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课堂讨论论文_周益香

组织课堂讨论论文_周益香

摘要:课堂讨论是实施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是问题提出后,我们就挑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当个别同学的问题得到肯定后,就此刹车,用个别同学的答案代替了大多数同学的想法;或者说虽有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缺少一定的思考,学生还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思维混乱,没有深度;也不会倾听、不关注其他同学的发言。而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在课堂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的前提下,参与讨论的所有成员利用可靠的知识,针对某一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严谨思维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选择讨论方式,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笔者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三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讨论内容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恰当的讨论形式,要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言、有所获。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时,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交流,探究其计算方法。这难度较大,适宜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报告单,然后提出要求:1.拼一拼。要求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12个小正方体不一定全部用完),看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体,看哪组拼的种类多。2.数一数。如果每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你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长、宽、高又分别是多少?请把有关数据填在学习报告单上。(3)议一议。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讨论,发现了拼成的每个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讨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讨论内容,把握讨论时机

课堂讨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拿来讨论,讨论的内容值得商榷。1.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争执,有必要进行讨论,以正清源。通过讨论能使学生的观点由分散到统一,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到认识的升华。2.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者可以考虑是否进行讨论,因为讨论这一教学形式本身就具有集体智慧来解决难题的优势。3.讨论的内容既要有一定的价值,又要使学生学生能够接受。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同样重要。遇到疑难问题时展开讨论,能够使讨论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彼此启发,集思广益,从而深化认识,顺利解决问题。为此,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不断要求教师精熟教材,还要求教师要体察“生”情,对学生渴求明白的问题灵活开展课堂讨论,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类比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习2~5的乘法口诀后,6~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讨论学习方法。小组可先一起复习前面学口诀的过程,然后按“看图(或操作学具)列乘法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四大步骤,开展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笔者肯定学生的三种不同的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由此可见,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一道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和教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教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是5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你说等于1,我说等于2,偏偏不说“等于1”或“等于2”的理由,成“顶牛”之势,失去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 因此,我们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合理地开展探讨,讨论活动,以便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六、及时给学生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评价是教师的课堂艺术,更是教师的美德,教师在讨论这一环节,既要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要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勇气,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因此,教师要用肯定、赞许的言辞情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发表看法,并及时、恰当地给予学生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好比催化剂,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激活,使讨论渐趋热烈,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从而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只有注重对学生讨论进行发展性的评价,才能使发言“后继有人”,讨论才会“轰轰烈烈”。

总之,数学课堂讨论是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艺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遵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才能把好讨论的脉。如何让数学课堂讨论活动有效地开展,将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挑战,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地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课堂讨论真正成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岚皋城关小学 725400)

论文作者:周益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组织课堂讨论论文_周益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