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艾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 277000
摘 要:利用语感的直觉性,训练学生的语言直觉能力,在语言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
关键词:语感 心理机制 朗读
“语感”一词,始见于1928年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所著的《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文中讲:“一般作教师的特别的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文学应有灵敏的感觉。”语感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这块园地,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
几十年来,人们或从哲学角度,或从心理学角度,或从语言学角度,或从文学角度,或从教学论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是对它研究和论述最多的还是语文教学。
一、 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与内化(听读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而良好语感的形成又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还可以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朗读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道理就在此。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清代作家姚鼐说:“大抵文字须熟练乃妙,熟则利病自明”由此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那么,朗读教学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
在具体教学中,普通话正确即要求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朗读要做到正确,首先要强调“三到”——心到、口到、眼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同时教师要做好正音工作,将容易发生错误的字词预先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防止错误。要做到流利地读,要求朗读中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地读,其中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视读广度愈大则知觉单位愈大,理解愈完全,中途断读或读破句的情况就愈少,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在读这个词的时候就看到下一个词,迅速地把几个词联系起来,按意群停顿。视觉广度的加大,只能在朗读实践中实现。
另外,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
训练朗读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的范读和放录音带。组织学生听规范的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模仿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可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用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感情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可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课文朗读大赛”、“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朗读训练的方法宜多样化。
论文作者:生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语言论文; 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言语论文; 能力论文; 文章论文; 还可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