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竞争因素的博弈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生源竞争因素的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源论文,学历教育论文,成人论文,因素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博弃论的基本内涵

博弈论(game theory)又译作对策论,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者或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位参加者的行动或战略的方式[1]。它是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开创和发展的,后来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等领域。博弈论的基本结构包括:具有不同战略、行动的竞争者,他们的应对措施情况以及每一种结果下博弈者得到的利益,其选择战略的关键在于,博弈者要对自身和对手的目标进行思考,决不忘记对手可能与你采用相同的战略,要推测出对手会作出自己的最佳选择,要假设竞争对手也同样在分析你可能作出的决策。因此,你的决策尽管不能使利益最大化,但可以最优化。

以学杂费为例,假设学校可以自定标准,甲乙两所学校为争夺生源相互降低学杂费,就会发生图1-1所示的情况:

图1-1 互降学杂费趋势图

很明显,互相降低学杂费标准的结果最终是0,这显然不是双方所愿意看到的。这就是博弈论基本原理较为形象的说明。

二、生源主要影响因素界面的博弈分析

生源是学校得以继续举办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影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的因素很复杂,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8个,它们是学校之间博弈的主要因子。

1.国家政策:如普招扩招,分数线降低使成教高中起点的生源大幅减少;普招生享受国家补贴,毕业生就业可派遣,成教毕业生则完全自费,也不派遣,社会声誉也不及普教生。2002年国家放宽普高的报考年龄限制,在理论上把大龄成人也纳入了普教的生源范围,对成人教育是一个压力,实际上,由于学习形式的原因,广大在职人员无法解决工学矛盾,对成人学历教育这一领域的生源目前构不成任何威胁。那么当普教对成人也采取足够灵活的学习形式,或者生源者的工作单位普遍采取措施给其充足的学习时间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普教就近乎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垄断。那么成人学历教育是否面临着困境呢?

假设一个区域有200生源报考(以下同),体现两个竞争者之间生源竞争的相互作用的有用工具是双方互动的博弈收益矩阵表。我们来看看双方博弈矩阵表:

图2-1 普教与成教的胜者全得博弈矩阵表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失去学制优势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只有采取低学费低门坎策略,而且普教是高学费高门坎时,即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时,才能维持小部分报考,如C框,就像目前的情形。其他三种状况成教都会无人报考,而普教则处于过度拥挤状态,那么势必会进一步抬高普教的门坎或学费。特别是普教实行低学费低门坎(如D框),就会造成普教的急剧膨胀,一方面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办学投入就要大幅增加以吸收众多的生源;另一方面存在一个矛盾,如果普教只容纳一定比例和数量的生源,就必须提高入学门坎或学费,这样,就有一部分落榜生会回过头来重新报考成教。在A、B框,成教没有生源,也不会有落榜生回头,宁愿不断地复读重新再考;而普教因为学费高可以补充办学经费,增加投入。因此,较低的学习成本和低得多的入学门坎(录取分数线)能够使成人教育得以维持和喘息。

2.求学成本。学杂费是学习最主要的经济成本,学杂费较低的学校更易吸引生源。在一省之内,学杂费的标准是政府统一的,虽然学校可以降低,但是就会陷入图1-1的价格战,两败俱伤。因路途远近发生的交通费、食宿费、通信费等求学成本是第二个主要方面。考生普遍选择就近入学,以降低求学成本。当路途远时,学校可以采取办函授站、联合办学等形式解决。第三个成本是分数线。本科分数线是由本省教育部门建议,国家教育部认定,专科分数线划定的权利下放到省级教育厅。考生把本省的分数线与他省进行比较,如果认为差距较大的话,就会选择门坎较低的省份的学校,这是因为,如果门坎太高,多次考不上,耽误的时间会影响自己的晋升与待遇,实际上就提高了求学成本,因此,我们将分数线引起的费用计入求学成本。在不同省市,特别是周边省市地区,学杂费和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对成人教育才显示出生源竞争的局面,就会出现生源成建制的省际流动,实行异地报考。同样,假设一个区域有200生源报考,省际流动的求学成本博弈矩阵表如下图:

图2-2 本省与外省的求学成本博弈矩阵表

在A、D框,双方均为高成本或低成本,本省学校具有较多的优势,考虑到本省以免人数过多引起的分数线抬高和竞争,会有一小部分人报考外省学校。当一方高另一方低或的时候,就会出现批量的生源省际流入或流出。

3.学习形式与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和较短的学制(学习年限)比僵化的学习管理和较长的学制更具竞争优势。弹性学制的形式包括:(1)学分制,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没有固定不变的上课时间约束。(2)重修制,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为目标,不规定补考或重修达多少门就退学。(3)辅修制,学有余力者可以辅修另外一门专业或部分课程,达到要求者可以授予双证。学习年限上,专科起点生本科(专生本)两年制一般为脱产,三年制为函授,高中起点生专科除文科专业脱产为两年外,其余一般为三年。如果实行弹性的学制,学生则可以提前完成学业或保留学籍停、休学延后毕业,条件是要完成该专业学习要求与任务。这样生源就会稳中有升,但增加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的难度,需要相应体制和政策的配合。目前,成教的弹性主要体现在函授或业余的学习形式上,即周末授课、晚上授课或集中一段时间授课,学习年限一般不变,我们称之为面授教育;自学考试和新兴的远程教育则同时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实践、实验课除外)而师生可以不见面,一般不规定学习年限,可以名之为素面教育。相对而言,如果说面授教育是严进宽出的话,那么素面教育是宽进严出,门坎前后不同,但对考生来说性质没有变化。僵化的学制是学习形式上按教学大纲安排好固定的授课时数、时间和地点,否则给予处罚;也不管学业优秀与否,按规定的年限毕业,不能提前或延后,没有考虑对学生工作、生活等产生的变化。面授教育和素面教育二者生源博弈收益矩阵表如图2-3所示:

图2-3 两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学制博弈矩阵表

可以看出,二者都实行弹性学制或僵化学制生源是一样的,如A、D框,但前者是良性的循环,后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考生没有选择的无奈,所以旷课、迟到、早退、请假很多。一方实行弹性学制,而另一方是僵化学制,结果就是一方生源门庭若市,另一方则门可罗雀。2002年武汉某重点大学在广东一次性招收远程教育免试专科学生3000余人,既有学习成本的因素,更有学习形式的吸引。

4.文凭形式。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同等的文凭,脱产普遍比函授或业余的文凭受欢迎。人们认为脱产学得扎实,断断续续的学习好像不正规,实际上是没有考虑到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学习,而且,学识水平也并不体现在学习形式上。这也是在脱产班中可以实行学分制的理论根据,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问题。

5.学校品牌。这主要包括学校性质、师资力量、规模、人文环境等。名牌或重点大学的成人教育相对而言比其他学校要吸引考生些,而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又相对比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更具竞争力。但是,名牌大学因为办学重点放在普招生和本科以上高学历教育身上,而且由于资源有限、不在乎这部分收入,对成人教育和专科教育大多并不是很重视,宁可到外面办函授站点,“出租”学校品牌,这样就把大批的生源留给了其他学校。当所占办学资源不多或办学成本不高,而效益颇丰的教育形式出现的时候,名牌大学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的,现在新兴的远程教育就是如此,一般本科院校很少有远程教育。所以,生源竞争比较激烈的是在一般本科院校中的成人教育、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专科院校之间。在学杂费统一、学制相同、入学门坎一致、专业相似的情况下,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对策可以改善这种处境:(1)更加灵活的学制和管理。针对成人的特点,实行人情化的管理,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食宿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口碑相传。有的学校开始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的专科,扩大生源范围;或者争取专科、本科连续制度,稳定现有生源。(2)由于过于拥挤而回流的生源。普通高校由于报考人数过多而规模有限,势必有一部分考生怕落榜或落榜后改报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3)更加扎实的招生宣传和招生技巧。一是深入到农村、社区、企副业单位,进行现场宣传,这是许多普通高校所不能做到的;二是举办成人高考培训班,对报考本校的学生进行优惠,同时保证了上线率和录取率。(4)与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借鸡生蛋”,互利互惠。总之,这些措施主要是强“内功”,加强管理和创新,积极开拓生源市场,而不能按部就班,更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包考上、包毕业、串通改志愿等)来“杀鸡取卵”。我们来看二者生源博弈矩阵表:

A框是双方均加强管理、积极开拓,D框是均按部就班,两种情形在理论上都有一部分回流生源,此外,并不是所有普通高校都能这么做。C框的情形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是最糟糕的,考生也宁愿再次报考同一学校,而B框是比较理想的情形。专科院校中的成人教育与一般本科院校二者的博弈情形大致相同,不述。

图2-4 两种类别的成人教育生源竞争策略博弈矩阵表

6.学校招生情况。基本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与报考人数一般情况下成正比,而招生计划的多寡又学校品牌、规模基本要适应。二是录取率,考生都希望上线就能录取,如果上了分数线而未录取则一般不愿再填报同一学校,引起生源的流失。三是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学习形式、学制与结构(专科、专升本)等都属于这一范畴,是考生综合权衡的重要参考因素。

7.办学质量。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条件等软件和硬件水平,是构成学校品牌、声誉和形成学校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源选择有较重要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一如质量好的商品能有潜在的好销路一样,不同的办学质量对考生决策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类型与层次的成人高校不同的办学质量博弈矩阵表如图2-5:

图2-5 不同办学质量的学校生源竞争博弈矩阵表

办学质量好的学校生源明显好于质量一般的学校,如B、C框所示,如果办学质量是“差”的话,差距还会加大。当两所学校质量都好或都一般时,生源平分秋色,但A框的情形是良性博弈,D框是恶生博弈,当一方或第三方办学质量好转时,乙方的生源就会急剧滑坡。

8.招生宣传。宣传的范围与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生源。一方面,一般情况下(那些带有欺骗性质、非法手段、损人利己等的宣传除外),宣传的形式、力度、方式、方法等是学校的眼界、实力、现象的折射与展示,能给考生产生良好的信誉;另一方面,可以让考生详尽地了解、分析、权衡,还能使一些犹豫不决的考生及时作出决策。宣传的对象、区域选择实际上就是自己对本校生源类别的定位或尝试,对后续的发展很有裨益。宣传的形式主要有:(1)媒体宣传,如报纸、电视、网络、广告等,范围广、信誉好,但费用高,且时效短。(2)寄发招生简章,成本较低,效果也比较好,关键是要对象选择准确,简章内容详实。(3)面对面宣传,深入潜在生源区,摆摊设点,实地宣传,这种方式效果最佳,缺陷是宣传的地域有限,且费用、精力花费较大。(4)在校生和毕业生口碑相传,这种方式费用最低,且效果极佳,问题是要让学生自愿则需要学校给学生有切实的体验,而这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夸夸其谈所能奏效。当前,许多学校把宣传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各地市州县教育部门身上,或互挖墙脚,引起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走入了宣传的误区。由于人们对不确定性和不了解的事物不轻易冒险,是否进行招生宣传对生源影响效果就很显著,如图2-6所示:

图2-6 是否进行宣传的生源博弈矩阵表

B、C框的情形清楚地显示是否进行招生宣传的生源效果。A框是双方都宣传,结果势均力敌,D框虽然也是如此,但大部分的生源就会流失。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学校隶属关系、教师的形象、社会及人际关系等,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不一一详述。

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根据学校是否可以控制和改变,上述因素分为两大类: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如学杂费、学习形式、路途远近、办学质量、学校招生情况、宣传等属于学校的自主权范围,学校可以改变,可划归可控因素;国家政策、学习年限、学校性质、文凭在国家政府对办学的基本原则规定,学校不能自主改变,对学校而言是不可控因素。

假设甲乙两所成人高校在相同的不可控因素条件下,各自可控因素对相同专业层次与形式的生源的影响也可用博弈收益矩阵表图示:

当两所学校可控因素均良好时达到均衡,如A框:当甲可控因素不好,而乙可控因素良好时,乙可招200人,而甲无人报考,如B框,C框情况只好与B框相反。D框是二者可控因素都差的情况下,考生有其他选择(就业、自学、寻找其他学校等)时应会都不报,没有选择时就只有一部分报考,还有一部分就可能等待,造成生源的流失。

图3-1 生源竞争主要影响因素博弈收益矩阵表

以一个潜在生源为例,其经历各影响因素时的决策流程,下图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学校各因素对生源的博弈关系。

图3-2 生源在学校个竞争因素中的决策选择流程

上图中,每一种因素都可能影响生源的决策;报或者不报或报其他学校。而这种决策又与各因素的博弈结果相对应。

四、对策与出路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成人教育市场将全部开放,国外高校将凭借自身优势踊入国内与国有高校抢占教育市场,争夺生源。因此,我们应该及早应对,规范生源市场,提高现有成人高校的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上述各主要生源影响因素也将是影响国外高校争夺生源的主要因素,问题是我们应该从这些因素的博弈分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占优战略,千万不能认为他们暂时不熟悉中国的环境而麻痹大意。同时,尽快采取措施规范成人教育生源市场,及早与国际接轨,有备无患。就生源市场而言,应在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两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1.宏观层面上,加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监督和评估职能,对生源市场起引导和调节作用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主体多样,等级与层次众多,从重点大学的成人教育部门到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函授站乃至中专学校,从电大到职大和各种职业技术学院,从公办到民办,性质、办学水平、实力、规模、具体目标等不尽相同,各有自己的生源空间。教育形式也逐渐增多,有传统的业余、函授、脱产,也有完全自学的自学考试,更有新兴的现代化风格的远程教育,每一种教育形式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对这些学校进行生源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是什么呢?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就是各影响因素。而各因素又分别是由政府和学校主体决定的,由政府决定的因素对生源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决定了生源取舍的基本框架,对学校而言不可控,但对政府而言是可控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学杂费,可以规定一个区间,上调不能突破上限,下调不能超出下限,不能一刀切;再如弹性学制,可提前毕业,也鼓励拿双证,等等。这样,就给学校和市场更大的柔性空间。

对于学校层面的可控因素,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进行监督,并且制订评估体系,定期检查、规范办学行为,对生源竞争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曝光,打破地区间的地方保护主义,充分尊重考生的志愿,鼓励学校改善可控因素,使学校把争夺生源的视线和精力转移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实力上来。

2.在微观层面上,各高校应把握生源竞争的关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综合实力

从上面对可控因素的博弈分析不难看出,学校在生源竞争中的占优战略(无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自己的策略总是能保证利益最优化的战略。[1]都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改善各可控因素为主的选择,不正当手段在短时间内也许有效,但长远来看,无异于自毁前途,是“一锤子买卖”,更谈不上发展后劲或持续发展。具体的生源竞争策略各学校应为自己准确定位,分析利弊,确定占优战略,共同维护生源市场的规范,使之良性循环发展。

标签:;  ;  ;  ;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竞争因素的博弈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