下室改造 |
§4.6 篦冷机安装与调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5.1 论文总结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回转窑单筒冷却机支承装置中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回转窑托轮运转中的修复磨机设计研究[D]. 付亚为.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2]4000t/d单筒冷却机托轮和托轮轴设计及配合有限元分析[J]. 许宁,许玥,查文炜. 福建建材, 2011(04)
- [3]回转窑运行状态巡检系统研究[D]. 黄凯.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4]氧化铝熟料冷却及余热回收设备开发及其工艺特性研究[D]. 李洪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04)
- [5]500t/d油页岩提油装备回转冷却机托轮装置的设计[J]. 曹卫,倪文龙. 机械工程师, 2009(12)
- [6]油页岩提油装备回转冷却机支撑与传动装置的设计[J]. 吴建雄. 机械工程师, 2009(07)
- [7]回转窑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研究[D]. 孙创成.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8]Fuller 609s-819s/809s-1019s篦冷机技术改造[D]. 高晶涛. 长春理工大学, 2006(03)
- [9]技改型φ3.2×52M预分解窑高产优质的实践和体会[A]. 钱建荣,陈叙光,朱方平. 2005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5
- [10]回转窑单筒冷却机支承装置中滚动轴承的设计与实践[J]. 张吉晨,吴刚. 水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