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张静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张静

(黑龙江省哈尔滨宏凱医院 151800)

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75%)、有效6例(21.43%)、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显效14例(50%)、有效9例(32.14%)、无效5例(17.86%),总有效率82.14%,P<0.05。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7.14%;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对照组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3.57%、14.29%,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基层变薄、增厚,或出现幽门腺化生[1],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该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同时病程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常见。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较高。而中医治疗可对患者辨证施治,不良反应较少,并取得显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等,患者对本研究方法、目的等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其他因素导致腹痛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41.2±3.5)岁;病程3~9年,平均(4.6±1.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41.5±3.4)岁;病程3~10年,平均(4.8±1.2)年;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如患者腹胀、反酸较为严重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口服多潘立酮20m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脉象等共分三种类型,即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患者证见胃胀、嗳气、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选用四逆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其中药物包括白芍、延胡索、巢湖、枳实、山楂、香附、郁金、炙甘草。对于脾胃虚寒症患者,证见腹痛、喜温畏寒、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沉细,治疗采用健脾温胃为主,选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应用党参、桂枝、白芍、黄芪、茯苓、白术、半夏、砂仁、炙甘草。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证见腹部疼痛、渴不思饮、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弦。治则以清热祛湿为主,选择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药物包括薏苡仁、白蔻仁、杏仁、芦根、半夏、厚朴、淡竹叶、黄连、甘草。以上方剂水煎服,每日应用1剂,分2次早晚服用,连续应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患者胃黏膜恢复情况,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复发率和疗效。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的胃痛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或显著缩小;幽门螺杆菌检查已转为阴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胃痛等症状有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有所缩小;萎缩症状降低1级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1例(75%)、有效6例(21.43%)、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显效14例(50%)、有效9例(32.14%)、无效5例(17.86%),总有效率82.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7.14%;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对照组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3.57%、14.2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慢性胃炎的常见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西医治疗主要以保护胃黏膜、抑酸剂等药物治疗[2],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中医“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和患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胃虚寒、情志失调等密切相关[3],将本研究患者按照病症进行分型,将其分为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按照不同证型给予针对性的辨证论治,分别给予患者健脾温胃、疏肝理气、清热祛湿等治疗,从而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缩短患者病情,达到显著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疗效更优,副作用更少,表明了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凤英.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18,(19):160.

[2]杨林,胡海云,罗丽花,赵雪红,肖娟.阿莫西林联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0(2).

[3]梁乃军.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34-36.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论文_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