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教师观_数学论文

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理念论文,数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努力地探索着、实践着。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对素质教育的涵义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数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尽职尽责地完成历史赋予给自己的使命呢?

一、在认识上应树立起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数学的观念,并坚定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念

在我国,语文和数学仅有的两门从小学一年级连续不断地开设到高三毕业的课程,而且都是高考的必考课。作为本国语言,对语文课的如此设置是易于理解的,而数学课为什么也要受此青睐呢?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计算工具的出现,今天的数学再用当年恩格斯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来描述已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来认识数学,它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1)数学具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的属性;(2)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模式的科学;(3)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过程。可见, 数学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的较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国内外有的人士认为,几年前发生的海湾战争,归根到底是一场数学战争。在未来的时代里,数学必将成为机遇和职业的关键。谁既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又能造就出一流的杰出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谁就能占有21世纪。这已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事实。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而数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人的数学素质的高低。如美国数学督导委员会(NCSM)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报告中指出:“数学素质在美国将是除性别、种族以外影响公民就业和收入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高科技成果的普及,迫使未来的社会公民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总之,数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一个核心部分。

由于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普通公民数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的普通公民必须具备如下的数学素质:

1.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已渗入社会各部门,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来接受、表达数学思想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中的问题,培养建立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一个能运用数学头脑去思考各种问题的人,才能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社会降低了对一般公民在特殊数学技巧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却又增强了对公民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要求。

总之,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中,即使对一般的劳动者,也必须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政治、经济活动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人人学习数学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们生存的需要。我们进行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满足这些需要。故,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数学”。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师首先应树立起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学习数学!!

然而,数学毕竟是一门内容抽象、体系严谨,而又常被忽略了活生生的来源与精彩应用的课程。以致使许多人学来乏味,出现了“成绩差→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全世界所面临的最为头痛的教育问题之一。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向我们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数学差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数学教师到底怎样做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对于这些课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去探索、去研究。无论如何去探索这些课题,我们都必须有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因为真正的弱智者毕竟是极少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是能够达到合格水平的。正如布卢姆所说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都能学会的东西。”我们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数学教师只有树立起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数学的信念,并相信他们都能学好数学,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二、在行动上应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来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是数学思维和现代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方面,它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数学观念又将反过来对数学学习起到调整、定向、直至向更高层次推进的作用,它既是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诸如,推理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化归意识、审美意识等等,都是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加强数学观念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数学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培养数学观念是全面提高国民数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根据前面的论述,不难看出,数学素质应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这样四个部分。显然,这四个方面都含有数学观念的具体内容,所以说,培养数学观念对于形成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数学观念对数学思维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它是联系知识与能力到提高素质的纽带。数学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数学观念才能作用于思维过程。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念的培养与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

2.加强数学观念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义务教育数学大纲规定:“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可将此目的划分为具有一定梯度的三个层次:第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形成数学能力;第三,发展个性品质和辩证观。可以看出,第三层次的教育目的才是初中数学教育的宗旨和归宿。而我们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在第一层次上下力气比较大,对第二、三层次的重视则不够,特别是对第三层次则显得很无力。这种教育只强调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结果,忽视学生心理特征的变化,不注意学生思维的启迪,必然导致注入式、“题海战术”教学方法的盛行。可见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现实不利于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可喜的是,愈来愈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已经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数学观念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已有所体现: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地暴露给学生,把数学家发现数学知识的“原始”思维过程尽量展现给学生。不仅把数学看成是计算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全面地考虑数学教育在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就是观念层次上的数学教育,是一项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数学素质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时刻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活动的轨道上来,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可见,加强数学观念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在多篇文章中都谈到,应把数学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而数学观念本身还是一个有待于人们去大力研究的理论体系。这就为数学观念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怎么办?

大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简称MIM)的教学与研究!

加强MIM的教学与研究对于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推行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研究MIM是贯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将对基本的MIM的学习与掌握列为必学的基础知识。 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质”,而搞好MIM 的研究与教学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加强MIM的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 整个初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MIM 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河流”,即通常所说的“明河流(具体知识点构成)”和“暗河流(由MIM构成)”。有了MIM,数学知识点才不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 它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块)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抓MIM的教学见效快,收益大。因此, 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可以从这条“暗河流”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层次上的数学教育,这或许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突破口。再次,加强MIM 的研究是参加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21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MIM 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还有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高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数学方法论的原则性高,普适性强,可以用来指导尖端科学的研究,用好了可以影响整个一代人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专家,从而有可能使我国成为数学大国和科技强国。为达此目标,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对MIM的研究。 按人们数学抽象程度的高低和从事数学活动程序的不同,可以将MIM 的结构划分如下:MIM结构的核心是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依次下来, 则是数学思想、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解题术。这一结构表明,MIM 的内容是有层次的,即:

这一特征表明,对MIM 的学习必须遵守从“低层向高层转移”的原则,同时还表明,在数学教育中通过对MIM 的教学与研究是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这一MIM意义上的最高境界。 这正是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所希望的。

三、在理想上应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同学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1997年2月, 中国科学院向党中央提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知识创新工程”的报告,江总书记对这一报告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知识经济的提法在国内广泛传播开来。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的根本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宏伟工程,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努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育中,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创造性的培养目标。因为,创造性是人们的开拓精神的实质、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开拓精神,是数学教育始终令人感到鼓舞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关于创造性培养目标的确切要求,应当是:

第一,通过数学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数学知识发生和发现的兴趣、模仿和追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没有兴趣、模仿和追求的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是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成效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其首要的成功,就在于使自己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且终生不忘。古今中外,不少成功的数学家,常常把自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青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这已是广为传颂的佳话。

第二、通过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其主要特征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三句话不离本行”,带有鲜明的“数学色彩”。不要轻视简单数学知识的“套”用,它们的积累和发展,正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效果,正是数学创造性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必要积累。

第三,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观念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手段和工具。这些以数学能力为核心的手段和工具对于学生未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不少学者正在研究的“数学方法论”,可以认为主要是关于数学手段和工具的理论。数学方法论的创立与发展必将作用于数学教学的改革,必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普遍认为,数学教材中数学习题(含练习题、复习题、应用题以及思考题等),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应当有着直观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习题,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质”上讲,在这方面都是非常软弱、乏力的。从量上讲,应削减那些因受题海战术影响而设置的大量喧宾夺主的题目,并补充恰当数量的以培养数学创造性为主要目的的题目;从质上讲,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几乎百分之百“赤身露体”,就是说,这些题目同其赖以存在的活生生的客观现实之间的鱼水关系过分地被分离、被“纯数学化”了,乃至给人一种错觉:数学是数学,现实是现实;要“创造”,只能在“纯数学”高不可攀的枝梢上进行,而在现实中,似乎没有什么数学的创造性可言。为此,现行数学教材亟需增补这样的一类题目:给定一种应用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已知因素,自己设计解题程序,不要统一的、预定的答案。

第五,改革测试、评估模式。例如,小论文的创作,某一工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各种“答辩”等类型的新式样,应当不断出现和改进。这样一些现实生动的数学测试、评估方式,不仅有利于数学创造性的培养,而且能促使数学教育的测试与评估更客观、更准确。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认识和在具体实施中应采取的措施。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各国的教育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改革,使其以国际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坐标,从与国际教育水准的差距中寻求并调正本国教育发展的观念、目标体系、教育模式,快速构建达到国际水平的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为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应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正如柳斌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还应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应不断研究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标签:;  ;  ;  ;  ;  ;  

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教师观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