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妇产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3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术中新生儿断脐后予以抗生素治疗,对两组产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情况及CRP、PCT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切口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的PCT、CRP比较,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应用抗生素对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具有预防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断脐;产褥感染;切口感染;抗生素;剖宫产
剖宫产是临床产科常用分娩方式,其主要适用于无法顺利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以帮助其解决分娩困难的问题。然而,剖宫产毕竟属于创伤性手术操作,术后易出现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传统的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而术中新生儿断脐后随即开展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36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3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5±3.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8±1.2)周。实验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2±3.0)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1.3)周。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经对比,组间差异均衡(P>0.05),可展开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术中予以浓度为0.5%的甲硝唑注射液100mL对腹部切口进行反复冲洗。术后30min予以头孢呋辛钠2.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行静脉注射。实验组术中新生儿断脐后予以抗生素治疗,予以头孢呋辛钠2.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行静脉注射,予以浓度为0.5%的甲硝唑注射液100mL对腹部切口进行反复冲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d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具体临床诊断标准:切口感染主要分为切口浅部感染及深部组织感染;产褥感染以产褥病率为依据,产褥病率主要指的是分娩后24-10d内,按照4次/d的标准测定口表体温,2次以上≥38℃即可确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测定血浆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术后第3d要求产妇保持空腹状态,取3mL静脉血,按照3000r/min分离血清,进行5min离心后将血浆分离出来,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PCT。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统计处理相关数据,CRP、PCT测定结果以()描述,行t检验,产褥感染率、切口感染率以(%)描述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
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11.11%(2/18),产褥感染率为5.56%(1/18),对照组各自为33.33%(6/18)、44.44%(8/18)。在切口感染率和产褥感染率比较上,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x2=5.7857、4.9846,P=0.0162、0.0256)。
2.2 对比两组血浆CRP、PCT检测结果
对照组CRP为(2.07±0.71)mg/L,PCT为(3.28±0.90)ng/mL,实验组分别为(1.63±0.46)mg/L、(1.82±0.53)ng/mL,两组比较,实验组CRP、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065、5.9305,P=0.0342、0.0000)。
3 讨论
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前需要应用大量麻醉药物,以达到预期麻醉效果,顺利开展手术,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蠕动,导致术后多日内产妇无法进食,减少乳汁分泌,影响新生儿营养摄入。此外,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会因为出血量较大的影响,使得周围脏器出现严重损伤,进而引起感染,延长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科学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具有重要预防作用,其亦是确保产妇和新生儿身体健康的关键性防护措施。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高,故临床方面在术后需要选择广谱抗生素的方式,抑制细菌,防止感染,但这种治疗措施的效果比较一般,且会导致产妇术后无法正常哺乳,甚至对婴儿健康造成直接性威胁。相关研究证实[2],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完成新生儿断脐操作后,立即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充足分量的抗生素应用于细菌污染前,可对细菌生长进行有效抑制,并能够在手术视野、血浆及组织中达到相应的杀菌、抑菌药物浓度,发挥良好的防御功效,使切口感染和细菌感染得到最大限度的预防,降低产妇伤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几率,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缩短住院时间。相关文献报道[3],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症状出现之前,产妇会出现异常炎症因子改变的情况,所以,对炎症因子进行有效控制,可有效防止发生重症炎症。
此次研究得到以下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产褥感染率、血浆CRP、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应用抗生素对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具有预防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萍.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临床意义[J].北方药学,2016,13(11):39.
[2]关英.剖宫产术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04-205.
[3]马珏,王赛凤,戴晓蓓等.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于选择性剖宫产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28(4):59-61.
论文作者:曾昭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切口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产妇论文; 抗生素论文; 术后论文; 新生儿论文; 感染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