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中心卫生院 265114
【摘 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诊断的7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X线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X线影像学的特点。结果:病灶部位上,46例病变部位在中上肺叶,18例位于中下肺叶12例位于下肺叶单发。55例患者病变位置在双肺,21例病变在单肺。病灶类型上,8例X线影像学显示为干酪坏死或斑片状渗出,13例X线显示为结节状,22例显示为纤维化病灶,35例显示为混合病灶,10例显示为肺部有空洞改变,66例显示为肺部无空洞性改变。结论:了解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肺结核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是临床中首选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肺结核;X线诊断;影像学;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55-02
肺结核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肺结核病,我国是世界上肺结核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肺结核患者通常表现出咳嗽不止、咳痰咳血、肺部空洞、免疫力低下等症状[1],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应该在早期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诊断,以改善预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文以我院近期诊断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诊断的7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7.8±5.9)岁,病程时间1个月—5年,平均病程时间(10.3±2.3)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咳嗽、咯血、呼吸不畅、发热、盗汗、体虚、无力等症状,符合肺结核诊断的标准。对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诊断,评估患者的诊断结果。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胸部X线扫描诊断,在扫描开始前,医务人员应先向患者说明扫描方法,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扫描,以满足诊断需求,避免出现由于患者姿势不对而导致误诊的情况。在进行扫描时,要求患者保持站立位,扫描机电压为120kv,摄取靶-片间距离为2m,焦距为180cm,电流15—40mAs。扫描部位为患者的胸部前后位和侧位,注意患者与仪器屏幕之间不要留有空隙[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医生的要求进行操作,以减少误差,保证扫描结果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 76例患者中,46例病变部位在中上肺叶,所占比例为60.53%;18例位于中下肺叶,所占比例为23.68%;12例位于下肺叶单发,所占比例为15.79%。76例患者中,55例病变在双肺,所占比例为72.37%;21例病变在单肺,所占比例为27.63%。
2.2 病灶类型 76例患者中,8例X线影像学显示为干酪坏死或斑片状渗出,所占比例为10.53%;13例X线显示为结节状,所占比例为17.11%;22例显示为纤维化病灶,所占比例为28.95%;35例显示为混合病灶,所占比例为46.05%;10例显示为肺部有空洞改变,所占比例为13.16%;66例显示为肺部无空洞性改变,所占比例为86.8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讨论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肺结核菌属于一种厌氧菌,感染此致病菌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些不规律发热、肺炎、盗汗、乏力及消瘦等全身性病症,同时伴随着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患病初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结核疾病很容易被原发性疾病掩盖,出现误诊现象,导致治疗的难度较大。X线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肺结核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诊断出患者的肺部病变位置和类型,方便确定患者的病情状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应用技术和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X线诊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了肺结核患者首选的一种诊断方法。但是客观来说,CT扫描、肺部造影诊断、超声诊断等技术都日趋成熟,其临床确诊率较X线扫描要高,因此单纯依靠X线诊断对肺结核患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更加先进的诊断技术,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时确诊,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肺结核分为三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3]。原发性肺结核发病初期患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会有轻微的发热和咳嗽,同时伴随着失眠、乏力和盗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高温症状,存在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容易急躁的现象。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具有起病急、症状不规律的特点,患者通常表现出寒战、精神不振、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症状。血型散播性肺结核的病程经过十分缓慢,患者会出现阶段性的发热畏寒反应,但症状不严重。继发性肺结核在发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大多数患者常常会忽略病情的变化,患病中后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性的肺结核症状,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
临床研究证明,中老年人群患肺结核的可能性更大,这是由于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体质特殊,基础病症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感染肺结核的几率较大。肺结核的合并症较多,加上患者本身病情特殊,这就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因此,如何选择诊断方式对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加强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应该积极地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注意休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科学的作息时间,戒烟戒酒,减少对肺部的刺激,同时注意饮食的均衡性,适当增加高纤维、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的比例,促进消化,防止便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老年患者都有长期的吸烟史,生活环境和习惯普遍不健康,卫生习惯不佳,这是导致其病情不断加重的关键原因。积极地预防是保证健康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发现,成年肺结核患者的主要病灶部位在上中肺叶、中下肺叶、下肺叶三个部位,其中,病变部位在中上肺叶的患者人数最多,比例达到了60.53%。病灶表现通常为干酪坏死或斑片状渗出、结节状、纤维化病灶、混合病灶等类型,其中,混合病灶的比例最多,达到了46.05%。此外,大部分患者尚未出现肺部空洞性改变,表明病情程度尚未到晚期或者末期。但是从临床确诊结果来看,仍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在X线诊断中未被确诊,这是由于老年人病态形式多样,病理改变比较复杂,同时病变位置广泛,且伴随着多种支气管和肺部疾病,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老年肺结核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常见的例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导致结核病变具有不典型性,而且存在多种病灶并存的情况,不仅有利于播散和空洞形成,同时也增加了恶化风险,患者肺结核病变包括纤维型、干酪型、钙化等多种形式。因此,X线诊断应该是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CT等诊断应该是补充诊断的方法,只有多种诊断方式相结合,才能帮助患者实现节省开支、缓解痛苦、改善预后的效果。另外,本次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与给宫国柱等人[4]的研究相一致,但是由于患者人数少,研究中没有涉及到与其他诊断方式的对比,且没有根据患者年龄结构进行分组分析,因此所得的数据还不十分有代表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这是本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了解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肺结核疾病的早期诊断,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中首选的诊断方法。CT等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补充的肺结核诊断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旭忠.肺结核X线影像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07):262-263.
[2]王俊.肺结核患者CT及X线影像学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4,14(22):3097-3098.
[3]张焱.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点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5(13):55-56.
[4]宫国柱.5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影像分析[J/OL].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16(04):76-77.
[5]王永新. 成人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J]. 中外医疗,2014,41(27):195-196.
[6]李耀敏.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6(17):122-123.
论文作者:徐华超,张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肺叶论文; 肺部论文; 所占论文; 影像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