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

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

刘刚[1]2001年在《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文中指出人类劳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各种各样的劳动中,从本质上看主要是两类信息的差别。一类是劳动质的方面的信息,包括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和劳动强度等;另一类是劳动量的方面的信息,即劳动量。劳动计量就是在相同的劳动质量的条件下,采用多种度量尺度与方法,测算劳动量的大小。科学、准确、有效地计量劳动量大小,在宏观经济领域,将为诸如价值及以价值为基础的价格、产值、利润、利息等经济量寻“根”,提供必要条件,在微观经济领域,将为各种经济单位内部的劳动计量及个人收入分配与奖惩,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是在完成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96J55013)“航空工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文中对工程设计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及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对工程设计劳动过程和劳动过程叁要素特性的分析,基于工程设计过程的工作转换模型,将工程设计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结构设计两部分,应用树形图原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集合论、知识工程理论等,采用学科交叉、多种理论相互融合与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并建立了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 在方法与模型研究方面,分别研究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结构设计的劳动计量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建立了若干劳动计量模型。①基于关键因素的功能性结构设计劳动计量方法与模型:该方法从功能性结构设计的基本组成出发,根据设计系统一般模型,将功能性结构设计过程分解至工作步和操作,研究各工作步和操作的性质与特点,寻找其中影响劳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BP算法,建立了功能性结构设计的劳动计量方法与模型,给出方法的案例分析。②基于知识处理的功能性结构设计劳动计量方法与模型:该方法以功能性结构设计的知识处理特性为基础,通过建立设计对象的知识表示结构模型,将模糊逻辑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以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功能性结构设计过程,应用模糊逻辑构建知识处理机制,建立了功能性结构设计的劳动计量方法与模型,给出方法的案例分析。③非功能性结构设计的劳动计量方法与模型:引入AHP原理,通过建立非功能性结构设计的递阶层次结构,研究操作的影响因素、操作属性的判定,建立非功能性结构设计的劳动计量方法与模型,并给出方法的案例分析。 在劳动计量系统研究方面,研究了计量系统的组成,给出计量系统及子系统的结构框架与流程图。

刘刚[2]2001年在《面向工程复杂劳动的非线性计量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复杂劳动及复杂劳动过程的叁要素特性 ,提出复杂劳动是大脑神经网络以非线性、并行的方式进行模糊信息处理的过程 ,是从混沌搜索已知记忆状态的过程。基于这种特性 ,引入混沌、神经网络等非线性理论 ,应用知识工程、模糊技术等 ,给出复杂劳动非线性计量的思路 ,建立了非线性计量系统 ,并以椅子类设计为例 ,给出案例分析。

徐将[3]2017年在《基于生态论的林业企业劳动计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labor,work),是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运动。劳动权是重要的基本人权,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与平等地分享劳动成果。张国庆提出了劳动链(labor chain)理论,即复杂劳动是由具体劳动的有序序列构成,实现对林业企业劳动的科学计量,为林业企业劳动管理提供依据。

李瑾坤[4]2009年在《知识作业过程及难度描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以人为中心,准确地说,当代知识经济社会以人的认知为本,这不仅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手段。因此,认知与脑功能问题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构建知识作业/脑力劳动的主观符号系统、物理符号系统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基础问题。知识经济社会是依靠知识或脑力创造财富的社会,已经非同于操作性劳动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提高知识作业/脑力劳动效率成为“二十一世纪管理科学中的首要研究任务”。但是,关于脑力、知识经济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甚至对于一些基本概念还缺乏统一认识。鉴于这个现状,本研究首先从知识作业的基本定义开始,根据认知科学理论,结合泰勒的科学管理基本原理以及本文研究的实际需要,定义了知识作业,澄清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异,同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过程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过程管理的基础在于对作业过程的描述。只有解决了知识作业过程的表征才能从过程上控制知识作业流程,实现知识作业的过程管理。因此,知识作业过程表征是知识作业管理中的最基础与核心的问题。在本部分中,首先,在认知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知识作业过程心理模型;然后,在对知识作业认知过程进行抽象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作业过程数学模型;最后,基于认知科学和ACT-R理论,建立了知识作业过程仿真模型,采用模型方法验证心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关系。知识作业过程从心理科学的角度可描述为心智操作(MO)过程,心智操作如同操作作业的动素。以心智操作为基础的知识作业心理模型,表明了知识作业过程是构造心智操作链的过程。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知识作业的九因子心智操作假设,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多种知识作业过程的数据,通过实证的方法证实了在知识作业过程中存在类似于操作性作业的“动素”——心智操作的假设。知识作业过程同时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在问题空间的路径搜索过程。以西蒙认知过程和马尔科夫链为理论基础的知识作业过程数学模型,表明了知识作业过程是各状态点在问题状态空间内以一定概率进行转换的序列,通过调整HMM的λ参数使得模型产生的观测序列的概率P_r(O/λ)最大,即观测序列可以将知识作业过程外显。知识作业过程的数学模型也为知识作业过程仿真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通过对人思维的模拟,基于ACT-R理论的知识作业过程仿真模型,是通过计算技术对知识作业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通过心智操作链可以有效描述知识作业过程。第叁,只有采用客观、统一、准确和有效知识作业评价标准,才能实现高效、自主的知识作业过程,因此,知识作业的客观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是知识作业科学管理的另一个核心问题。知识作业在过程上是心智操作,在结果上是知识,这些都与操作作业不同,因此,在科学管理中对操作性体力劳动进行计量、评测的经典方法,如“计时”、“计件”等,难以在知识作业的管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衡量知识作业的标准是知识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知识作业的难度是评价知识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提出将知识作业难度作为知识作业评测的指标,并对影响知识作业难度的两个要素——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的测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本部分中,首先,讨论了操作对象知识量的计量方法;其次,通过电生理实验探讨了操作方式的测量以及难度的评价准则。知识作业中无论加工对象还是加工、处理规则都包含知识,或者说都由知识所建构,因此,知识测量是对知识作业度量的重心和评测知识作业的关键。通过认知仿真实验,提出了基于社会必要教学时间的知识量测量方法,采用必要教学时间衡量知识量的标准具有客观性,避免了因人而异的由知识依附主体所引起的知识测量的不确定性。知识的测量不仅在管理学,在信息科学、情报科学、认知科学等都有基础意义。探讨认知与脑功能无损伤实验是研究此类问题的前沿方法。本文分别采用脑电、电生理测量等方法,讨论了知识作业过程的认知特点及操作方式的计量问题,对属于心理变量的难度进行客观测量和表征,将主观符号转换成物理符号并进行标识,消除了个体主观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脑区激活程度等生理指标和难度存在映射关系,为管理学中心理变量的客观测度提供了实验研究范式。基于实验数据,知识作业难度来源于操作对象知识量和心智操作量,知识量、心智操作量和难度之间均存在幂指数关系。由于知识量是无单位的标量,本文提出了知识比的概念,对知识作业间的知识量进行标定。同时也指出作业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备性等知识作业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特征对知识作业的难度进行权衡。最后,本文采用探索性与验证性方法讨论了知识作业难度要素与要素的结构问题,根据结构模型探讨了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影响难度的权重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作业难度描述模型,旨在建立知识作业难度的一般评价模型,这将为知识作业的管理、岗位价值、任务价值评价和绩效考核提供了标准,具有管理学的基础意义,在管理实践中也具有实际意义。

谢萍[5]2009年在《基于企业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各契约人通过投入资源相互合作来实现不同的个人效用。会计是企业契约履行的监督机制,为契约的内容、标的及其所界定的缔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计量作为整个会计活动的核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反映契约各方的利益关系及相互作用。公允价值作为一个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维护契约人的公平起到保护作用。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应该重视其发挥作用的契约环境。在我国特殊的背景下深入细致地探讨公允价值计量与企业契约的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企业契约视角,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探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契约动因,指出历史成本在企业契约计量中的局限性,阐明公允价值计量是企业契约有效运转对会计计量变革的必然需求。其次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对企业契约的作用,说明其在维护企业契约公平性与缓和契约人利益冲突中的重要地位。再者,通过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企业契约中的应用现状与应用环境,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然后,在我国契约视角下重点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指出我国企业契约的特有缺陷助长了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逆向选择,有损企业契约的利益均衡和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初衷,新准则给了企业选择的空间,公允价值计量可能被管理者作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所以签订相对完善和规范的薪酬契约和债务契约,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环境并加强外部监管,减少会计计量准则的会计选择空间,将是促进公允价值计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企业契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D]. 刘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1

[2]. 面向工程复杂劳动的非线性计量系统设计与分析[J]. 刘刚.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

[3]. 基于生态论的林业企业劳动计量技术研究[J]. 徐将. 时代农机. 2017

[4]. 知识作业过程及难度描述[D]. 李瑾坤. 电子科技大学. 2009

[5]. 基于企业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 谢萍. 湖南大学. 2009

标签:;  ;  ;  

面向工程设计的劳动计量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