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地质是指研究自然界的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及变化规律,通过水文地质研究可以了解某一地域地下水的性质、分布和形成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合理利用地下水。然而,在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极其容易忽略这一问题,导致岩土工程多出现由于地下水而引发的各种事故。所以,深入研究水文地质问题,掌握工程当地地下水的水位升降变化和流量变化等详细数据,是保证地质工程勘查工作效率和效果中必不可少工作之一。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重要性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性建设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基础性建设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缺乏重视而引起的,未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出现问题。要想更好的发展基础性建设工程,并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必须重视水文地质勘察,通过各种勘察手段获取各类水文地质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控制解决出现水文地质问题的办法。
1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分析
1.1降低建设损失
通过对水文资质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分析报告做出总结,进而能够为工程设计以及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这样一来,就能有效防止工程施工与运营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1.2注重地下水的升降,为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作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进行地下水的勘察工作时,要重点对其勘察效果进行控制与管理。由于工程设计中需要对地下水的升降状况进行重点考虑,为了保证工程施工与使用期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就要对水位的上升与下降状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同时,地下水状况还会对岩层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岩层结构出现变化,将对工程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为了降低病害问题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失,就要对地下水状况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
1.3通过分类判断,提高施工效率
在进行工程建设工作时,由于不同位置的地基基础、地质结构以及现场的水文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别。因而,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不同的建筑类型开展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与分析,进而可以为相关水文问题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通过分类判断,还能提高水文条件的研究质量与效率,进而改善施工效率。
2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
2.1地下水位的升降
地下水位反复的升降,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及运营质量安全。地下水位反复的升降主要与自然气候条件及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而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大多是由于人类没有节制、过度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水位急速下降,从而导致地面出现塌陷、裂缝,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倒塌等问题,这无疑会对建设工程造成巨大不利影响。而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一般是由于连续降雨雨水下渗补给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有时也会因为城市的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发生泄漏而导致,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会导致膨胀土出现胀缩、湿陷性黄土产生湿陷、盐渍土产生塌陷等一系列导致地基土性能变差的现象,从而对建设工程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2.2对岩土体的水理性质分析不明确
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地基岩土体的水理性质进行详细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岩土体种类繁多,有的透水性好(比如砂土、碎石土),有的透水性差(比如粘性土、完整的岩体),有的吸附水的能力强(比如红粘土),有的吸附水的能力差(比如砂土、碎石土),有的遇水易软化(比如粘土岩、泥岩等软质岩),有的遇水不易软化(比如灰岩、花岗岩等硬质岩),有的遇水易产生化学反应(比如灰岩等碳酸盐岩),岩土体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岩土体受这些水理特性的影响极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果在勘察、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未对岩土体的这些水理特性予以重视或提前预判做出预防措施,即使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问题,那也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3.1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地下水的复杂性,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地下水的观察和测量,以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例如我们常见的,运用遥感技术观测宏观水文现象,利用核技术可以观测微观水文信息。对于得到的原始数据,要进行恰当的加工处理和强化分析,常见的方法有解析解法、物理模拟法、系统分析方法等,明确描绘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岩性特性划分出含水层和隔水层,有利于保障岩体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3.21对水文地质勘察中的水理性质进行全面研究
在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对水理性质做出全面的研究。对于水理性质而言,主要是指地下水以及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定的性质。比如,岩土层的持水性以及溶水性、透水性等等,这些性质和不同岩土的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过程中,对于地下水的采样工作大多是一年两次。但是,当进入到枯水期、丰水期之后,要对勘察工作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实地际勘察时,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现场状况,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的采样与分析。总体而言,地下水的种类有很多,如果根据岩土土体的埋藏条件以及含水层特点的不同,可以进行详细的分类。具体勘察时,要对现场的水理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应该包含地下水水位状况、水量状况等。这些数据将为后期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因而应对工程地质勘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3.3加强新型勘察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勘察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新型勘察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与传播速度,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各种新型勘察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为了满足新时期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关企业应该加大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投入,引入先进的勘测设备,建立指标数据化管理服务系统,从根本上提高水文地质勘察信息化水平。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地质也不尽相同,在勘察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勘察方法的合理选择,通过多方面努力提高地质勘察的整体水平。
3.4加强现场监测
对勘察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是保证地质勘查工程效果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防止水文地质问题对拟建的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关键措施。因此,勘察单位应对勘察现场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在对地质水文进行状态监测的时候,应该明确监测目的,建立相应的监测标准和地质水文在进行地下水调查的过程中,勘察人员要明确调查目的,并建立调查标准,便于制定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结束语
目前,很多工程项目对水文地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在简单的岩土工程因为地下水的作用而变得复杂,轻则影响工程进度,重则造成质量事故。总结起来,工作中要注意水的渗透破坏、水体腐蚀性、土体变形、地基稳定、成桩质量、基坑降水、砂土液化等问题,只有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施工工程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闯.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江西建材,2017(21):99-105.
[2]王存钱.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意义探究[J].江西建材,2014(19):201-203.
[3]张跃琪.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7(02):76-77.
论文作者:彭增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岩土论文; 水文论文; 工作论文; 地质论文; 水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