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已经成为主要的施工方式,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对其在设计、生产、报验、工地卸车与堆放、吊装、构件连接及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环节等方面的质量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能有效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节约工期、节省人力、减少环境污染及降低噪音等,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又能做到节能环保,因此对其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非常重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新兴事物,作用重大,其工程质量管理,应予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可从设计、生产、进场报验、现场吊装与安装连接及工程实体检验等环节进行加强,确保预制构件结构体系选择合理,能够模数化、标准化量产,运输吊装有保障措施,安装连接可靠,从而满足结构抗震安全性能,兼顾建筑保温防水装饰功能需求。
1.1设计阶段
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并不完善,设计标准图集中预制构件产品目录与市场需求仍有不小差距。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集成度要求高,因此,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阶段应联合建设单位、总承包施工企业、预制构配件生产单位进行协商,了解相关功能需求、建造工艺、生产模数标准量产等问题,全面优化建筑立面、平面设计,提出综合各方所需的最优方案,使设计方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和可行性。施工图设计应在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外,还应明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结构类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部位、预制构件种类及连接做法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要求尽可能减少柱距、梁板配筋和截面的类型,实现构件截面平面布置简单、规则标准化,从而保证各种作业的简单化和合理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败的关键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连接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能,对于结构有抗震设防要求宜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关消能减震或隔震措施。目前,装配式建筑通常采用地下室整体现浇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采用装配式结构,确保了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的地下结构防水抗渗功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另外,结构体系转换层、因楼面开洞较大存在薄弱地带、整体刚度削弱的楼层,从结构体系受力分析、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出发,通常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文件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核合格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设计图纸深化。深化设计可由原设计单位或有设计能力的构件生产单位实施,出于构件标准化制作、安装等建造工艺,对原设计文件进行构件拆分整合,按专业形成预制构件加工制作详图,深化设计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后方可供预制构件生产厂家使用。并且,深化设计单位应在预制构件生产前组织相关设计人员向预制构件生产单位、施工承包企业和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对有与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装配率变化相关的重要变更时,设计单位应严格把关,并提醒建设单位将修改文件送原审查机构审查。设计单位应派项目负责人参加预制构件厂首件制验收和首层装配结构与其下部现浇结构之间节点连接部位验收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1.2生产阶段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建立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或生产方案,明确质量目标,建立健全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检验制度,落实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如实行驻厂监督的,施工承包企业和监理单位应当审查预制构件生产方案,实行原材料见证取样制度,参与隐蔽工程质量验收。
1.2.1原材料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首要因素是构件原材料的质量,需从源头控制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机械套筒、灌浆料、预埋螺栓、保温板及各类连接件等组成材料质量。原材料进场应按现行有关国家、行业规范及相关标准验收,并取样复试检测,其复试报告作为质量保证资料归档留存。尤其注意在预制构件生产前,全数检查钢筋套筒外观质量,核对其质保资料是否有效、完整,包括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并按JGJ355-201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进行接头抗拉强度检验[1]。
1.2.2构件生产
构件生产阶段主要从工作台、钢模具、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养护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首先,构件工作台面平整度要符合生产工艺要求(≤2mm/2m)。为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侧压力、振动力和蒸养时产生的膨胀、收缩力,钢模具除尺寸精度要符合生产要求外还需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其次,保证钢筋种类、规格、数量、套筒及各类连接预埋件等按图下料、位置准确,严格执行“三检”和隐蔽验收制度,确保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入模浇筑。尤其要注意连接件施工质量,如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套筒及其注浆管要求位置准确、固定牢固,钢筋锚入套筒内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管不串浆漏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符合设计强度要求,同时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能,坍落度以浇筑地测试为准。
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通常构件生产单位为了提高混凝土构件早期强度、缩短构件脱模时间,实现模板最大周转利用率,一般先采用蒸汽方式养护后常规养护。在同类型预制构件强度符合要求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预制构件生产单位等参建责任主体进行首件制验收,验收合格后再由构件生产单位批量生产。
1.2.3构件出厂检验标识
作为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质保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应建立预制构件成品质量出厂检验和编码标识制度,对生产过程各道工序隐蔽验收合格,成品终检合格的预制构件进行标识,发放“身份证”。即在构件表面标识识别预制构件“身份”,做到标识唯一清晰,信息完整可靠。标识内容一般包括构件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单位、质量验收标志等,如有必要,尚需通过约定标识表示构件在吊运过程中的朝向、结构中安装的位置和方向等以便工地现场安装。
1.2.4运输和堆放
预制构件厂区内运输和堆放需要制定详尽方案,包括对构件出养护室条件、运输工具、次序、路线、构件临时固定、成品保护和堆放场地准备、吊点及支垫等做出相关规定。预制构件堆场区域按需划分,场地要求硬化地坪,平整而无积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堆区或堆垛之间留设满足运输宽度的通道,堆垛层数可以根据构件堆垛自重、支垫压力是否符合场地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并满足堆垛高度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要求。通常预制构件堆垛高度≤2m,且堆垛层数:预制柱≤3层、预制叠合梁≤2层,预制叠合墙板≤6层。预制构件堆放及运输时支垫的位置按设计计算确定的方案执行,同时构件运输应采用固定措施,可用具有一定伸缩性的软索或软绳牵绊来预防运输过程中构件倾倒或滑移,并采取加强构件棱角、薄弱部位保护措施。
1.3预制构件进场报验
预制构件到达工地应履行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制度,监理单位应及时组织构件生产单位、施工承包企业对进场预制构件进行质量验收。预制构件的质量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和符合DGJ32/J184-2016《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相关条款的规定[2],并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关键验收记录。重点抽查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企业生产的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是否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往往在生产厂家实施。如采购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派代表驻场监督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可不做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如采购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未驻场监督预制构件生产过程,设计文件也未要求结构性能检验,那么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按DGJ32/J184-2016《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要求抽检其主要受力钢筋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1.4工地卸车与堆放
预制构件经材料、构配件报验合格后,按施工单位指令在相应的堆场开始卸货。堆场应在塔吊吊运覆盖范围内,场地要求硬化地坪,平整且无积水,并有安全防护隔离措施。构件卸车要领如下。
(1)运输构件车辆应按施工单位的引导到达指定卸车位置,拉手刹固定车辆;
(2)预制构件运输时支垫的位置按设计计算确定的方案执行,同时构件运输应采用固定措施,预防运输过程中构件倾倒或滑移,并采取加强构件棱角、薄弱部位保护措施;
(3)确认构件卸车准备工作就绪。如塔吊运行检查,信号指挥员与塔吊司机信号确认等;
(4)塔吊司机和卸货工在吊运卸货过程中要服从信号指挥员的指挥,相互密切配合,防止卸货时构件因滑落、磕碰而破损。
若施工场地有限或为减少塔吊卸车时间,预制构件尽量直接在运输车上起吊上楼,此时应制定详细构件运输方案,运输车辆必须按计划到达工地,确保施工进度。若按施工方案现场设置临时堆场,为减少预制构件二次搬运对构件质量和施工进度影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加强构件堆放的管理力度,确保构件的堆放与吊装计划相符合。
1.5构件吊装
构件预制质量是装配结构工程质量的基础,悬拼吊装是装配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避免出现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严重影响构件拼装质量甚至出现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吊装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如吊车检查,吊车司机、组装工分工明确、协调合作信号互相确认,测量仪器准备,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和及时矫正,班前质量技术交底清晰明了。吊装作业时指挥人员指令清晰,准确指导构件就位安装,安装后及时进行有效支撑保护措施,并及时进行工序检验,合格后进行接头灌浆和混凝土后浇筑等工序,各道工序检验留有记录,保证质量控制做到有可追溯性。
1.6构件连接
构件连接施工,是一道关键工序,也是装配式结构工程的核心,其连接质量好坏关系装配结构体系的最终成败。目前工程上构件连接方式主要有钢筋浆锚连接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两种方式。浆锚连接是利用钢筋混凝土锚固连接,优点:预留波纹管孔洞空间大,对钢筋位置准确度要求相对低一些,连接接头受力明晰,可靠度好;缺点:锚固连接长度长,各种施工操作难度大,故实践项目中使用不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该技术工艺比较成熟。其工作机理是通过注浆孔向钢筋套筒内空隙处压力注入膨胀性灌浆料,填充密实,在灌浆料膨胀力受到套筒约束后使得套筒内连接钢筋与灌浆料间摩擦力来传递应力,从而形成可靠的连接方式。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钢筋套筒连接用的套筒和灌浆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按JG/T398-2012《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和JG/T408-2013《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复试检测[3]。钢筋套筒连接应进行结构连接工艺检验,不同钢筋都要进行套筒结构工艺检验,当现场更换灌浆料、灌浆施工单位时,灌浆前应再次进行工艺检验,灌浆施工人员的素质、责任心和灌浆技术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灌浆质量,要求施工企业进行灌浆工人专业岗位培训考核,作为专业岗位设置专门管理。灌浆工序质量要求所有注浆孔压力注入灌浆密实饱满,所有出浆口溢出浓浆方可封堵。预制构配件支撑固定措施应在钢筋套筒连接灌浆料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35MPa且能满足后续施工荷载要求后方可拆除。此道工序监理单位应派员进行旁站监督并留存影像文件。当现场预制构件拼装首层或首个施工段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预制构件生产单位等参建责任主体进行预制构件安装质量验收,验收形成工作总结指导后序工作开展。
1.7实体检验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在组织主体工程结构验收前,应按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抽样数量和判定标准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楼面板整体厚度。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在预制构配件进场检验时已做过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无需进行叠合梁底和叠合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楼面板厚度应检测预制叠合板和现浇层的总厚度。
2.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只有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真正确保其工程质量,最终达到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龙琼,张航,陈国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与检验[J].工程质量,2016,34(7):19-23.
[2]郭中智,薛经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工程质量,2015(11):32-33.
[3]张海明.浅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点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17(49).
论文作者:张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套筒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