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获嘉县供电公司 河南新乡 453800
摘要:电力自动化已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从根本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综合效率,提高了电力运行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介绍了电气自动化的基本特点和内容,结合电力系统各阶段的运行状况,探索了可行的、完善的思路。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自动化;具体应用
引言
电气自动化包括PLC等新技术,它根据自动化过程对电力系统进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能耗。因此,电气自动化必须与电力系统相结合,以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具体应用中,有关部门及其技术人员必须明确电力系统各环节的自动化模式,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改进。
1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技术类型
从目前来看,各行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自动化与信息化,电气自动化在本质上推进了行业进步与发展。由于电气自动化与电力系统的密切结合有利于摆脱繁杂的手工劳动。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因此体现了智能化的独特技术优势与电力运行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改进电力行业的现状,从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具体的技术类型包含以下内容。
1.1 智能式的控制
从目前来看,很多电力系统已经运用了智能性的运行控制,对电力服务增加了智能化。电力系统在运用了智能控制的前提下,就可以提升现阶段的系统安全指标,从而保障了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由此可见,电力运行运用的智能化方式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有必要推广采用。
1.2 自动化的配电网
电力系统包含了配电网,对此也需要运用自动化的调控方式。在系统的内部,配电网应当构成其中的核心与关键,自动化的电力运行不能缺少配网自动化。近年来,电力系统设置了一体化的数字式配电网,这类配网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体现了重要价值。因此,在电气自动化辅助的配电网具备了优良的自动化性能,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例如运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各种故障诊断。在具体诊断时,不必收集分解的变压油气体,而是直接借助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措施来判断变压器出现故障的位置。此外,配电网在正常运行时,电气自动化有助于杜绝过高的电网衰耗,对于载波路由也给予了相应的保护。经过全方位的改进后,自动化的配网将会具备更好的敏锐性,对于实时性的信息波形也能全面予以接收(见图 1)
1.3 系统的实时性仿真
电力系统的基本目标在于提供各行业所需的电能,运用实时仿真的自动化技术有助于改善性能,从而改进了电力系统。这是因为电气自动化可以用来改造传统的仿真操作,在施行系统化处理的前提下设置同步运行试验,通过这种方式来测查系统的稳定状态。在具体运行时,实时仿真还可以提供实时性的信息,确保系统随时都可以获得所需的实验数据。从根源上来讲,实时仿真运用于电力系统的实践有助于提升系统精准度,对于各项相关的性能参数也进行了确定。系统在投运后,实时仿真能在最大限度内保障运行安全。近年来,某些企业构建了系统仿真的混合型实验室,加快推进实时仿真的具体运用进程。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随着新型技术的迅速推进,电气自动化也逐步扩大了覆盖面。对于系统运行,电气自动化通常用来辅助系统控制,进而发挥了显著的技术价值。与传统的流程相比,电气自动化摒弃了繁琐的流程和步骤,确保了自动化与电力系统的紧密结合。因此可见,电气自动化的全面推行有利于保障电力运行的实效性,从本质上讲也符合了新时期的节能指标。
(1)电气自动化的根源在于计算机技术,在微机操控下确保自动化的电力运行。近年来,计算机及信息化的各项技术都进行了改进,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推进了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通常包含了较复杂的运行流程,对于系统供电、变电与配电等流程来讲,微机操控都体现了重要价值。如近年来新兴的智能电网就运用了微机调控,因而构成了典型性的自动化操控。此外,电力系统涉及到的输配电与供变电都离不开微机的调控。对于各项运行流程进行自动化的调控,这样做有助于提升电网操控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推进了智能化与网络化的趋势。自动化的电网操作可以辅助技术人员查找各级别的运行信息,确保自主进行调控。因此,电气自动化已构成了微机操控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
(2)电力系统更多运用了 PLC 的自动性技术。从基本特征来讲,PLC 技术本身具有混合性的特征,密切结合了微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在系统运行时,PLC 可以按照自动化的流程来进行编程,记录各环节的操控指令;在自动运算的前提下,系统还能保障自身的灵活性。经过技术改进之后,PLC 运用自动化的流程来输出并且输入实时性信号,进而推行了全面的系统自动化。
如在自动化编程的基础上,PLC 技术可以密切连接系统内部的总线,落实全面的压力调控、温度与流量调控。通过运用模拟闭环的系统控制,电力系统就可以具备自动协调的性能,对于开关量进行精确的操控。PLC 技术具备信息采集、数据整合与分析的多项性能,因而尤其适合运用于智能式的柔性操作中(见图 2)。
(3)电气自动化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电力运行的实践不断改进。在未来实践中,电气自动化还会进一步改变,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对接与技术融合的新平台。由此可见,电力系统在未来的运行中还会继续运用电气自动化,确保密切衔接先进的国际化技术。从综合性的角度来讲,电气自动化还会融入网络传输、多媒体及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构建系统联动的新型运行模式。对于系统测量及系统保护,自动化也会发挥显著的作用。
3 结语
相比于传统技术,自动化的电气技术具备信息化及智能化的优势,因此可以用来代替繁琐的手动操作。进入新时期后,电气自动化已经融入各个领域与行业,因而体现了自身的技术价值。电力系统如果运用电气自动化加以控制,那么将会提升运行效能,确保在节省能耗的基础上落实电力运行的根本目标。截至目前,电力行业内部的很多企业都已意识到电气自动化在改进电力运行中的重要价值,因而也开始尝试着引入电气自动化。然而不应忽视,电气自动化运用于电力运行的具体实践并没有达到完善,因此仍有待加以改进。在未来实践中,技术人员还需要摸索经验,不断服务于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锋.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2:153.
论文作者:崔会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实时论文; 微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