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有黑板吗?关于英语课堂黑板缺失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今天你板书了吗?——对英语课堂板书缺失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板书论文,缺失论文,英语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板书已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其实,板书具有多媒体技术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在视觉交流、师生互动、情感培养以及教学中的人性化体现等方面,尤其如此。板书是一种展开于空间、表现为静态、感之于视觉、存在于黑板的艺术,是展现教师人格魅力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

      一、板书缺失的现状

      板书作为一种经典的教学手段,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中,已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但是,在近年来的日常听课中,笔者明显地感受到教师对板书的热情正在下降,少人问津,似有一种“廉颇老矣”的感觉。笔者针对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一年内本人参加的36节省、市、区及本校的小学英语常态课和公开课,就课堂多媒体和板书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统计显示,板书普遍受到冷落,甚至被完全抛弃,出现了“零板书”情况,理应呈现的板书常被多媒体或板贴所代替。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受现代教学媒体冲击的缘故,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对板书的功能和作用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鲜明而生动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知识。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劣势,比如,多媒体如播放电影一般,画面一闪而过,学生没有足够启动思维和思考的时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由此严重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板书则不同,它彰显了人性,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系统性,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缓冲的空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板书的功能和魅力

      如果摒弃有色眼镜,公正地来看待课堂板书,我们不得不承认板书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魅力。

      (一)全视角——微型教科书

      板书是一种归纳和提炼的艺术,是一堂课的灵魂,被誉为“微型教案”,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和记忆,从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精湛的板书是一本微型教科书,能勾画出课本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全形态——动静连环画

      富有生命力的板书是随着教学的进程和学生的学习变化不断生成的。板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动态生成性。教师在书写板书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缓冲的空间,一静一动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活动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形态中“动”“静”结合的连环画。

      (三)全记录——共绘导游图

      板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化组合,才能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板书是一张教师概括教学内容的导游图。精美的板书能充分显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它理清了教材的脉络,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重构,同时,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新的教学改革环境中,需要呼唤一种理性、人文并体现时代特色的板书呈现于我们的课堂。

      三、板书形式不拘一格

      教学实践表明,千篇一律或囿于固定模式、生搬硬套的板书势必会令学生厌倦,而新颖、独特、精美的板书设计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振奋学生的精神,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板书的设计与构思方面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力求达到丰富的知识内涵与完美的艺术布局形式的和谐统一,要使板书的设计成为一种艺术的创造,充分展现书法美、布局美和结构美。一般而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板书形式主要包括形象式、提纲式、对比式、图画式、辐射式等。

      (一)形象式——丰富联想的依托

      形象式板书通常借助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绘画等图示,形象地展现画面,揭示教学内容。这种画龙点睛的简洁板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联想,如笔者在讲授《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7 “It's late”时以“Time”教学为主题的板书设计(见图1)。

      

      在图1中,笔者将繁杂的各个时段及对应活动精简为有特征的七个时间。在早晚时段方面,以太阳和月亮的钟表形象加以区分,既便于学生记忆,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将太阳、月亮的钟表形象拟人化,便于学生接受和喜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觉早上六点半赖在床上伸懒腰的那个小太阳就是自己;当劳累了一天后,晚上九点半时香甜入睡的那个小月亮也是自己。在绘图的旁边,笔者有选择地呈现本课的重点句型以及词组have lunch,watch TV等。通过图1中的板书设计,笔者不仅帮助学生归纳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提纲式——知识脉络的纲要

      提纲式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用大小括号和编号等进行编排,以提纲挈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一个系统。这种板书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词句简洁、便于引导,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的板书设计(见图2)。

      

      1.话题的凸显

      在图2中,板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语篇中的人物、礼物及其归属和来源,将教学目标明确指向了语篇。板书重点聚焦于语篇中的礼物,围绕礼物呈现了语篇所涵盖的信息,使语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话题展开。这样的教学活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加深对话题的理解。

      2.思路的梳理

      板书巧妙地抓住语篇中的人物、礼物及其归属和来源,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思路,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主要信息,同时也为复述语篇提供了支架,提升了语篇学习的实效。

      3.重难点的突破

      板书虽然没有直接呈现语言重难点,但却为突破重难点搭建了平台。在教学中教师正是在理清语篇思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的语言意义、感悟它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在用法上的差异,这种将语言难点放在语篇中加以突破的做法,效果要比纯粹的讲解、辨析好得多,因为有意义的理解必定是深刻的。

      (三)对比式——拓展视觉的空间

      对比式板书强调差异感,突出特别需要辨别的特征,运用正反对比、对照、夸大与强化,促进多种知觉系统的相互协调配合。如笔者在教学heavy,light,big,small,tall,short等单词时,就采用了对比式板书法,在课堂上产生了较好的视觉效果,发展了学生的知觉思维(见图3)。

      

      (四)图画式——语言情境的支点

      图画式板书通常采用快速简洁的简笔画、直观生动的图片,有效地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从而使课堂的趣味性、学科的整合性和艺术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的板书设计(见图4)。

      

      这一板书采用了图画形式,巧妙、形象地把黑板设计成了一个有草、树、花和各种小昆虫的情趣盎然的小公园。当笔者将图画呈现于课堂时,便引出了系列的静态单词,学生很踊跃地通过昆虫的主要特征来判断和寻找,边找边学,很快地就产生了亲切感,促进了记忆。在呈现、操练阶段,笔者用简笔画逐步呈现各种昆虫,并对它们进行描述,先在黑板上画出了蚂蚁搬运食物的简笔画,同时向学生介绍其特征:“The ants are small,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and they usually work in groups.”在拓展运用阶段,笔者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用新语言介绍各种昆虫的特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昆虫,并说出理由。这一形象化的板书,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课堂兴趣盎然。

      (五)辐射式——思维启发的锦囊

      辐射式板书紧扣某一中心的特点而设计,又称“礼花式”板书。基本特征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启发性强,如笔者在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时的板书设计(见图5和图6)。

      

      

      在图5中,笔者采用师生会话的形式进行了板书设计。

      T:The English club has a visitor today.(教师出示人物图片)Look,he's coming.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him?(把人物图片张贴于黑板中央)

      Ss:What's his name? 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Does he speak English? What's his job? What's his hobby? What fruit does he like? What animal does he like?

      在图6中,笔者针对师生之间一系列的问答进行板书设计。

      T:Now,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课文听力材料:Hello,boys and girls.I'm Tony White.I'm from the USA.I live in New York.)

      T:So,have you got the answers? What's his name?

      Ss:Tony White.

      T:How old is he?

      Ss:Sorry,we don't know.

      T:Where is he from?

      Ss:He's from the USA.

      T:Does he speak English?

      Ss:Yes,he does.

      T:How do you know that?

      Ss:Because he's from the USA.

      T:Good answer.And what's his job and what's his bobby?

      Ss:Sorry,we don't know.

      T:What fruit does he like? And what animal does he like?

      Ss:Sorry,we don't know.

      我觉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堂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时,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提问,引导学生主动设疑、自主解疑,内化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体现学习能动性。课堂实践表明,这样的板书设计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意想不到的优质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的形式众多,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板书形式,这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实践。熟悉教材,因文而异,加强对板书形式的研究和运用,就一定会设计出生动活泼、新颖多样而且灵动的板书。

      四、板书的巧妙应用

      不同的课型侧重点不同,板书的布局和格调也应“因课而异”。教师应根据课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精心设计板书,使板书产生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一)字母教学强调“形义”和“书写”

      字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字母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单一。笔者认为,对于字母教学的板书,教师应侧重两个方面:(1)充分发挥板书的优势,生动、形象地呈现字母的形义,使学生加深对字母的印象,达成对字母的“长时记忆”;(2)利用规范、美观的书写感染学生,给予学生很好的示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如笔者在字母复习教学时的板书设计(见图7)。

      

      在图7中,板书分成两个区域:左边是字母的形义区域,右边是字母的书写区域。形义区域里卡通的物体造型隐含了各种字母,生动而有趣地凸现了字母的形;书写区域强化对字母的规范书写。笔者引导学生,首先仔细观察,找一找、读一读“躲”在里面的字母;然后在旁边的四线格内示范书写找到的大小写字母;最后小组合作,动手创造新的造型,在“做一做、找一找、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字母的形义和书写,从而达到对字母的有效掌握。

      (二)词汇、句型教学凸现“词架”和“句架”

      对于词汇、句型教学,我们倡导“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之原则。此类课型的板书要凸现“词架”和“句架”,使句型框架和重点词汇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由词串句、由句串篇”地模仿、操练,达成语篇的有效输出,如笔者在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1“A new term”时的板书设计(见图8)。

      

      笔者首先做到“板无(四线格)心有(四线格)”,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字母的位置及标点符号等。这样清晰、美观的板书,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而且为学生的书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然后,笔者将板书设计为左、中、右三个板块。其中,中间板块是句型区域,由新句型的句架组成,汇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左、右板块是词汇区域,应用简笔画和单词使得词汇形、义融合。在语言操练阶段,学生用左、右边的“词架”套中间的“句架”,有效操练了新词汇、新句型;图文并茂、结构明了的板书,利用“句架”和“词架”顺畅地帮助学生建构了知识的框架,让学生顺利地习得了语言。同时,为了既能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又能避免书写过程中出现“冷场”,笔者还在板书时要求学生伸出手指一起跟着老师书空,并特别强调句首的大写、句尾的标点等。我们要让教师板书的过程,真正成为既是学生巩固语言的过程,又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过程。

      (三)语篇教学搭建“情境”和“联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肖川,2012)提出,英语教学应该努力创设知识内容、技能实践和学习策略的需要都丰富的情境,以营造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如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阅读教学生词多、语篇长,很多教师认为阅读课难上,大部分学生也觉得阅读课乏味。为此,笔者试图利用板书的“情境”与“联系”使阅读教学由难变易,如笔者在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时的板书设计(见图9)。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学生难以掌握,但是笔者把文中能准确反映教学内容的关键词语作为板书一一呈现,使得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变得容易起来了。这样做的优点是紧扣内容、突出重点,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富有启发性,同时可以实现整体感知。这一个个关键词是串起本篇课文的“脉络”,借助“脉络”之间的“联系”,学生能由词串句、由句串篇。到了最后的输出环节,笔者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已能轻松快速、满怀自信地复述课文了!

      (四)语音教学彰显“例词”和“规律”

      语音是听、说、读、写的基础,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若反复灌输语音规则,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且难以记住,效果不佳;若辅以故事情境,将典型的词汇串成语篇,引导学生在词、句中寻找、归纳语音规律,在说故事中运用语音规律,便能使语音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讲授元音字母“a”发[ei]和[

]时的板书设计(见图10)。

      

      在图10中,板书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左边画着两间小屋,分别代表了/ei/和/

/两个“家庭”,每个“家庭”都住着各自的家族“成员”,分别是字母a在开、闭音节中的典型例词。借助此模块,学生根据例词观察、归纳发音规律,并运用该规律拼读、创编新单词。右区域创设了以“The fat cat”为主线的故事情境,以此自然引出含字母a的典型单词如name,fat,cake等,然后“由词串句”,生成一朗朗上口的小歌谣。借助此模块,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歌谣吟诵中训练辨音和发音,增强语感,进一步巩固语音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搜寻更多的含字母a的单词,并创编故事,激发学生自主运用语音规律的热情。这样的板书显然彰显了“例词”和“规律”,揭示了其内在的语音规律,学生在寻找规律、运用规律中习得语音知识,有效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精美的板书似诗、犹画,让学生在启迪中陶冶爱美审美的情操;精美的板书似潺潺流动的溪水,让学生透过清澈的溪水,觅尽水底最美的景致;精美的板书似甘甜的果实,让学生品尝那成功的喜悦。板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总结和应用,以规范的文字、生动的符号、多彩的图片和精巧的结构去精心设计,让集知识性、创造性、艺术性和整体性为一体的板书成为课堂中的动人明眸,打动学生的情,勾住学生的心,切实服务于教学,优化和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

标签:;  ;  ;  

你今天有黑板吗?关于英语课堂黑板缺失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