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俊生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俊生

马俊生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研究

一、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据调查,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上中职是来学习技术的,语文基础课学好与否无关紧要。”加上学生经过三年初中应试教育的挫败,可以说对语文更是不重视。基于这些原因,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效率极低。课堂上,能认真听课的只是少数同学,多数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作业敷衍了事,一些学生甚至旁若无人地讲话、玩手机、吃东西。在一些男生偏多的班级,夏季时课堂上睡倒一片。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不得不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自己唱“独角戏”,减少双边活动,尽快把知识点讲完。这样的课,学生和教师都上得苦不堪言。在这种现状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扭转这种局面。

二、情境教学法的涵义及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能直接激发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轻、消除成绩差的心理压力。它符合中职语文教学“实用为主”的原则,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作为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让中职生多参与、多实践,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他们则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教师动情、引情,学生才能入情、抒情,课堂才会饱含情味。由此,中职生就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我想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1.多媒体辅助,身临其境

多媒体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在进行《长城》教学时,笔者首先播放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及视频《长城风光》,从听觉和视觉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授新课创设情景氛围。打出“昭君出塞”和“苏武牧羊”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凄婉的历史”的认识。播出长城龙腾虎跃、气象万千的图片,则让学生深深体会唯有克服困难,登上长城,才能欣赏到长城十分壮观的景色,从而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为了让学生感受“开放的长城”,播放中外游人登长城图片。分析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说出有关长城的谚语和商品,并播放有关“长城”的商品图片,让学生认识“长城”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紧密联系,也增加了有关长城的知识积累。

2.课堂诵读,以声传情

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我们在朗诵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在朗朗吟诵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享受美的熏陶,形成语感,培养想象力。

诵读过程主要包括:初读,以声悟情;再读,以情带声;后读,以声传情。以《雪花和樱花》为例,初读,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画面:漫天雪花飞舞,一树树红色的樱花热烈的开放。雪花落在了樱花上,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彼此的态度如何?结局如何?再读,引导学生读时尽量读出雪花冰冷而凶狠的语气和樱花善意热情的语气。后读,加强点拨,教师先示范读,然后指导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有声语言呈现主体变化态势。如找出重音“热情”、“冷酷”“融化”等,标记停顿,雪花的语言用较快、稍重的语气读,樱花的语言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读,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这样,学生诵读中体会了“学会关爱他人”的主题。学生在模仿与实践中掌握诵读的技巧,学会以声传情。

3.提问题,创设探究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如何巧妙地通过问题设计来渲染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氛围。尤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更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投石激浪,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致橡树》的主题时,笔者先提问:“课文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学生很快地找出凌霄花等意象。接着,笔者插入问题“这些意象有何特点?与橡树有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选取这些意象来写,是为了宣告自己不愿意为男性的附庸,表达自己对世俗的爱情观的否定。接下来,笔者又抛出问题:“木棉树和橡树在一起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特别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讨论树到讨论人,在讨论中明确了橡树与木棉树在一起生活,它们是独立平等、心灵相通、能同甘共苦的,从而感悟了诗人的爱情观。

4.学生表演,体验情境

有人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陶行知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创造力放射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专业特点,适当安排表演实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口语交际《应聘》时,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创设一个现场模拟招聘会:从网上找出一些公司的资料,以及该公司需招聘的岗位,把材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岗位进行准备。课堂上把全班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就是一家公司的招聘现场,选出几个学生作为公司的代表进行提问,让应聘该公司的学生进行回答,给学生创设一种招聘现场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逐步了解了应聘时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掌握了相关应对的一些技巧;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回答问题。

5.联系实际,拓展情境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交际工具,语言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语文的生命力何在?”于漪老师的这句话,非常精辟地论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有力证明了语文课要上得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或动情动心,能让学生自觉自愿乐于参与学习的氛围。

上端木蕻良的《耐力》,笔者先让学生讨论鸽子和骆驼的外形特征、种类、生理特点、功用,学生在开心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讨论,通过热烈的讨论、动情的诵读,他们认识到了鸽子与骆驼具有非凡的耐力,对鸽子朝着目的地不停歇飞的耐力和精神肃然起敬。然后,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做成功或者失败的一件事。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当中纷纷畅所欲言。与自己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懂得了只要能像鸽子和骆驼那样,凭着执著和耐力,朝着目标坚韧不拔地前行,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文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岚县高级职业中学035200)

论文作者:马俊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马俊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