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探索论文_乐敏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探索论文_乐敏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负荷的不断增长、居民对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配电网已不能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探索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实现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按照简单实用、系统化的基本原则,实现配电网架结构性改进与完善。

1、实施背景

1.1 配电网结构相对薄弱

截至目前,现有配电网中仍然存在大量单辐射线路,现有环网结构中存在部分2-1单环网结线,3=1单环网结线、多环网结线,一到负荷高峰期配电网转供电能力很难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存在部分区域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

1.2 社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员,在政府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下,社会的用电需求呈现“高电能质量、高可靠性、高负荷密度”的特征,对电力供应、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配电网部分区域的供电线路仍是单辐射线路;部分线路虽是环网线路,但由于环网点设置不合理不能实现环网转供电;还存在部分区域负荷发展快于网架规划速度等原因造成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达不到用户要求。

2、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

2.1 网格化规划内涵

供电网格是指从经济特征、地理分布、网架资源、负荷密度属性等多方面考虑,由道路、河流、山体等围成的,相对独立且不重叠的供电区域。网格化规划就是在这些供电网格上实施的规划。对配电网实施地理上、电气上的“大而化小,小而治之”的划分,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以配电网现状分析为基础,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结合典型负荷预测模型,开展规划区域空间负荷预测,确定各供电网格目标网架接线模式,实现网格化供电。

2.2 网格化规划的主要方法

2.2.1划分网格管理

2.2.1.1明确网格划分依据

一是根据配电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划分网格,使网格改造工程量最小化;

二是每个网格接线组宜为1-2组典型接线;

三是在高压电源与控规无变化的情况下网格应相对固定;

四是网格以远期饱和负荷1~2万kW进行控制;

五是根据负荷发展情况、目标网架情况等实际情况定期对网格划分进行微调;

2.2.1.2 确保网格编码唯一

每个网格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网格的编码必须唯一,便于识别。原则上根据地块区域所属主供变电站拼音缩写-网格序号数字(01)进行编码。

2.2.1.3网格定期修编

首先根据东莞市五年规划确认高压电源布点情况及变电站供电范围,网格划分以电网规划周期五年作为一个调整周期,可结合配电网中长期规划的修编来进行网格边界的一个微调,并以此建立长效机制,定期滚动修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网格负荷预测

以现状负荷调查为基础,参考城规指标与类似地区负荷发展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规划区进行空间负荷预测。通过建立现状负荷统计、近期负荷预测和远期饱和负荷预测模型三个层次来进行网格负荷预测管理。

2.2.3 分析网格问题库

首先是收集网格信息数据,包括网格基本信息、运行数据、配网问题、项目安排、用户报装等。通过对网格信息的全面的收集,从而可以对网格内供电线路进行现状分析,得出网格现有网架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涵盖各专业需求的配电网网格问题库。

2.2.4 搭建网格目标网架

坚持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以现状配电网网架为基础,以负荷预测结果与网格问题库作为抓手,搭建网格目标网架。

2.2.5形成网格项目包

根据搭建的网格目标网架,结合用户近几年负荷报装情况,梳理基建、自动化、通信、业扩等项目,从而确定每个网格的网架建设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用电时序排出建设时序,从而形成网格项目包。同时在项目包内容中梳理电缆管沟、配电房站点对市政需求等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落实。

3、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具体意义

3.1 规划理念上创新

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规划方法是问题出现然后立项解决,而通过网格化规划管理则可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事故前,提升配电网规划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3.2 形成独立的供电网格

在经历东莞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多年来,由于负荷发展的时序不同,导致区域负荷发展不均衡,重过载问题难以彻底根除,而通过网格化规划管理则可以化繁为简,将复杂的配电网划分成一个个简单的供电网格,且自成一个独立的供电系统,使用户有序地按规划接入配电网,极大提升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现规划落地。

3.3 全面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性

从供电安全可靠上看,网格化规划管理使得每个网格由1-2组典型结线组成一个独立的供电系统,并通过网格项目包整合基建、技改、自动化、通信等项目开展综合规划,可以有效的提升规划核心指标。

3.4 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将网架问题关口前移提高了配电网对于运行、用户感知的适应性。一方面由于网格的固定、跨网格供电的限制,可在网格内形成结构简单、清晰可靠的网架,不但巡视方便,而且故障区线路判断简单,极大的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另一方面居民商业与工业负荷的分开,可在极端气候条件或其他特殊时期优先保障居民用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对地方规划的频繁变化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可以实现做强配电网的目标。使得配电网网架结构清晰,供电范围明确,做到了主配网之间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张少鹏.中压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方法【J】.集成电路应用,2019(02).

【2】祖桂英,邢思峰,李强等.高可靠性示范区的“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J】.电子世界,2018(03).

【3】黄金龙, 杨春雨.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

论文作者:乐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实践探索论文_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