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 甘肃省临夏县土桥学区 731800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指个体对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数学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在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初级阶段,对于新事物有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牢牢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从而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和心理科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原则。众所周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最终还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和好的分数,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能够实现。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农村小学生见识面少,学生家长重视子女学习程度差,幼儿阶段教育几乎为零,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时只能尊重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简单的数学知识入手,根据不同发展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教育。要针对学科特点,认真研读教材,不断学习新知识;认真研究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不断从有关教学书籍中汲取营养,提高备课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投入,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在知识传授中要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良好的沟通是课堂活动的关键,无论是读写算,还是与他人合作,都离不开沟通,勤学好问也是一种沟通的好方法。此外,应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做好作业批改与课外辅导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自觉掌控知识的奥秘,提高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的整合。要让学生课前能够预习数学,在课堂中勤思质疑,在课后巩固提高,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能力。
四、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善于从模仿中学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六、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论文作者:李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