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薛应海

薛应海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迪庆 674500)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3例,并对其进行研究。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喜炎平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利巴韦林,喜炎平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48-02

1.前言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其临床症状通常为身体发热、手足口臀部有疱疹等。大部分患儿的病情较轻,1~2周内可自行消退;但仍有部分患儿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病情较为严重,急需采用药物治疗。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患儿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上常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但患儿用药后常有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出现。喜炎平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本文对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见以下报告。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3例;发热35例,平均体温37.39±1.11℃;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3.64±1.49岁;病程为4~13天,平均病程6.56±1.21天。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1例;发热36例,平均体温37.40±1.20℃;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7岁,平均年龄3.58±1.59岁;病程为5~12天,平均病程6.96±1.21天。对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体温、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进行隔离观察、退热补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利巴韦林(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233)治疗,每次10mg,一天2次,连续治疗4~7天。观察组患儿则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利巴韦林10mg、喜炎平(江西青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6249)5mg,一天2次,连续治疗4~7天。

2.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接受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原长的疱疹消失且无新疱疹长出,经检查,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均已消失。好转: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原长的疱疹基本消失但仍有新疱疹长出,经检查,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均有所减轻。无效:患儿体温无恢复迹象,原长的疱疹未见消失且仍有新疱疹长出,经检查,心肌炎、肺水肿等症状均无好转迹象,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4.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呈爆发性出现的、极具传染性的常见疾病,春季和夏季发病率极高,常以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形式在幼儿园等人口密集场合传播。小儿手足口病最初症状为发热,继而在手部、口部、足部等身体部位出现皮疹。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甚至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等功能障碍综合症,严重者将会危及生命健康。

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该药物能够干扰病毒的生长繁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但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且患儿服用利巴韦林后常有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出现。喜炎平具有快速退热、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能够阻碍病毒DNA和细菌DNA的复制,直接杀灭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另外,喜炎平还可以对炎症区域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干扰,将溶酶体膜损伤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炎症的发生,提高溶菌酶水平,促进毛细血管循环。

综上,喜炎平能够增强利巴韦林的疗效,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另外,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2%,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76.74%,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良好,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刚,乔海平,黄洁明等.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3):57-58.

[2]芦燕,王丽娟.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779-4780.

[3]徐秀金,宋静,林进生等.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1):1475-1477.

论文作者:薛应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薛应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