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医院 726300
【摘 要】目的 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气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明显的应有价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适合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抢救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其中尤以重症哮喘病情最为严重,即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引发呼吸苦难、紫绀等情况,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研究发现[1],无创机械同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经常用于患者的急救治疗。此次研究旨在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价值。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3.2±2.1)岁。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6±2.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平喘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初始吸气压力为5mmH2O,随后根据治疗需求适当调制吸气压力,将其控制在12~165mmH2O,呼吸压力控制在5~8mmH2O,氧气浓度为30%~45%,呼吸频率控制在13~15次/min,每天的通气时间应>6h,必要时进行24h通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可独立生活;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明显恢复,可基本独立生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加剧。血气指标分为PaO2(动脉血氧分压),标准值75~100mmHg;PaCO2(动脉知二氧化碳分压),标准值为40mmHg。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数据均以%表示,当 P <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在哮喘病的急性发作时期,以重症哮喘病情最为严重,即便在休息状态下患者也存在呼吸困难情况,说话受限,吸气时伴有明显的“三凹征”症状。在重症哮喘的并发症中,以呼吸衰竭最为常见,对患者影响最大,常规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氨茶碱,舒张平滑肌,实现局部消炎[3-4]。但对于处于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传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借助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抢救。
目前,无创机械通气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实现氧气的充分供给,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减少患者体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改善患者氧气循环状态,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无创机械同期仅是一种辅助的抢救措施,应当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全面把握患者的适应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使用时机;同时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脏器功能的有效恢复,创造良好的抢救环境,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PaCO2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抢救中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明显的应有价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适合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祖棣.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6(12):128-129.
[2]叶龙彪.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3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9):21-22.
[3]程盈盈,王艳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5(10):26-26.
[4]黄沛全,杨德茂,黄泽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7):56-58..
论文作者:黄寿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统计学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指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