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顾 坤
摘 要: 蹴鞠作为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运动之一,对当今的足球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蹴鞠在经历几千年的普及与发展后,在唐宋时期尤为兴盛,可是从元、明、清时期开始却走向了萎靡并逐渐没落。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探究了蹴鞠消亡的因果关系,希望通过探究蹴鞠的起源发展与消亡原因,能对进一步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蹴鞠运动;足球文化;起源;发展;消亡
1 蹴鞠的起源
1.1 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在我国历史中,自秦国一统天下,源自于齐国国都的蹴鞠运动出现萎靡的情况,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在西汉建立后,蹴鞠运动又重新变得普及,并且汉朝的人民和高官都极其重视蹴鞠运动,认为蹴鞠能够推动国家统一,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乃至是汉朝的军队管理中,都将蹴鞠作为兴盛的技巧。在汉朝著作《西京杂记》中就有相关的描述,皇家将斗鸡和蹴鞠当做日常的娱乐项目,并且深入人心,可以看出在战国春秋时代,蹴鞠已经成为当时城市人民的日常娱乐方式,并且在西汉时期,皇室成员也变得喜爱蹴鞠运动,在《盐铁论》中,有以下描述:西汉之初,贵人之家以蹴鞠斗鸡为乐,而平民百姓的娱乐方式也是穷巷蹴鞠,并且在此书中表明汉武帝也是喜爱蹴鞠之人,不仅喜欢观看蹴鞠的表演,也喜欢自己参与到蹴鞠运动中,在《汉书》中也有记载,汉武帝经常在宫中进行斗鸡与蹴鞠的比赛,并且在皇宫贵族中也养着蹴鞠技术过硬的门客,更加推动蹴鞠运动的发展。并且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蹴鞠的专业书籍:《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历史记载中最早的体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著作,由此可见汉朝的蹴鞠运动多么火热。
1.2 蹴鞠技术与规则的起源
蹴鞠在汉代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且是在技术与规则方面的,逐渐走向规范化和进一步普及。在汉代的蹴鞠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偏向于娱乐性与表演性的,并非竞技的形式,此类蹴鞠自起源就存在,由于这种蹴鞠形式的要求低,场地限制低,受到市井人民的喜爱,在历史流传下来的文物中,例如汉代画像砖上,都有一定的表现,这类蹴鞠男女皆可参与,观赏性与娱乐性较强,所以流传较广,在平民百姓与宫廷官家都有喜爱的人群,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就非常喜爱这种形式的蹴鞠,还有一种是竞技性很强的蹴鞠,是在球场上进行的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
2 蹴鞠的发展
2.1 蹴鞠的发展阶段
蹴鞠的发展高潮开始于唐朝,这时正是封建社会,并且唐朝的疆域辽阔,唐朝时期的经济文化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极其高度的封建经济为蹴鞠的发展基础保证动力。在这个时候的蹴鞠运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竞技规则,唐宋中的蹴鞠比赛已经具有了完善的赛制与规则,这样的规则不仅仅加强了蹴鞠的对抗性与竞技性,对蹴鞠的娱乐性也有相当的提高,在制球技术方面,唐朝已经开始使用充气球体,与汉朝相比有着质的飞跃。在唐宋时期之后,理学理念对蹴鞠活动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使社会中对运动的认识降低,尚文气息过重使得蹴鞠等竞技性强的运动逐渐没落,最终走向消逝。
2.2 蹴鞠技术的发展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蹴鞠制造的技术得到了根本的改良。唐宋时期的制球技术有数点创新,首先就是类似于当代足球中使用的多片皮革拼接技术,不同于之前双片皮革拼接的蹴鞠球体,这种八片皮革缝制的球体更加圆润,在比赛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另外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使用了充气球囊,在多片皮革拼接的球体中塞入一个动物的气泡,全面替代了毛发球体,这种充气球更加轻便,能够更好发挥蹴鞠运动员的实力,这种蹴鞠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充气技术的球类,根据世界体育的历史记录中,号称足球发源地的英国,第一次发明充气球是在十一世纪,足足比我国唐代的充气蹴鞠晚了三四百年。这些制球技术也是唐宋时期蹴鞠高度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唐朝的球门设在距地三丈的高杆上,也正是蹴鞠制球技术的改良,球体变轻,才能使得唐朝的球门与比赛体制得到改变。在汉代蹴鞠的比赛方式中,双方球员的身体碰撞比较多,而在唐宋时期,蹴鞠的技巧性大大增加,更趋向于将蹴鞠踢进场中的球网中,与当代足球的赛制类似,入秋多者为胜,这是足球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并且在唐朝,女士蹴鞠开始流行于群众中,只不过较之与主流蹴鞠比赛来说,女式蹴鞠的娱乐性与观赏性更强,女子通过蹴鞠的花式技巧来达到娱乐的目的,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诗词来表现女子蹴鞠,例如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表明在唐朝时期,寒食节的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蹴鞠为乐,可见当时女子蹴鞠的普及性也极为广泛。
汉源鲜花椒、藤椒油: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食盐、白砂糖、大蒜、大葱、生姜:市售;菜籽油:中粮食品营销有限责任公司;花椒精油:由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汉源干红花椒初榨而成;味精:成都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十三香: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
2.3 蹴鞠形式的发展
长崎是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市,长崎县首府。长崎位于日本的西端,与我国上海相隔仅80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国与日本的桥梁。长崎是日本锁国时代少数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长崎市内的各式洋房、教会等都富有浓郁的欧洲情调。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与中国的长期往来,保留著浓厚的中国气息。
蹴鞠形式在唐宋时期有着多种多样的创新,与汉代相比较有着极为长足的进步。在唐代蹴鞠的形式就已经存在很多种,其中有两种是最为广泛流传的,第一种是娱乐性的观赏型蹴鞠运动,另一种是注重竞技性的蹴鞠比赛,而在第一种娱乐性蹴鞠中又包括不同的形式:首先就是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打球”,这是不用球门进行蹴鞠运动的杰出代表,这种“打球”,最少可以一人游戏,最多十人共同游戏,在一人蹴鞠中,蹴鞠运动员可以使用身体的任何部分进行蹴鞠的舞动,它是不用球门比赛的蹴鞠,而最大规模的十人蹴鞠就是各自进行蹴鞠的单独表演。这类蹴鞠的形式相当适用于女子蹴鞠,比赛时不用球门,可以二人对踢,也可以多人对踢,这种蹴鞠,特别适宜于女子,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表明在唐朝时期,这类蹴鞠以踢高为美,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曾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之句,描写的就是这种蹴鞠的比赛方式,可见当时踢球之高。另一种蹴鞠的比赛方法就是带球门的方式。球门设在场地最中间的位置,离地三丈左右,使用一个圆环及相应的网子,在进行蹴鞠比赛时两队在球门的两边进行竞技活动,首先由左队将球踢过球门,传给右队,并由右队球员双腿挟交给球头,再进行投进球门的技巧性动作,这类蹴鞠的比赛形式偏向于竞技性与技巧性。
经历过唐朝的高度发展,到了元代,我们能够通过当时的词曲了解到蹴鞠的一些情况,关汉卿的词曲中详细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这时的蹴鞠形式已经逐渐转为观赏性的活动,《妓女蹴鞠》这一散曲中就有记载:“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由此诗句可以了解到在元代时期女眷的蹴鞠与歌舞一样,作为取悦名门大户的手段,是宴会上的一种观赏节目,再到明清时期,蹴鞠运动的社会作用已经削减到最低的程度,就连宴会上的观赏节目也都算不上,仅仅成为一种放荡作乐的娱乐形式。
3 蹴鞠的消亡
3.1 蹴鞠消亡的开始
赵家祥在《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含义及其关系》这篇文章中,分析并融合了关于马克思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之关系的多种角度的理解,他的观点可以说涵盖了关于马克思自由劳动概念的多种理解路径。分析赵家祥的文章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自由王国这个主题进行聚焦,便于澄清马克思的自由劳动概念。赵家祥认为必然王国有两种含义,自由王国也有两种含义。在他看来,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既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人类实践领域,也可以是不同的两个人类历史时期。
3.2 明清时期蹴鞠运动的弱化
清朝入关后,喜欢射猎的满族统治者对汉民族的蹴鞠也实行了禁止政策。乾隆皇帝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运动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满族人为了迎合汉族人的运动习惯,曾将蹴鞠运动与滑冰的形式相结合,出现了在冰上进行蹴鞠运动的方式,并取得一定效果。自清朝中期,西方现代足球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蹴鞠运动被现代足球所排挤,并最终取代了蹴鞠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到了清代晚期,在史籍上能够够查到的蹴鞠的资料已经寥寥无几。我国古代起就流行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晚期的社会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3.3 蹴鞠消亡的原因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宗法体制、尊卑文化和等级森严的礼仪禁忌,在这种专制文化的规制下,唐宋以来,蹴鞠只是以一种“泛体育”的形象而存在,与传统体制和文化束缚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蹴鞠运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完善我国的蹴鞠的形式与技术是必经之路,能够从全方面进行对我国蹴鞠运动的发展及没落进行控制,蹴鞠过度娱乐化是每个朝代运动最不应该出现的情况,要保证蹴鞠运动得到统治阶层的保障。实时控制蹴鞠运动的发展情况能够为我国蹴鞠运动的高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明清时期的我国蹴鞠运动的不受重视情况,是蹴鞠运动消亡的重要原因,统治阶层也存在着不重视对蹴鞠运动的深度发展,使得蹴鞠运动在明清时期受到的掌握程度不明,无法蹴鞠运动娱乐化情况的减少,对我国蹴鞠运动的继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了我国蹴鞠运动的消亡。
没有随世而变、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蹴鞠不能发扬光大的内在原因。唐宋时期创造的单球门间接对抗,没有照顾全民普及的需要,这既使蹴鞠运动失去了群众基础,人们从直接参与蹴鞠到间接观赏蹴鞠,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与冲击,蹴鞠运动队伍中的风气也受到了恶性的影响,对蹴鞠运动元明清朝代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作用,使得蹴鞠运动在元明清朝代缺少开展的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忽视问题是影响蹴鞠运动在元明清继续有效发展的最大问题,这样的情况是造成蹴鞠运动最终消亡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蹴鞠运动在元明清朝代需要有力的管理与控制,而不足的蹴鞠运动管理也使得蹴鞠运动受到负面影响。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元明清朝代对于蹴鞠运动的认识也不断降低,蹴鞠运动的娱乐性变得更加泛滥,而且蹴鞠运动在元明清的改变几乎是没有的,导致后期西方足球运动的引入对蹴鞠运动的打击是致命性的,这也就是清朝后期其他运动对蹴鞠的排挤情况,出现严重遗忘蹴鞠运动的情况,这时想要进行有效的蹴鞠运动基本就是不可能的,蹴鞠运动已经消失在了清朝的历史长河中。
统治者的政策是蹴鞠运动衰落的政治根源。我国蹴鞠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的统治者占有极大的作用,汉代平民百姓的娱乐方式也是蹴鞠,并且历史记载中表明汉武帝也是喜爱蹴鞠的标志性人物,不仅喜欢观看蹴鞠的表演,举办各种不同的蹴鞠比赛,也喜欢自己参与到蹴鞠运动中,在著名的史书《汉书》中也有相应的记载,汉武帝经常在宫中进行蹴鞠的比赛,并且在皇宫贵族中流行着养蹴鞠技术过硬的门客的习惯,更加推动蹴鞠运动的发展。而在元明清统治者对蹴鞠能力水平需要极高的认知程度,统治者的政策能够保证蹴鞠运动能力水平管理的正常进行,能够推动我国蹴鞠运动发展工作的进行。但是由于统治者阶层对蹴鞠运动的认识与喜爱不足,对蹴鞠运动的发展推动不当,导致蹴鞠运动的整体水平不足,因此蹴鞠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统治者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蹴鞠运动发展的目标没有与当时朝代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蹴鞠运动深度发展管理目标应该保证与当时朝代的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而在元明清的蹴鞠运动中,统治者对于蹴鞠运动的重视程度降低,元明清的蹴鞠运动不能根据当时朝代的整体情况而进行相应的改变,致使蹴鞠运动的发展失去活力,所以这样的蹴鞠运动在清朝彻底消失了。蹴鞠运动人员的蹴鞠运动能力水平也是蹴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蹴鞠运动是强健体魄的重要活动,到元明清时期,蹴鞠运动的社会作用与健身作用已经削减到最低的程度,就连日常生活中的观赏节目与娱乐活动也都算不上,仅仅成为一种放荡作乐的娱乐形式,这也是蹴鞠消失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周驰,王俊奇.中国古代足球——蹴鞠消亡原因新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03-106.
[2] 苗福盛,刘祥燕,李野,等.唐宋蹴鞠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4):134-137.
[3] 龚智敏.关于足球运动起源之新论[J].体育与科学,2007(01):21-23.
[4] 张永军,李丰祥,颜斌.论休闲生活与中国古代临淄蹴鞠[J].体育学刊,2005(02):64-67.
[5] 门丽.宋代蹴鞠的文化性和时代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1):33-34.
[6] 崔乐泉.蹴鞠小史[J].寻根,2003(05):87-92.
Study on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Vanish of Cuju in China
Gu Kun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ypical sport in ancient China, Cuju is a precious intangible culture inheritance which shows deep influence on modern football.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spread and development, the sport reached its top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However, from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it declined and vanished gradual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Cuju,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 for tis vanish, and hopes to offer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otball.
Key words: Cuju; football culture; origin; development; vanish
作者简介: 顾坤(1973-),男,上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中图分类号: G8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56( 2019) 12-0124-3
doi: 10.19379/ j.cnki.issn.1005-0256.2019.12.054