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肉锻练时机对盆底肌力的影响论文_汤琪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一:项目背景

盆底肌肉锻炼(PFMT)是指有意识地对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地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增强尿道阻力,加强控尿能力。产后通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PFMT,可促进产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相关资料表明[1],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其会对自身盆底肌以及骨盆结构产生一定的损害,严重者还会给骨盆带来比较大的伤害,进而产生盆底肌病变,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由于盆底组织衰老或受损等原因引起的盆底组织结构出现病理改变,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2-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在我国已婚女性群体中的患病率约为50%[4],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5-6]。已有研究报道指出,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者的盆底肌力,该方法较为简单、安全、可行[7-8],然而有关较为合适且理想的锻炼时机的报道相对较少。现针对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功能锻炼时机进行研究拓展。

二:现状调查

产后盆底肌肉锻练时机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

调查样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初产妇、足月阴道自然分娩、单胎头位、产妇具备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

2.产妇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产妇分娩前体重指数20~30KG/m2,2500g<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

3.产前盆底功能正常、肛门反射存在、阴道正常。

4.无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5.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6.本研究已经得到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康复治疗,依从性好能定期配合随访检查。

7.3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排除标准:经产妇、多胎妊娠、有引产史、新生儿为早产儿、年龄低于20岁或高于35岁者,孕周低于37周,产妇伴有子宫或其他妇科疾病;产妇孕期出现阴道前后壁膨出及SUI等症状表现;生产时通过器械进行助产者;产后出现宫腔残留者。

调查结果:产后49d、3个月、6个月、12个月盆底Ⅰ类肌纤维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早期进行PFMT能有效提高盆底肌力。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原因分析

四:实施措施

3组研究对象由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普及FPFD相关知识,帮其树立信心,提高锻炼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教会进行正确的PFMT。

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指导:包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防止便秘、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产后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产后第7d、第49d开始采用Kegel训练进行为期6周的PFMT。

Kegel训练方法如下:取站立位或仰卧位,嘱其放松腹部肌肉,有意识地反复进行收缩肛门、阴道的动作,且每次收缩不少于3s,然后放松,持续15~30min,2~3次/d,6周为1个疗程。

最后于产后49d、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盆底肌力。

(1)肌力:由同一位盆底康复师采用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结合电子压力器(PHENIX检测仪,法国)进行综合评估。

Ⅰ、Ⅱ类肌肌力均分为6级:

0级:手指感觉不到肌肉收缩、不能区分完全无收缩或患者不会收缩;

Ⅰ级:能感觉到肌肉的颤动样收缩,但不持续;

Ⅱ级:能明显感觉到肌肉收缩,并能持续2s或完成2次;

Ⅲ级:能感觉到肌肉向上、向前的无对抗收缩,并能持续3s或完成3次;

Ⅳ级:能感觉到轻微对抗手指的肌肉收缩,并能持续4s或完成4次;

Ⅴ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5s或完成5次。

(2)盆腔脏器脱垂:安静环境下,研究者自主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消毒外阴,嘱其做Valsalva动作,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9]进行评价。

(3)SUI:分为3度,轻度:尿液流出发生在剧烈压力下,如咳嗽、大笑等;中度:尿液流出发生在中度压力下,如行走、爬楼梯等;重度:尿液流出发生在轻度压力下,如:站立、休息时。

五:总结

妊娠、分娩是女性FPFD的独立高危因素,对盆底功能的损害广泛而深远,产后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盆底功能不仅不会恢复,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各种FPFD症状。因此,应对初产妇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以最大限度恢复妊娠前状态。

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产妇对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不够,在查阅文献后发现,文献中对孕产妇盆底肌锻炼开始时间、疗程、具体方案没有得到统一,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的远期效果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铭.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238-239.

[2]Xing W,Zhang Y,Gu C,et al.Pelvic flooe muscle training for the preven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a best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project[J].JBI Database System Rev Implement Rep,2017,15(2):567-583

[3]刘颖琳,周艳红,丁红,等.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777-781.

[4]孙梅花,母华欣.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29-31.

[5]Hersh L,Salzman B.Clinical manage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J].Am Fam Physician,2013,87(9):634-640.

[6]Costantini E,Lazzeri M,Bini V,et al.Managing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a regional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st-utility ratios(curs)and effectiveness[J].Arch Ital Urol Androl,2014,86(2):112-117.

[7]徐玲玲.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6):1256-1258.

[8]Scaldazza C V,Morosetti C,Giampieretti R,et al.Percutaneous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 vers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u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in women: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Int Braz J Urol,2017,43(1):121-126.

[9]陈燕,苏园园,龙丽珊,等.孕期开展盆底相关健康教育对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11(26):4180-4182.

论文作者:汤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产后盆底肌肉锻练时机对盆底肌力的影响论文_汤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