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巨系统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世界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观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天地人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天地人巨系统观通过对大宇宙(天地系统)、小宇宙(人类系统)、微宇宙(人脑系统)的综合研究,把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行为)的研究融为一体;它包含着对系统科学层次的天地人系统学和系统哲学层次的系统辩证法的探索。在当代科技条件下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世界观,则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为统率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与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行为观的辩证大统一。因而,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一 建立现代天地人巨系统观的历史必然性
“系统”概念古已萌芽,系统观就是人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事物的一种根本观点,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和思维运动的结晶。
古往今来,人类既诞生、依存于自然界,又繁衍、栖息和劳动、生产于自然界,大自然始终是抚育人类生存发展的摇篮和温床。从300万年前原始人群在地球上诞生伊始,直至现代人类文明社会的繁荣,自然与社会的历史长河川流不息,整个自然在持续演变中面目更新,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日益深化,从而不断地构筑着人类与自然密切共生的复杂系统网络关系。显然,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集中体现为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天、地、人既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共同组合为错综交织的超级自然社会综合体——天地人巨系统。
人类对天地人奥秘的整体探索,起始于古希腊先哲的“世界大系统”、“人是小宇宙”的整体思维,尤其发端于被赞誉为“宇宙代数学”的中国古代《易经》学说。从古希腊思辨性的自然哲学、我国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如五行八卦说、天地人“三道”“三才”说、“三统”协同论、“天人感应”说、“天人合一”说等),到近代后期(19世纪)的哲学变革——从康德—黑格尔唯心辩证系统观的兴衰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再到本世纪40年代以来日益兴起的现代系统科学(包括40年代以来诞生的SCI理论即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70年代崛起的DSC理论即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20余种归纳型、演绎型的现代系统理论流派),以及相伴出现的系统哲学热潮,标志着人类认识宇宙万物的系统整体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和哲学思潮的不断变革,现已完全有必要和可能依据当代最新的科学和哲学成就,特别是借鉴现代系统科学体系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新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以系统辩证法为灵魂,系统整体思维为导向,正式建立天地人巨系统观的理论框架,进而深化人们对天地人巨系统形成、演化规律和本质的全面认识。这乃是弘扬与发展从古至今人类宇宙观中系统思想精华的必然指向,也是人们采用大交叉、大综合的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深入揭示天地人巨系统奥秘的必然归宿。
二 天地人巨系统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发端于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大革命的现代科学技术时期,开创了一个科学技术分合并进和全面飞跃的新时代,尤其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系统化的新时代。正如前苏联学者Β·库兹明所说,人类社会正从“实物中心论”转入“系统中心论”。就是说,现今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系统科学时代。
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现代天地人巨系统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古至今人类宇宙观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简言之,这一巨系统观是在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古代中国、古希腊朴素的天地人系统整体观,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天、地、人机械系统观的基础上,以当代科学技术众多学科(尤其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的最新成果为立论依据,总结当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而产生的。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指引下和系统科学时代的启迪下,笔者从80年代初起始,着力于将立论新颖、别开生面的现代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引入地球科学、地学哲学研究和交叉科学探索,先后提出了“地球系统观”与“地学系统观”(1983~1984年提出,大致与美国1983年首建“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同时),“天地人系统观”(1984年~1988年)、“地质运动系统观”(1986年)、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与国际社会发展诸中心转移的“连锁效应”等一系列新认识,进而发表了一组倡议新建系统辩证理论及其规律体系的系列论文(1986年~1988年)。乌杰同志1988年发表的《系统辩证论》专著可视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式。其目的在于更准确地表述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其中心内容在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诸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并从整体考察诸事物系统的生灭转化历程和系统内外的辩证关系。
基于上述从科学到哲学,从辩证系统自然观、科技观向辩证系统社会观、思维观探索的延伸和积累,为笔者出版系统论证《天地人巨系统观》的专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9),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地人巨系统观认为:整个宇宙是多维时空无限的超巨系统,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地永恒运动、发展和变化。但宇宙中任何具体事物构成的系统,诸如可见宇宙(总星系)、天地人巨系统及其各层次系统则都是时空有限的、各属不同层次和等级的系统;它们皆有系统边界,有生有灭,不断演化变态,诸具体事物系统只存在于自身生灭演化的全过程时空之中。太空天体、地球和人类既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
所谓天地人巨系统,就是由太空天体系统、地球物质系统、地表人类社会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特大系统。它实质上是一个超级自然—社会综合体,即巨大的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物质系统,体现了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总和。依据现代系统论和巨系统理论,天地人巨系统并非《周易》描绘的那种循环式封闭系统,而是具有复杂耗散结构、协同效应和自组织功能的巨型超级递进式开放系统,并显示出清晰的层次性,呈现多级圈层结构特征。
所谓天地人巨系统观,就是现代人类对天地人的系统演化规律和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总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天文观、地球观、生命观、人类观和人天观、人地观、生态观、环境观的辩证大统一。归根到底,天地人巨系统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社会观和思维观的辩证大统一。
天地人巨系统观的内涵可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系统科学层次与系统哲学层次。前者是天地人系统思想科学化、精确化的理论精华,后者是天地人系统思想哲理化、逻辑化的最高概括。钱学森教授认为,应该把多种流派的“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统一起来称为系统学”。通过深入研究系统科学层次的天地人巨系统观,势必形成一门可称之为“天地人系统学”的新型交叉科学基础理论。通过对系统哲学层次的天地人巨系统观的深化研究,势必丰富和发展系统辩证理论的哲学体系。
(一)系统科学层次的天地人系统学
天——地系统观 就天地关系而言,行星地球是天体物质系统的成员,是“宇宙圈”多级天体旋转体系的组成要素。具体说,地球是隶属于从银河系、太阳系到日—地—月系诸天体大系统中的要素、子系统或系统。对时空无限的超级宇宙物质系统来说,地球是极为有限的物质实体。在浩瀚的“银河系”恒星系统里,地球不过是“沧海一粟”,在绕“银心”旋转的太阳系这一行星系统中,地球无非是具有中等质量和体积的过渡态球体。行星地球绕日公转、卫星月球绕地公转,它们之间又构成了统一的日—地—月系统。这一切,决定了地球物质系统的运动必然要受到银河系、太阳系、日地月系等各级天体旋转体系整体功能的制约,其运动方式无疑要反映天体大系统的复杂运动。因此,地壳巨波周期(6-8亿年)、地球海陆最大变动周期(5亿年)与银河系自转周期(5亿年)的一致性,显生宙三大地壳波动周期(平均1.9亿年)恰与太阳绕银心公转周期(2亿年)近似,就决非偶然巧合了。特别是太阳辐射能、日月潮汐能,陨石冲击能和宇宙射线能等地外能量对地球物质系统运动的影响和牵制作用就不容低估了。地表的生物能、风动力和水动力也主要是太阳能的变种。因此,对天—地物质系统的研究,必须体现“由天论地”和“由地论天”相结合的天地统一观。
地球系统观 地球本身又以其各圈层为小系统而自成独立的地球物质系统。它乃是一个物理—化学系统与生物系统(即无机界与有机界)对立统一的多相综合物质系统。经过至少46亿年漫长的演变历程,现今地球系统由内圈“固体地球”(地核、地幔、地壳)、外圈“流体地球”(水圈、大气圈)两大分系统和各圈层小系统构成,具有复杂的多圈层同心式绕核结构;在地表,还叠加了生机蓬勃的生物系统,并有生物圈和人类圈繁衍其上。地球内圈是岩浆、岩石、矿物等无机物为主体的物质系统,地球外圈则是由岩石、土壤、水体、大气等无机物与植物、动物、微生物菌类等有机体并存的物质系统。
天—人系统观 就地球特有的、优越的太空环境和气候条件而言,地球是“天”之骄子,人类是“地”之宠儿。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哺乳动物,是自然界物质系统系统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中医学说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天)的变化,自然界(天)的变化又影响到人的发展。天有日月旋转不停,地有江河川流不息,人有气血往返循环。天体运行规律与人体生理变化不仅密切相关,而且有着相似的节律。地球绕日公转、月球绕地运行的规律,决定了地表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人体则有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组成的二十四经腑与之对应。随着宇航科学技术的兴旺发达,使人类有能力主动地探索宇宙,开发宇宙,这反映了人类对天的能动作用;同时,未来必将有更多的“人造天体”加入“自然天体”系统,甚至可能有部分人类移居、生存于太空星体上,从而使“天—人”更加密切共生。天、人既分立,又“合一”(既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这就是“天—人”系统观的新含义。
人—地系统观 地球是生命的乐园,人类的故乡;人类是地球生命—生物系统之冠。地史学,古人类学业已证实,原始人类从地球上诞生至今已有300万年(上新世)之久,还可追索到2700万年(渐新世)即已开始由猿变人的历史。人类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人—地系统和更大的天—地—人巨系统的出现。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最直接、最密切的就是人类社会与地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地球表层是人类的诞生地和立足点,地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位居固体地球与流体地球的交接地带。在地表自然界,不仅形成了生物圈与人类圈,而且出现了人类圈(社会圈)向技术圈、智慧圈的进化和变革,造成了迄今拥有54亿总人口的全球人类社会,其科技活动领域正在向“上天”、“入地”、“下海”几个方向同时进军。显然,地表自然界是人地关系的聚焦地带,是人类社会全部实践活动的主要舞台。如果说,人地大系统是天地人巨系统的基础,那么地表自然界则是人地大系统的主体。
人地大系统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社会综合体。实质上是地球物质系统(自然实体)与人类社会系统(社会实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合物质系统。人地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人地关系的集中表现。人类社会与地表自然界的循序、同步协调发展,是自然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规律的客观要求。
(二)系统哲学层次的系统辩证理论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预测,系统辩证法势必成为当今和未来系统化、信息化时代精神的精化,成为传播新思潮的号角和新型的系统全息思维方式。系统辩证理论的精髓可概括为以下五个基本点:
1系统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天、地、生、人和宇宙万物皆系统,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系统之中,系统运动是诸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的普遍形式。现实世界就是由物质、能量、意识、信息、时空五要素(或系统)构成的巨型网络系统。
2信息的中介性和两重性。在科学意义上,“信息与负熵等价”(布里渊)。信息量“实质上就是负熵”(N·维纳)。负熵即反熵。在哲学意义上,信息是诸事物系统普遍联系的属性和中介。信息普遍地存在于物质和意识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标志物质的存在,构成意识的内容。信息在哲学本质上具有中介性和两重性:信息是联系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的中介,是亦物质亦意识、亦非单纯物质亦非单纯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间接存在。它对于物质和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与依附性的两重性,其间接存在自始至终依附于信息源、信息载体、信道和信宿(信息接受者)。就信息源而论,信息无非分属于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即存在于意识之外的“物质信息”和与意识相联系的“观念信息”。信息流是物质运动、能量运动、思维运动与时空变换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
3系统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天、地、生、人诸事物皆以系统形式出现,诸系统的实质和灵魂在于整体性;没有有机整体,就无所谓系统。诸系统皆有层次、等级之分,事物诸要素归属于不同层次,或者要素就是层次;离开层次的中介联结,就不可能由要素构成整体事物的系统。同一系统和层次,具有质的统一性和共同运动规律;不同系统和层次,具有质的差异性和不同运动规律。宇宙万物诸系统皆为“一分为多”和“合多为一”的对立统一。
4系统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宇宙物质系统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导致了整个宇宙“时间上的永恒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在宇宙认识论上,整个宇宙作为多维时空无限的超巨系统,可称之为永恒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哲学宇宙”;而从可见宇宙(总星系)到天、地、生、人诸具体事物构成的时空有限、有生有灭、不断演化变质变态的任何系统,则属“自然科学的宇宙”或“物理宇宙”(因为依靠任何最先进的现代与未来科技手段所观测和认识到的宇宙物质系统总是时空有限的物质客体)。诸种物质运动总是和特定的时间—空间运动(即时空流)相伴而行的。因此,时空流是诸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普遍共有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然界和社会诸种物质系统的生灭演变,天地人巨系统的运动和演化。归根到底都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空流的“四流”大循环。其中,物质流是本源;特定物质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都存在于特定的时空流之中。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是系统辩证理论的核心。因为它不仅全面地充实和深化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而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等的大统一,因而顺理成章地构成了系统辩证理论的核心。
系统作为天、地、生、人诸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一种普遍形式,具有不同于其组成要素的特殊本质和运动规律。天地生人诸系统整体运动规律的共性主要反映在整体与要素、系统与层次、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控制与反馈、有序与无序等一系列辩证关系上,而系统制约规律恰恰能够把系统—信息—控制三者熔为一体,全面地表述了系统运动、结构、功能、静态、动态等特征的内在联系,乃是反映天、地、生、人和宇宙万物普遍联系本质的根本规律,因而应该成为系统辩证理论规律体系的主轴。笔者把系统制约规律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五条基本原理,即系统整体联系原理、系统层次有序原理、系统功能相关原理,系统内外制约原理和系统动态调控原理。这些原理环环相扣,构成了系统制约规律的主要链条和关系网络。天、地、生、人和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聚焦于系统制约性。
1986~1988年笔者在陆续发表的4篇系列论文中,提出并论证了系统辩证理论及其规律体系,认为普遍联系(系统制约)—运动发展—对立统一是贯穿系统辩证理论基本规律体系的主线;系统制约规律与对立统一规律的相辅相成,构成了系统辩证法第一层次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波动旋进规律、广义引斥规律则属其第二层次的一般规律或具体规律。由此表明,系统辩证理论的规律体系既奠基在经典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基础之上,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哲学密切结合而引发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随后,笔者在1993年9月出版发行的专著《天地人巨系统观》中,将包含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两个层次的天地人巨系统演变规律表述为同源伴生律、宇宙大数律、宇宙进化律、波动旋进律、广义引斥律、渐进突变律、宇宙全息律与系统制约律等八条基本规律。其中,特别强调:可见宇宙、天地人巨系统的宇宙全息重演律和系统制约律的共同根源在于天、地、生、人的类质多态同构性和共振互感连锁效应。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世界观与天地人巨系统观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就是辩证唯物论者观察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自然辩证法(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与科技方法论);二是社会辩证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三是思维辩证法,体现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观)。自从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至今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者们不断对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社会观和思维观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对其世界观学说的总体深化研究却显得不足。
从天地人巨系统观看来,“大宇宙”天地系统是自然客体和人类依存的大环境;“小宇宙”人类系统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微宇宙”人脑系统作为思维存在物,皆居天地人巨系统的主体地位;天、地、人三者相互密切联系,构成—巨系统网络结构。天地人巨系统的整体功能反映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空流的“四流大循环”。天文运动、地质运动、生命运动是自然界诸种基本运动形式的综合效应;天文钟、地质钟、生物钟与人体钟的客观存在,逐级反映了天地人巨系统运动的节律周期。归根到底,天地人巨系统的复杂运动,在本质上映现为自然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的循序、同步、互促、共振和连锁效应。因而,天地人巨系统观必然反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天文观、地球观、生命观、人类观和人天观、人地观、生态观、环境观的辩证大统一,实质上体现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的有机结合。这种以现代系统科学体系导向、以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为统率的“三观”结合,把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研究熔为一体,使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探索水乳交融,恰恰又体现了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世界”观的本质特征。这就表明天地人巨系统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世界观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天地人巨系统观的建立,势必推进以“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为本质特征的矛盾辩证法向“一分为多”和“合多为一”的系统辩证理论全面延伸,从而将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说,并使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清晰化和具体化,进而建立与发展以辩证系统观为总纲、辩证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大综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世界观。
天地人巨系统观冲破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领域传统上视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壁垒,不仅为人们展示了崭新的系统—信息—控制三位一体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从“天—地—生—人演化螺旋”,“天地生人系统进化链”新观点,提供了系统探索天体—地球—生命—人类—意识起源与演化机制这五大宇宙之谜的新钥匙;并认为要全面解开同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球演变、地壳运动、岩矿成因、地震火山机制、气候变迁、某些物种绝灭等基础理论之谜,必须将行星地球纳入天地大系统进行综合考察,以寻求其“内因”与“外因”统一的连环复合成因机制。而且将为诸如人口、能源、资源、粮食、生态五大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天灾人祸,失业贫困等全球性难题(作者总称为“自然社会综合症)的系统根治提供了有效药方,将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重大社会经济决策)间接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以期在经济建设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进而促进全人类走向共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以利从根本上克服技术圈的异化和促使智慧圈趋向完善;这就必须如实地把天地人巨系统作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综合体,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和协调发展准则,全面实施自然—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生态环境—灾害防治系统工程),否则必将一筹莫展。所有这一切,又势必为我们开拓和扩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世界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新领域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我们坚信:以不断探索和应用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为其根本使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在人类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继续向前飞跃,永葆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1994年5月28日收到。
标签:天地人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文; 宇宙起源论文; 系统思维论文; 地球质量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辩证思维论文; 世界观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科学论文; 系统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