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类专业教学过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纪国剑,王政伟,高颖
(常州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摘 要: 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下,如何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制定考核评价规则是摆在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蓝墨云班课,笔者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下过程化考核的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过程化考核;高等教育;翻转课堂
课程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受人才选拔标准化考试的影响,“一卷定结果”的单一考核仍然广泛存在。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估方式,其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无法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和矫正,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完全割裂了“教、学、评”三者之间的联系。过程化考核以形成性评价思想为理论指导[1],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评,是实施分布教学和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各高校正逐步重视起课程的过程性考核。
但身为妈妈,你有责任保护宝宝的安全,所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必须以“不让宝宝受到伤害”为原则,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不能让宝宝从事的探索活动,妈妈应该给予怎样的回应才不会打击宝宝的学习兴趣、不会引发宝宝的抵触情绪?例如,宝宝爬到桌子上就要往下跳的时候,你是阻止呢,还是由他?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化的推动,各种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混合式教学进入课堂,翻转课堂能很好的融合了线上线下教学[2],在考核形式上实现了“小测验、讨论汇报和调查问卷”等突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化学习。许多本科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广,但由于缺少系统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多元化学习过程认知不足,实施效果还有待提升。本文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翻转课堂中教学评价和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总而言之,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我们推介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常规心电图准确度更高,且无创伤性,具有很高诊断价值,临床中可以作为首要选择诊断方式。
一 过程考核的思想与内涵
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3]。不同于传统考核,过程考核在考核时间、考核方式、考核参与者和考核目的上均发生了变化[4]。
二 “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下教学过程考核特征
(一) 考核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主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师生交流。如蓝墨云班课,除了正常的主讲教师评价外,还增加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等。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提供思路,通过设置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和评价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对于答疑、小组互动环节表现突出的同学适当给予经验奖励,这里的“突出”的涵义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多个方面,需要主讲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如蓝墨云班课中课堂表现中就有“举手、抢答、随机和手动选人及小组”四种模式,可充分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如《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课程的答辩环节中,引入主讲教师、助教和2-3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进行点评。
(二)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过程化考核相比于以往传统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其精力投入要远高于传统考核,如翻转课堂线上答疑往往需要做到24小时在线,很多一线教师完全是凭良心和奉献精神在维持。如果要全面推广,势必在正式执行时会大打折扣,考核最终演变为多个不关联内容考核的简单叠加。建议高校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关注,适当给予“线上”工作量的认定或补助。
(三)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过程化考核内容应尽可能放宽,比如学生线上视频学习,课件阅读,答疑互动,课后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交流及问卷调查等。考核的题材要广泛,如课堂讨论可植入微视频和图片,甚至专业发展或技术问题的关键词或流行语等,由浅入深。必须指出的是,在课程开始前,需认真谋划,合理制定考核内容和方式,并提前告知学生考核的强度和权重。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进度、学生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议题和评价方式。
传统考核大都在教学活动过半或全部结束后1~2周内,组织期中或期末考试。过程化考核将考核嵌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对于工科类专业某些专业选修课程,如概论、综述性质的课程,大都会取消期末考试。而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般情况下虽仍然保留期末统考,但会极大减少了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比。主讲教师的工作重心转向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问题的创造性解决等高阶思维活动上,而不再停留在知识灌输、记忆复制等浅层学习的指导中。让整个教学和考核过程遵循布鲁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六个认知过程维度。阶段考核的结果也直接反馈给教师以指导教学策略的调整。
1985年,兰德还出版了一本早期的电子邮件礼仪书。示例建议:避免在闹情绪时回复邮件。该书的作者对收件箱里塞满了诸如“奶酪购买俱乐部、即将到来的滑雪旅行”之类的垃圾信息感到痛心,并建议邮件发送者限制垃圾邮件的扩散。
三 过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 过程化考核并非若干个考核结果的简单叠加
传统教学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零星的提问互动以强化课堂交流。由于缺少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够,课堂枯燥、乏味。而过程化考核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引入在线学习、问卷调查、课堂讨论、企业调研、课程答辩等多种实践性作业和考核方法,考核结果也及时计入学生阶段成绩。此外,现代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递,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学习密度和趣味性。评价和考核方法多样化,一方面,利于更全面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增加了学生分享个人观点的愿望和乐趣。并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等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同时改善和催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的养成。如《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和《能源经济与管理》等课程中,除平时的在线资源学习,问卷调查,课堂讨论外,还设置了答辩环节, 2-3人一组,自行组队,题目自拟但需教师审阅,此外需做好答辩记录和答辩视频资源等电子资源归档,同时还需根据项目分工撰写科技小论文,此举既侧重了个体培养,又强化了团队精神的磨合与考核。
过程考核和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多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5]。
(二) 过程化考核中课堂管理不可小觑
主讲教师对课程考核享有绝对的自主权,习惯将出勤、迟到、早退等教学管理纳入考核内容。有学者认为,这势必会弱化其他诸如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考核。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良好的课堂氛围离不开老师的管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充斥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果课堂管理中的各项因素没有把控好,那么理所当然的会出现一种“失控”的状态。如笔者在课堂分组讨论时,要求同组的学生“团团坐”,并采用“游走”的方法随机介入到不同组别的讨论,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与鸿沟,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和教师的成就感,避免出现职业倦怠。讨论时督促学生做好分工,及时整理发言记录和研讨结论,并要求学生根据贡献度排序签字。
(三) 考核内容应强化个性化、研究型、开放性
过程化考核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评估,合理选配一些个性化、研究型、开放性的考核内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组讨论,题型来源要广泛,难易程度要适中,不可过分强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
(四) 加大考核成绩比重与成绩的公开化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考试结束之后才能查阅成绩,且无法真实了解课程学习的不足之处。而过程化考核时,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往往高达50%,甚至高达70-100%。考核过程和阶段结果实时记录,学生可以随时查阅个人各项成绩,如部分移动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学生视频学习,非视频学习、小组作业、讨论答疑,问卷调查、课堂表现、测试、以及签到等成绩及雷达图,以及个人在班级中的排名及个人综合评价成绩等。可直观的让学生获悉每次评价结果,及时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学习菜单,补足短板。甚至在适当时候,给予掉队的同学课程挂科预警。
英国体育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应该在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和技能方面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俄罗斯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生命活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懂得发展体力和锻炼的意义,掌握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等。新西兰体育课程目标设置,基本指向了青少年的自信、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参与活动、终身学习,并将社会批判。
四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下,因课制宜的选择多种延续性创新课堂,科学系统的设置过程化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对于促进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许华琼,胡中锋.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1):23-26.
[2] 陈凤,翻转课堂背景下高职专业课过程性考核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7(21):76-80
[3]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4] 许凯,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大学为例[J].教育管理,2016(7):144-145
[5] 潘玉娜,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实践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48.
本文引用格式: 纪国剑,王政伟,高颖.能动类专业教学过程考核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0):37-3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1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改项目“工科类专业核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CDSG2018003)
作者简介: 纪国剑,男,汉族,江苏句容人,副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流动与传热。
标签:互联网+论文; 过程化考核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翻转课堂论文;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