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演进的原因分析_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演进的原因分析_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演变原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所有制论文,民主论文,原因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本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颇具代表意义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等先后放弃了传统的所有制思想,放弃了“公有化”的目标和“国有化”的口号,主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当然,由于历史、社会、传统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社会民主党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提法也不尽相同。但在这些不同的背后,有着大致相同的转轨原因。

一、放弃传统的所有制思想,是社会党人与马克思主义决裂的必然结果

民主社会主义是由上一世纪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而来的。“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一出现,就有其相互对立的不同含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并存。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国际工人运动和工人政党中,马克思主义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一批在欧美各国建立起来的社会民主主义党逐渐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口号被普遍接受。19世纪末,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全面修正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否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代替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随着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各国党内的泛滥,改良主义渐渐占了上风。二战之后,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几乎成为欧洲各社会民主党的一种时尚。政治上不甘沉寂,又回天乏力,他们便把现实斗争中的失利归之于理论上的守旧,在抛弃“意识形态包袱”、“摒弃教条”的口号下,放弃了构成马克思主义学说基础的所有制理论。

二、放弃传统的所有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党人执政实践分不开

在众多的社会民主党中,唯有英国工党和法国社会党曾长期地、大规模地推行过国有化改革。二战刚结束,英国艾得礼政府上台执政,顺应形势的要求,立即把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付诸实施, 先后颁布了8个国有化法令,将包括英格兰银行、煤矿业、民用航空业、国内运输业、钢铁业等8个有关国计民生的部门收归国有, 约占全国经济部门的20%。由于适合当时的情况,工党的改革一度收到良好的效果。到1947年底,英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劳动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好景不长,英国很快就被财政危机所困扰,食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英镑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接踵而至,英国工党内部因此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分歧和混乱,并引起组织上的激烈派别斗争。70年代中期工党上台后,又搞了第二次国有化,主要涉及汽车、造船、飞机、宇航和石油等部门。但70年代的国有化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1981年法国社会党刚上台,就推行了以“国有化”、“民主计划化”为中心的经济结构改革,在执政的一年时间内,将5家工业集团、 2 家金融公司和36家银行实行了国有化,然而,种种举措同样没能使法国避免经济陷入滞胀的恶运。

英、法两国社会党数次国有化的实践不仅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反而暴露出国有企业权力集中、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弊病。国有化的成效如何是判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公有制是否行得通的主要依据。不容乐观的事实促使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对公有制的优越性提出质疑。不成功的国有化实践,似乎又为其他社会党人本已持有的公有制等于低效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三、争取选民,赢得大选,是社会党人放弃传统所有制思想的直接诱因

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通过民主的、和平的和议会的道路,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能否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对社会民主党人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只有赢得相对多数的选票,社会民主党人才能执政;只有社会民主党人执政,才能把旨在改造资本主义弊端的纲领付诸实践。战后,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著标志是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中间阶层”出现并逐渐壮大。为了争取为数可观的“中间阶层”的支持,社会党人不惜修正党的基本纲领。德国社会民主党1959年通过《哥德斯堡纲领》,将党的性质由工人阶级的政党变为全民的党,提出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应得到保护和促进。60年代,英国工党对党章规定的“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做出新的解释,承认公营和私营企业在经济中都有自己的地位。

法国的情况略有不同。法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大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运动又在法国兴起。面对颇有势力的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的挑战,与共产党有着共同选民基础的社会民主党试图从左边超过共产党人,于是提出了一系列对中下层选民很有吸引力的激进改革措施。这就是为什么在私有化浪潮席卷欧洲的80年代,法国社会民主党仍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的主要原因。

四、资产阶级的抵制和保守党政府政策的顺延传递,也是社会党人放弃传统所有制思想的原因之一

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是不会允许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只是迫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和国内工人阶级的斗争,资本家才不得不接受社会党人温和的社会改良,一旦超越维护私有制的界限,就会受到资产阶级的抵制。为了得到他们的首肯、配合和支持,社会党人只好淡化所有制理论的社会主义色彩。

70年代,英国工党政府在实施其纲领的最初阶段就遭受到很大的反抗,企业主集团以降低经营积极性的方式回答了执政的工党。1981年密特朗政府曾因资产阶级的抵制而放慢了扩大国有化的步伐。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基金社会主义”计划刚一公布,就遭到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决反对,并且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活动。

根据西方的政治游戏准则,政治钟摆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摆动,社会民主党与资产阶级保守党轮流执政。它们之间既相互挑战又相互影响,上届政府的政策往往在下届不同政党政府的政策中留有深深的印痕。正如保守党政府上台后无法全部取消社会党人所苦心经营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一样,社会党人上台后也无法将保守党人所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连根拔起。

五、急于同共产党人划清界限,避免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牵连和冲击,这一动机促使社会党人的放弃传统的所有制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人分道扬镳,沿着截然不同的路线行进。然而,毕竟社会党与共产党历史上同出一源,为脱干系,社会党人反对共产党甚于反对资产阶级政党。

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引起西方世界的震惊和恐惶,也引起社会党人的不安。30年代以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又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失误。为了划清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的界限、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社会党国际在它的第一个纲领《法兰克福宣言》中,以社会主义正统自居,全面否定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诬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新帝国主义的工具,攻击共产党政权搞独裁专制。社会党人还认为,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或前提,而仅仅是一种限制资本权力、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国有化本身不能导致社会主义自动实现。

长期以来,社会民主党人加入资产阶级反共的大合唱中,80年代,又在东欧剧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没有带给他们期待已久的“政治红利”,相反,许多社会民主党因为受到冲击而下台。为了更明确地划清与共产党人的界限,他们对长期以来两类政党在不同意义上共同使用的社会主义“国有化”、“公有制”等概念和信条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各党普遍放弃了“国有化”的口号,就连一向比较激进的英国工党,也于1995年4 月通过了党章关于党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新条款。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苏东演变中出过“大力”的社会民主党,在东欧完成了由社会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之后,又拒不承认演变后的东欧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六、“企业管理权转移说”是社会党人放弃传统所有制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

社会党人认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化,即“管理者革命”。也就是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复杂的经营管理变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使得传统的“职业资本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直接管理企业,转而委托给具有专业管理科学知识和能力的“经理阶层”来管理,而股份制又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最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公司中,资本家只享有所有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收益分配权,企业的管理权则转到经理人员手中。这些管理者与所有者不同,不以获取超额利润、为少数资本家集团利益服务为目的,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劳资之间的矛盾将随之趋于缓和。既然资本家已丧失了对生产的支配权,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和昔日的重要性,完全不必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实现社会变革的任务。

综上所述,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现实的竞选需要而修正传统的所有制理论,反映了社会党人的实用主义原则;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妥协退让,体现了社会党人的折衷主义态度;对资本主义变化态势的分析,表明了社会党人坚持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原则立场;对公有制采取简单的、一概否定的态度,则透露出社会党人所坚持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析方法……总而言之,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演变原因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民主社会主义并不像社会党人所自称的那样,是有别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现实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仅仅是现代的改良主义。抛开具有时代色彩的“理论包装”,在本质上,它与100 多年前那个“根本不把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口号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9页。 )社会民主主义,并无二致。

剖析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演变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历史上形成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格局。有人据此断言,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事实上,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前所述,民主社会主义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或者至多作为多元指导思想中的一元,而中国共产党人则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他们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论断:“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286页。)。我党秉承了这一思想, 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把最终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意识到,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且发展极不平衡,我们不能不顾客观实际而盲目追求纯而又纯、大一统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我党第一次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基本方针”、“国策”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科学运用。另外,自诩为资本主义“病榻旁的医生”的社会党人主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所谋求的不过是在不根本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前提下的改良,我党则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可见,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不存在向民主社会主义“逼近”或趋同的问题。

标签:;  ;  ;  ;  ;  ;  ;  ;  

民主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演进的原因分析_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