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进展论文_朴哲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进展论文_朴哲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400

【摘 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的进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资料,对全部患者进行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检查,观察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1例(67%)患者具有典型性心电图特征性改变,30例(33%)患者具有不典型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ST-T改变,Q波改变为主要特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部位,估计病情演变和预后都有极大帮助,是一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急性心急梗死;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而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死率高,其中,该种疾病并发心律失常是致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现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和血清心肌酶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典型心电图改变61例,男性40例,女性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改变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为31~80岁,平均年龄46岁。

1.2临床表现

首发典型症状:有剧烈胸闷,胸痛,活动时心悸,烦躁不安,出虚汗,心绞痛症状患者61例(67%),主要发生在心前区和胸骨后,呈压榨性,濒死感,立即休息不能缓解,服用硝酸甘油效果差;首发不典型症状:有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肩周炎,心脏神经官能症,发热引起的肺炎等30例(33%);急性心肌梗死部位:17例前间壁,24例前壁,13例高侧壁,10例广泛前壁,19例下后壁,7例右心室。

1.3方法

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平卧位,使用日本9310P型全自动心电图仪对安静状态下12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记,走纸速度为25mm/s,增益为10mm/mv。所有心电图结果均由资深医师进行分析,必要时可加作附加导联。并对典型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4统计学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参与本次临床实验的91例患者中,61例(67%)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典型心电图表现:(1)ST抬高45例(73.8%),ST段呈水平或弓背形抬高,弓背向上。通常在胸导联ST段0.2~0.3mV以上,在肢体导联抬高0.1~0.2mV以上,相对导联表现ST段明显压低。(2)T波倒置12例(19.7%),T波倒置呈“冠状T波”,在发病初期常与ST段融合呈“单向曲线”。(3)波异常Q波异常(6.5%),QRS波群呈QR或QS型,多数情况下Q波宽度大于0.04s,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1/4波或有且迹;30例(3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1)非ST段抬高型15例(50%),表现为相关导联ST段明显压低,T波明显倒置或双向,无异常Q波。(2)非Q波型9例(30%),见于前间壁心梗时,V1,V2并非为QR型,可呈现rS型。(3)右心室梗死6例(20%),一般在常规心电图中较难诊断,由于右心室心肌梗死几乎均合并下,后壁梗死,加作V3R,V4R,V5R,V6R导联,并在这些导联出现相应的Q,ST,T波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特征的表现,则可据此诊断。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突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心电图对不典型心电图变化或梗死部位不典型及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均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主要原因包括:梗死面积小,未形成异常Q波;忽视或不认识超急性损伤期的特点,未能及时复查心电图;常规十二导联无法显示,需加做18导联;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为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心电图异常掩盖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变化特点[1]。老年患者的大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长期慢性缺氧,缺血,甚至脑软化,脑萎缩促使痛觉迟钝,脑功能衰退,敏感性降低,导致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发生晕厥,意识障碍而失去知觉,痛觉丧失。

心电图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研究,在于心电图工作者应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尤其是对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多发性小灶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无病理性Q波或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法显示等情况。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必要时加做18导联心电图,同时行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检查[2]。

从此次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结果来看,67%的患者具有典型性心电图特征性改变,33%的患者具有不典型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ST-T改变,Q波改变为主要特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部位,估计病情演变和预后都有极大帮助,是一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的重要进展。

总而言之,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检查是临床上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科学可靠依据,因此,熟悉并掌握典型及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特点对每位医生尤为重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部位”估计病情演变和预后都有极大帮助,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3]。此外,患者应该做到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保护缺血心肌,减少或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为原则,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帮助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徐华敏,王华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学.2011,05.

[2]张朝领.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

[3]陈丽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1.

论文作者:朴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研究进展论文_朴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